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宝贵价值,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抓计划、优标准、强管护,在耕地保护上形成共识,尽到耕地保护的职责,“统”好土地储备,实施土地综合治理,守好土地红线,盘活土地资源,做好土地整理项目,发挥土地效益,走活集约发展“一盘棋”,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区域现代农业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努力实现“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目标,为粮食增产经济增收提供了保障,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坚守保护红线,提升利用效益。把土地综合治理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高标准农田改造工作正有序推进,确保耕地提质增量增效。同时,不断建立完善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在近几年间,全县实施国家和省、州、县投资土地整治项目10余个,建设总规模达10万余亩,新增耕地上万亩。精心组织实施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抓住被列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机遇,在示范区共实施10余个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余元,建设规模16万余亩,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快流转进程,优化产业布局。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鼓励农户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流转,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力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粮食基地50万余亩,建成烤烟基地10.8万亩,建成蚕桑基地8万亩,建成蔬菜基地5万亩建成核桃基地62.2万亩,建成红梨基地3万亩。
整活土地资源,激活发展动能。在盘活土地资源中,突出“促发展”主线、坚守“保资源”红线、守住“惠民生”底线,以群众满意为根本,严格落实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鼓励农户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形式,积极引导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在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中,除少数农业龙头企业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建设现代农业庄园外,大部分流转的土地以50亩至100亩的规模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