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新闻发布会主持词
主持人:姚晓怡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环球在线新闻头条报道 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昆明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三年为期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依法侦办了一批重大涉黑涉恶案件;依法查处了一批涉黑涉恶腐败分子和“保护伞”;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清除了一批行业领域顽症固疾,有力净化了经济社会环境,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高。今天,我们组织召开昆明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围绕“深化扫黑除恶 建设平安昆明”为主题,介绍昆明市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涉黑涉恶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情况。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分别是: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扫黑办常务副主任:郎佳先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葛宁先生;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许云华先生;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燕女士;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陆弋先生;市城管局副局长、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邓卫东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有:中央驻滇、云南省、昆明市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三项议程:一是由市扫黑办发布昆明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行业领域涉黑涉恶突出问题整治总体工作情况;二是由市委组织部、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分别发布本领域涉黑涉恶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三是新闻媒体记者提问环节。
昆明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扫黑办常务副主任 郎佳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市始终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对侦办的128件黑恶犯罪案件和办理的15452条涉黑涉恶线索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加大行业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力度,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督办,全市各部门合力攻坚,抓牢日常监管、排查整治、动态管控“三个重点”,紧盯刑事治安案件高发、涉黑涉恶举报线索集中、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较低的重点行业、领域扎实开展整治行动。各县(市)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辖区实际特点开展排查梳理整治工作。通过重点打击整治,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3.7%,刑事案件破案同比上升19%,命案同比下降29.21%,110两抢警情“零”接报207天,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
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治乱”专项行动,制定印发《昆明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乱”专项行动方案》,对“治乱”专项行动突出问题整治实行责任清单式、项目化精细管理,共梳理排查乱点乱象问题50类,通过建立健全涉黑涉恶线索发现移交、监管漏洞通报整改等措施,2019年全市各地区排查乱点乱象共计88581个,完成整治86295个,市级各行业监管部门排查乱点乱象共计12369个,完成整治11593个,突出问题整治成效初步显现。市扫黑办牵头市纪委市监委、公检法各机关研究制定《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有关建议书(通知书、函)的办理办法(试行)》,发挥“三书一函”的以案促治、以案促建作用,进一步堵塞行业监管漏洞。全市政法各单位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办理涉黑涉恶案件中共发出“三书一函”660件,完成整改660件,整改完成率达100%,有效督促了行业监管部门依法履职,有力助推了行业领域整治。
2020年,按照中央明确的重点行业领域,结合我们昆明实际确定了社会治安、乡村治理、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自然资源、生态环保、信息网络、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城市管理、司法监管、安全生产、人力资源和就业管理、烟草市场17个重点行业领域作为整治重点,建立“指导员+联络员”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各部门扛牢重点行业整治责任,扎实推进重点行业整治行动。聚焦平安昆明建设,深入开展打击整治黄赌毒违法犯罪和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工作,涉黄涉赌警情同比下降23.7%,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城中村人脸识别工程和娱乐服务场所人脸识别设备建设,发放治安管理告知书、消防安全告知书等各类告知书30万余份。聚焦营商环境改善,市场监管部门紧盯市场监管、认证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整治;文化旅游部门深入开展诚信评价,科学制定文旅市场复工复业指南,稳妥有序推进文旅场所开放管理工作;市城管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执法,针对“黑土场”违规倾倒、“黑车”违法从事渣土运输及渣运车辆交通违法违章等乱象,开展道路扬尘控制及货车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生态环境部门整治固体废物处置,开展生态环境修复;交通运输部门针对非法运营、超限超载等问题开展联合执法,优化路域环境。通过专项整治集中清除了一批行业领域顽疾,有力净化了经济社会环境。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社部门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及边缘户劳动力开展稳就业工作,以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切入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住建部门开展施工扬尘治理,持续开展液化燃气安全检查督查,排查主城区物业小区2163个,整改物业服务问题72个,处理物业小区纠纷563起;卫生健康部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欺骗患者、强制消费、非法行医等乱点乱象;教育体育部门围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校园欺凌、暴力、校外培训机构、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坚决向顽症痼疾动刀,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昆明市各级各部门将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以规范市场秩序,净化社会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监管常态化工作机制,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厚实、更可持久。
