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一名“用生命润泽生命”
的“幸福教师”
——听李镇西老师讲座有感
环球在线新闻头条报道 他当过校长,但叫他“李校长”的人不多;他拥有博士学位,也鲜有人称他“李博士”;他是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似乎也没有什么人叫他“李院长”。
在当下这样一个流行相互吹捧、相互“抬举”的社会气氛里,校长、博士、院长的头衔似乎听起来更有分量,更加高大上,更能显得受人敬重。然而,大家都还是一致地喜欢叫他“李老师”。是的,在了解他的人心目中,他首先并且永远是“李镇西老师”。“老师”就是他的身份,“老师”也是他的荣耀。
上周末,我参加了在云南昆明举办的全国首届新生命教育研讨会暨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李镇西老师。李老师名气很大,名字早已听得很多,也关注了“镇西茶馆”公众号,看过一些李老师的文章,但一直还没有深入地读过他的著作,因此我对李老师的人格没有什么深度的感知。这次见到了李老师本人,特别是听了李老师做的题为《用生命润泽生命》的讲座之后,我感觉到自己被这位老前辈深深感染。
李老师已经六十多了,然而精力之充沛、动作之敏捷、思维之活跃、表达之流畅、声音之洪亮绝对令我辈众多年轻人望尘莫及。李老师坚持锻炼,会议当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了,轻轻松松跑了个5公里。在会场里,李老师走路时,你能明显感觉到他步伐稳健,速度很快,浑身充满力量。此外,他还经常“不走寻常路”。
两天会议中,李老师除了致辞和做讲座,有时还对其他老师的发言进行及时地点评和延伸,因此多次走上前台。有好几次,李老师沿阶梯处走上台,下来的时候可能是为了不绕路,他就直接从一米多高的台子中间跳下来,像个淘气的孩子一般,很是可爱。
李老师的表达很有感染力。他说话声音清晰、洪亮,条理分明,词汇丰富,既有思想的深度,又带着文学的美感。李老师说话语速比较快,且从来不卡顿,一些在我感觉需要边思考边慢慢表达的内容,他说起来非常流畅,丝毫看不出需要努力思考的痕迹,可见其思维之敏锐。并且,李老师还不时找准时机“幽默”一把,引得全场开怀大笑,真是一个机智而俏皮的“老顽童”。
然而,“老顽童”不仅会让我们“眉眼绽放”,还会让我们“湿润眼眶”。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李老师的讲座所带给我们的感动,不带任何的煽情。从教三十多年,当了那么多年的班主任、校长,那么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记录了那么多真真切切的教育故事,期间李老师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付出的努力辛酸无疑是很多很多的。
然而,在讲座中,他丝毫没有提及一丁点自己的辛苦和付出,他似乎压根就对那种“忆苦思甜”模式的叙述不感冒。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苦恼、郁闷的一面,外界是看不到的,外界看到的永远是积极阳光的东西。”讲座中,李老师只是平和地阐述自己的教育观念,分享教育故事,然而我却深受感动,因为从李老师的讲座中,我感到自己能够切实地去体会“用生命润泽生命”的真正内涵。
为了呵护一名脸部烧伤毁容女孩的敏感内心,李老师不动声色地引领全班同学学习《爱的教育》,于潜移默化中培育同学们的爱心,让这个孩子没有在班上受到任何歧视与心理伤害,而是变得坚强、勇敢、自信,还走进了央视,面向公众谈论自己。
面对屡教难改的顽童,李老师接纳、信任、包容、尊重,帮他融入集体,引导班集体给予他帮助,孩子三年中一次次犯错,但李老师始终耐心引导,关注其进步,及时鼓励,而不是批评惩罚。最终顽童也变得积极进取、善良正直。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李老师这么多年来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也验证着这样的理念。他的学生会在他出差的时候,因为不舍而哭泣。
他的学生会说:“只要我每天能够在校园里看见李老师,我就满足了!”他的学生会说:“做李镇西的学生是幸福的。”他的学生会放假回家前首先来拜访他。他的学生会在毕业多年之后依然与他保持密切联系。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都以作为他的学生而自豪……
这是师者的荣耀,这是师者的幸福。我也想做这样的一个幸福教师:阅读,写作,思考,运动,教书,育人,用生命润泽生命,迷恋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