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扶贫路上不“缺席”!一起看看杨俊扶贫路上的那些故事!
“若有战,召必回”
这是军人的担当本色
对于退役军人而言
变的是身份
不变的是责任
离开军营
走向基层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他们依然不懈奋斗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杨俊的扶贫故事
杨俊
环球在线新闻焦点报道 土家族,1982年2月出生,本科学历,贵州省印江县人,中共党员,2003年12月应征入伍,2016年从蒙自某武警部队转业,先后任屏边县民政局优抚安置科科长、双拥办工作人员,现任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抚科科长、办公室工作人员。
铆足干劲 稳就业
为了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杨俊多次上门走访,最终他了解到自己帮扶的5户贫困户,共计26人,其中未成年10人,残疾人3人,老人3人,有劳动能力10人,同时,还有4户有壮劳动力8人,常年在蒙自市务工,他也先后自驾20余次,奔赴蒙自这些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到4户贫困户因缺乏技术,只能打零时工维持生活。
在一次登门拜访时,1户贫困户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在蒙自不好打工,也不好找活干,挣不到什么钱,杨兄弟能不能想办法帮我找点活干。”他当场就答应了。
为帮助贫困户找到稳定的就业渠道,杨俊联系了他的战友,并把他帮扶的4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向战友做了详细介绍,在战友的帮助关心下,实现了贫困户的稳定就业。
主动作为 办实事
▼住房帮扶前
▲住房帮扶后
2017年12月至今,杨俊多次通过与贫困户拉家常,解决了一件件实际问题。为了便于扶贫工作的开展,他先后与5户贫困户建立了微信群,切实将扶贫政策及时宣传到位,并主动协调村委会、乡镇、县级行业部门,实现了拆除重建新房2户,修缮加固房屋3户;在政策范围内,解决公益性岗位2人,帮助办理残疾证1人,协调安排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保洁员)2人,引导水果种植培训3人,申请解决低保3人,实施临时救助金4户,金额达14000余元。
通过协调,他凝聚了社会各界力量,为5户贫困户,置办沙发2套,购买电视机1台,毛毯5床、军大衣4件,大米20袋、食用油20桶,价值约7000余元。
每次登门拜访,他总是主动为贫困户打扫卫生,收家治家,他也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义务活动,不知不觉便与贫困户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消除根源 寻新路
2018年2月的一天晚上,刚躺下休息的杨俊,突然接到帮扶的1户贫困户打来电话哭着说:“杨哥,我养的40只羊得病死了近30多只了,怎么办啊,原本想养羊赚点钱,结果变成这样了,您能不能帮我想想其他办法。”
挂断电话后的他难过得睡不着觉,他深知,这户家庭比较特殊,家里老人孩子身体都有问题。
怎样才能不让他们返贫?经过左思右考,到处打听,网上查询,他发现了一个商机:目前姜价可观,可以试一试。在他的动员指导下,该贫困户说干就干,种植了5亩生姜,实现收入达5万元。
2020年2月份以来,因疫情原因,国家对中草药比较重视,其中砂仁是国家战备药材之一。
他灵机一动,及时到种植砂仁大户实地考察,了解到砂仁种植成本低,抗病虫害强,又好管理的特点,并邀请到种植砂仁取得收益的“专家”,驱车前往阿打坡村进行实地考察,经“专家”对海拔、土壤、气候等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结论是阿打坡地区适合种植这一消息后,他迅速动员这5户贫困户种植砂仁事宜。目前已种植药材砂仁约40余亩,长势良好。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杨俊心中时刻装着贫困户,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着接地气的活,用心、用情、用力为他的贫困户,稳就业寻新路,也有人埋怨他说“你这样做不值得”等泄气的话,但他说,自己是一个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部队培养了他十多年,他为贫困户做点事是应该的,自己无怨无悔。
杨俊,这名平凡的退役军人,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在扶贫的路上默默付出,书写着基层党员的责任担当,挺起了退役军人的脊梁,展示了退役军人的风采,获得了贫困户们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