昆明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乡村治理领域工作情况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昆明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日臻完善,城乡社会和谐有序,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是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乡村治理领导作用。基层组织强,则乡村治理强。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为统领,持续推进“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截至目前,全市5781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部通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坚持把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促进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推动整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市共整顿完成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451个。坚持抓党建带群建,发挥群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优势,积极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坚持抓乡促村,制定《昆明市开展乡村治理领域存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县乡党委抓党建促乡村治理主体责任,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持续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乡村治理千头万绪、情况千差万别,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昆明市坚持以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为主线,开展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项行动,调整党组织书记85名,推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应挑尽挑。全面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实现动态备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688名。常态化开展村组干部任职资格联审,累计清理补齐村(社区)“两委”干部316名、村(居)民小组干部451名。实施村(社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储备了一大批优秀年轻的村级后备力量。分层分类开展村(社区)党员干部培训,累计培训村(社区)党员干部80945人。圆满完成在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试点开展的面向已出列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定向培养18名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工作,营造了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全面参与乡村治理。聚合各类人才资源,引导驻村工作队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在乡村治理中积极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全市通过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汇聚青年人才6036名,确定回引对象1369人,乡村治理的“新鲜血液”得到及时补充。
三是顺应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增强基层治理效能。聚焦“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稳步实施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019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中央和省级项目126个、市级项目84个,投入资金1.05亿元,扶持村(社区)210个。截至目前,累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80.42万元,乡村治理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强。聚焦“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互不隶属、各自为政,资源难以有效整合”的问题,积极探索“责任融合共谋、组织融合共建、资源融合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融合互动、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全市71个街道建立“党建联盟”,370个社区建立“大党委”,吸纳1950家联盟单位、1490名兼职委员,通过做实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统筹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深化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助力基层治理。聚焦基层“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难题,探索建立“社区吹哨、街道部门报到”“街道吹哨、县区部门报到”“县区吹哨、市级部门报到”三级“吹哨报到”工作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单一推动”向“协同用力”转变、从简单粗放向精准施策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县区吹哨、市级部门报到”19次,“街道吹哨、县区部门报到”1303次,社区吹哨、街道部门报到15903次,路面漏水、僵尸车清理、重大项目征迁等“哨声”换来了群众的交口称赞,一大批基层治理中的“顽瘴故疾”得到了有效解决。聚焦“社区下辖的小区多、规模大,小区聚集的人口多、党员多,小区居民的诉求多、矛盾多”的问题,探索开展“小区党建”,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到“家门口”,以党建引领小区“微治理”助推基层治理精细化。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766个小区党支部,覆盖2468个小区(院坝)。聚焦“社区、居民、物业、业委会各自为政,缺乏矛盾协调化解机制,少数小区矛盾纠纷频发”的问题,积极打造“红色物业”,把党组织引入物业管理,把党员充实到物业管理的“前沿阵地”,真正用心去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019年全市物业管理机关诉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1.9%。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红色物业”充分发挥在社区疫情防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网格化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在“决战冲刺、打赢收官战”最后阶段,昆明市委组织部将始终保持长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持久恒心,筑牢乡村治理的战斗堡垒,为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请问:在集贸市场管理中,昆明市市场监管部门是如何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日常监管工作紧密结合?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如何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疫情防控有机统一?
