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山村美

作者:杨成林 陈应国    来源:本站    2025-09-09 08:17:10
报道:杨成林 陈应国 刁燕燕 徐龙云 李萍
浏览数:
0评论

       藏在山峦里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下庄镇金旦村原是一个偏僻的彝族聚居的山区贫困村,因村民居住分散,受地理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不仅是一个交通不方便、经济发展落后的穷乡僻壤,而且曾经是一个“垃圾靠风吹走,污水靠太阳晒干”的贫穷落后的地方。

       近年来,金旦村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打牢发展基础,加强教育引导,强化乡风文明,提升人居环境,促使全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群众生活日渐富裕,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答卷”,绘就了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美丽蓝图,实现了彝族村寨的美丽蝶恋。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改善人居环境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金旦村立足发展实际,经多方争取项目建设,总投资40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整乡推进项目、整村推进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及7个村民小组省级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示范村建设、1个贫困自然村和1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小组)建设、一事一议等项目,硬化村内道路6.8公里、村组道路7.8公里,新修大村环村公路980米。目前,从镇政府到金旦村全长17公里的通村公路全面进行了路面硬化,全村13个村民小组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广播电视和网络宽带全覆盖,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卫生室、学校也实现了全覆盖。

       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目标,金旦村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加收入。围绕“种烟种粮种经果”不断优化种植格局,抓实“烤烟生产、经济林果、中草药发展”三大种植主业,全村发展烤烟740亩、魔芋400亩、辣椒500亩。为提高农户产业发展种植技术,于去年邀请祥云县园艺站到村开展技术培训1期,参与培训的农户约150户。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鼓励农户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山羊、生猪、肉牛、马蜂、蜜蜂等养殖业,目前全村养殖肉牛128头,山羊3000只,能繁母猪25头及育肥猪395头,养殖胡蜂96窝、蜜蜂102窝,进一步优化种植养殖,推进持续发展,为加快发展打牢基础,确保全面小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文化教育引导,营造人人参与良好氛围围绕“抓实文化教育,阻断落后根源”的工作思路,金旦村把高质量的文化教育作为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努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精神文化高地。

       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启动“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和教育精准扶贫工程的实施,先后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完成了校园绿化美化、围墙加固、学生浴室建设、校外运动场、校内篮球场的建设及学生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和保健室等配套设施。全村适龄少年儿童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00%,近几年来均未出现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情况。

       通过智志双扶,进一步加深干部群众对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身体力行,积极参与,提升人居环境,扮靓美丽家园。为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的富庶地、建设清洁美丽的民族村落,金旦村开展了“富脑袋”行动,建设民族文化广场,把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孝道文化、产业文化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彩绘在路两边的墙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让人如沐春风。以推进村庄硬化、亮化、绿化、净化、文化“五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七改三清”行动,大力改善乡村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和特色风貌。

       移风易俗客事从简,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为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果,金旦村从群众普遍关心、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以节俭和方便群众办理客事为突破口,借助脱贫攻坚实施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配套资金,于20182月投资建起具有民族特色的“客事办理中心”,引导当地群众向陋习告别、与文明携手,争做移风易俗、客事从简的传播者、践行者和监督者,推动民风民俗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村干部带头到村里的客事中心办客,从多方考虑,压缩请客桌数,在村里引起了强烈反响,赢得了乡亲们的好评和仿效,带动村寨里的群众相继到客事办理中心办客,不同程度缩小了原计划的请客范围,使村里以往办客爱攀比的习俗逐渐得到改变。通过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和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文明治家的生活方式,金旦村干部群众逐步树立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简朴办理客事的意识,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垃圾处理工作模式因村民居住分散,受地理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村内垃圾成堆,遍地牛粪羊粪,脏乱差与贫穷落后相伴成为制约金旦村发展的“瓶颈”。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经济社发展迅猛,公共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升,群众日渐富裕起来,大伙对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

       地处金沙江上游流域金旦河畔的金旦村,在各级组织、政府和挂钩帮扶部门的扶持下渐渐走上富路后,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清洁山川河流环境为己任,按照环境优美、群众富裕发展进程中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淳朴文明乡风村风、正气向上社风风貌为重点的要求,实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村清运、热解气化焚烧炉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在河边安装污水净化处理设备、村里设置垃圾集装箱,农户根据“可腐烂、不可腐烂、可回收”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由村集中进行焚烧无害化处理。同时,建立健全村庄卫生保洁机制,合理收取村民保洁费,聘请专职保洁员维护村庄巷道、道路沿线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金旦村还通过实施就业扶持政策,针对建档立卡户开设护林员、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让建档立卡人口参与净化、美化、亮化村庄的行动,并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为着力打造山青水秀的富庶地,建设清洁美丽的民族村落,金旦村抓住政府投资鼓励“边远难艰”自然村群众携手共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机遇,投入资金80万元建成垃圾焚烧热解站,引进自燃式生活垃圾热解净化设备,采用热解气化焚烧炉无害化处理技术,由专人将垃圾收集起来,进行焚烧彻底处理,1吨生活垃圾处理后仅剩30斤含钾可还田废渣,最大程度实现垃圾减量、无害环保、节约成本,既经济环保又实用。

       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绩突出,全省现场工作会在金旦村召开,美丽彝乡金旦村以优美的环境、崭新的面貌获得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金旦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定为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

下一篇:没有啦!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