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禾甸镇大营行政村七宣村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依托民族文化特色和传统民族特色村落开发建设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作乡村振兴好文章,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丰富乡村文化业态,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品质,推动文旅产业深入融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通过古建筑保护、文化挖掘、环境修复、村庄整治、旅游拓展等措施,将这里建成集休闲、旅游、商业、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文创园区,为彝族村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景色。
为做活山水文章,七宣彝族村寨借助传统彝族“哑神”节被云南省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同时,按照“发展产业、富民强村”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农村支柱产业发展,新发展樱桃、杨梅、冬桃种植150亩,实现春能赏花,秋能摘果,既满足游客的视觉享受,又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当地群众从事山珍、土特产经营等商业活动,每年野生菌、生态辣椒、土鸡蛋的销售值达到10万元以上。同时,开办民宿客栈、旅游商铺和特色餐饮等“农游一体”特色旅游产业。
围绕文旅融合助力群众增收的目标,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的七宣村,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内涵,依托生态优势,加速文旅融合,统筹产业资源,推动全域旅游,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培育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为抓手,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依托“文化N+旅游”(“文化产业+旅游、非遗项目+旅游、民族民俗+旅游、节庆活动+旅游”)的文旅融合模式,通过文化产业驱动、民俗项目带动、民族节庆拉动、媒体营销推动等多条路径,增加当地村民就业创业机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目前,七宣彝族村寨有民俗12家,长期销售农户自制手工绣品、土陶等产品的旅游商铺3家,专门销售彝族特色农家菜的特色饭店3家。全村寨半数以上的村民通过农产品、手工艺品的推广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每年户均增收近千元。七宣彝族村寨立足乡土特色做活山水文章,使山水、民居、人物和一草一木释放出魅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彰显强劲活力,让游客们不仅能看到精美的刺绣、面具等草根艺术品,在民宿里观赏乡村夜晚的别样风景,在农家乐品尝到大山深处最原汁原味的彝家饭菜,吃、住、游一条龙的“农家乐”休闲村寨已逐渐呈现,民族特色旅游初露锋芒。
在推进打造文旅融合特色品牌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进程中,七宣村立足乡土特色,提出“旅游产业+民族文化+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把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践行民族文化旅游与农业、农村、农民共同发展这一“包容性”发展理念,聚焦文旅深度融合,以“开发一些特色、培养一批导游、发展一些产业”为切入点,不断加快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促使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创业,引导发展生产和在村内出售农副产品、文化创意商品。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的哑巴节,国内外游客、国内各大新闻媒体大批慕名前来,七宣“哑巴节”年平均接待人数超过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