答:集贸市场事关群众“菜篮子”,是直接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经营场所和消费场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昆明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主力军作用,深入排查“菜霸”“市霸”,重拳整治乱点乱象,共办结集贸市场、批发市场领域线索38条、“三书一函”函件33件。同时,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日常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针对集贸市场“脏乱差”沉疴旧疾开展系统整治。一抓环境提升。把主城区集贸市场整治提升改造列入市政府“惠民实事”和三年提升改造计划,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及建设管理,目前完成改造提升119个,新建扩建23个、取缔关闭24个、收购回购2个。二抓细节管理。针对短斤缺两问题,全市集贸市场新设立公平秤733台;针对群众关心的价格问题,建立重点时段价格检查日报制,实时掌握市场价格情况。三抓食品安全。强化农残检测,在每天开市前完成快检工作,每个市场抽检品种均不低于8个;针对集贸市场内“山寨食品”、商标侵权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等开展集中整治。四抓权益保护。在集贸市场显著位置设立消费投诉举报电话,仅今年1-10月,集贸市场领域受理解决消费者投诉369条。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初期,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严厉查处非法销售野生动物行为;关闭全市建成区专业活禽市场7个,全面关停全市建成区293个集贸市场中的活禽交易摊点,累计关停活禽经营户1157户;全面关停全市餐饮单位厅面服务,严禁举办各类群体性餐饮经营活动;严厉查处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案件。截至目前,共查处野生动物违法案件1件、价格违法案件110件、药品违法案件16件、食品违法案件128件、假冒伪劣防护产品案件62件、侵害消费者案件13件、违法广告案件11件,罚没375.31万元。复工复产阶段,大力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业务,先后印发一系列文件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行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六稳”工作、“六保”任务。截至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已复工复产38.83万户,市场主体基本恢复常态化经营状态。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邓卫东)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由我介绍全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城市管理领域涉黑涉恶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情况。
2017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开展一轮新的扫黑专项斗争”,“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行业和领域,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依法重点整治。”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始终贯穿于全局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全市城市管理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涉黑涉恶线索,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行业监管,完善长效常治机制,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维护社会稳定,让城市管理井然有序。
一、精准施策,渣土运输步入规范化
伴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加速发展,昆明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全面推进区域化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中,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与行业乱象治理并行。针对昆明市渣土车长期存在的问起和渣土无法消纳的问题,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紧扣薄弱环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源头治理、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问题整改。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下发《昆明市城市管理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乱”专项行动方案》等一整套完善的方案和制度,形成了昆明市城市管理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对排查出的20个黑土场全部关停取缔,联合交警、交运等部门查处一批违规运输渣土的渣土车,全面推行职能渣土车,运用昆明市建筑垃圾北斗监控平台对渣土运输全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公开曝光3家扰乱行业秩序的渣土运输企业。净化渣土运输市场,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二是源头治理,依法严管。坚持把渣土行业乱象治理与规范行业管理、推进行业健康发展相结合。科技引领,创新推动,强化“人防﹢技防”管理模式。依托不断完善的昆明市建筑垃圾北斗监控平台及其手机终端APP,网上审批、远程监控、移动执法。全面推广“昆明渣土通”软件,实现施工工地、渣土运输企业和渣土消纳场信息透明、共享,杜绝工程层层分包、利益层层盘剥,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三年来,全市城市管理部门共计检查施工工地170余家次,下达《改正通知书》250余份,对300余家违法现场督促整改;查处各类违规案件5700余起,罚款700余万元。
三是疏堵结合,修复生态。将渣土场审批职能收归市级,高位统筹,由市城管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审联批,引进市级国有资产投资企业参与渣土场建设。已完成对19个渣土场备选点位的市级联审,其中5个备选点位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待审批完成后将增加约1200万的渣土消纳容量。
同时,坚持把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利用工程渣土对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等72个关停矿点进行生态修复,已累计完成8000余亩修复任务。
二、精准发力,“两违”拆除见成效
违法违规建筑就像城市的“毒瘤”,损害的不仅是春城的形象,也降低了城市的宜居性。昆明市历来重视对“两违”建筑的治理,市政府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与各县(市)区签订“军令状”,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相结合,以筹备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为契机,严厉整治“两违”建筑。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配合无人机航拍、实地核实等多种手段,摸清全市两违”筑存量,统计疑似“两违”建筑306074宗、11554万平方米。同时,形成长效动态监测机制,实现“两违”建筑早发现、早治理,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多维防控手段,做到“发现精准化,防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拆除精细化”,确保“控增量、减存量、建机制、保长效”总体目标。
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整治13928宗,面积1358.13万平方米。
三、奋勇拼搏,便民利民放心上
荡涤黑恶,守护百姓。今后,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将继续以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好各项职能职责,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管理理念,始终将便民利民放在心上。拿出“绣花”精神,精细化管理城市,持续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点亮城市,花融春城,让人民生活更加安宁,让一方热土更加祥和,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
预设问题1:前些年,市民长期反映昆明市渣土车超载、超速、闯红灯等问题,昆明市是如何治理的?
答复材料: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昆明市建筑垃圾处置运输管理办法(试行)》及《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实施细则(修订)》,印发《加强工程运输车辆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一整套完善长效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成立昆明市工程运输车辆管理工作指挥部,每周坚持组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部门,联合开展一次现场执法督察检查,进一步加强规范渣土运输车辆源头管理、联合执法、信息通报,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严管严查,依法整治乱点乱象。针对“黑车”违法从事渣土运输、交通违法违章等乱象,认真组织开展道路扬尘控,与渣土运输企业、施工工地、渣土消纳场等签订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把好建筑工地“出口关”和道路运输“管理关”。
建立完善“昆明市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综合信息管理控制平台”,积极推广使用智能渣土车,将渣土外运施工工地、渣土消纳场纳入24小时监控闭合管理,对渣土运输车辆轨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及时查处违法违规处置渣土行为。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李燕
根据发布会相关安排,下面由我代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汇报一下文化旅游行业涉黑涉恶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行业涉黑涉恶突出问题整治,下大力纠治文旅市场问题和乱象,建立健全工作长效运行机制,并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稳妥有序推进文旅市场开放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推进,持续开展文旅行业整治和疫情防控。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重点行业整治工作要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全面掌握行业突出问题,制定印发了《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化和旅游行业领域整治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并结合《昆明市关于做好重点场所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时时开展督导检查,扎实做好文旅行业整治和疫情常态化防控。
(二)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文旅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并实施《昆明市旅游行业重点监管企业及不合格供应商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红黑榜”制度》和《昆明市游客购物先行退货机制》等6个制度机制。全面落实党政同抓、指挥中心统筹的市级领导决策等四套综合监管机制。完成1个市级退货监理中心、18个县区分中心、100个退货咨询点、2个现场退货服务点建设,目前共受理退货申请2007起,办理金额总计1376万余元。我市还开展“失信行为惩戒”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昆明市旅行社、分社及从业人员“红黑榜”制度,自2018年7月实施以来,截止2020年10月共发布 23期”红黑榜“,共有 230家当月接待量排名前十且无投诉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旅行社列入红榜,302家次旅行社及60名导游和从业人员被列入黑榜。旅游投诉问题实施每周一通报,涉及侵害旅游者权益投诉的旅行社,依法依规追究委托社责任,一律列入昆明市旅游行业重点监管企业及不合格供应商名单并及时公布。
(三)加强巡查,扎实做好行业突出问题的立行立改。全面落实《市场秩序“一周一整治”及督检督查方案》,重点开展以对涉旅企业及人员的证照核查、对线上旅游市场的集中专项整治、对“不合理低价游”的专项整治、对涉旅购物店的专项整治、对涉旅非法运营车辆的专项整治、对非法拉客揽客行为的专项整治、旅游安全工作检查、诚信市场经营体系建设、跨区联合执法、和旅游行业疫情常态化防控专项检查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市场整治“十大专项行动”。对造成重大舆情影响的“大理茶花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分公司”,协调省、市、区三级文旅执法部门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从重从快、严厉查处、顶格处罚,吊销大理茶花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对责任人罚款两万元,三年内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并纳入行业黑名单。2020年1—11月,我市共立案调查旅游行政处罚案件278件,办结252件,处罚金额共计255.416万元(旅行社罚款189万元、导游及从业人员罚款66.416万元),吊销10家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吊销9名导游导游证。
(四)注重宣传,不断拓展市场举报投诉的受理渠道。深入实施《昆明市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大力推广“一机游”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受理投诉。结合“疫情”,改变以往现场举办3·18”全国文化市场法治宣传日、“5.19”中国旅游日等法制宣传模式,利用媒体上通报2019年度涉文旅典型案例方式宣传,不断增强从业人员法制观念和群众游客的维权意识。2020年,由于突发疫情影响,投诉量剧增,截止目前,总共收到“12301”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转办投诉866件,全部实现5分钟内响应、24小时内办理完成,办结率100%。
(五)综合整治,积极开展行业领域整治的联动执法。立足工作职能和执法权限,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昆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联合公安部门成功办理了省版权局督办的“4.10侵犯著作权案”、省“扫黄办”督办的“8.20印刷发行非法教辅教材案”、中宣部督办的“9.29未经批准,擅自出版发行期刊案”,3起案件均已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预设问题:您好,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昆明市旅游市场“30天无理由退换货”机制的运行情况?
答复:好的,我们昆明市自2019年4月25日退换货中心成立以来,截止2020年11月,共受理退货申请2145起,退货申请涉及退款金额总计14,393,775.04元,目前已全部处置完成。受理的退货申请涉及昆明市666起,退款金额总计3,983, 212.04元。其他州市1479起(大理州687起、丽江市579起、西双版纳州157起、迪庆州20起、保山市20起、德宏州14起、楚雄州2起),退款金额总计10,410,563元,服务质量得到游客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