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新闻焦点报道 云南铁路大多穿越崇山峻岭,两侧高山河谷盘踞,地势复杂,一到雨季,两侧大山的山体、危石、排水设备就是铁路部门检查严守的重中之重,他们有的“追雨”出行、有的“守雨”护路,确保着每趟列车的安全畅通。
别人躲雨,他们追雨
“唰唰唰……” 8月23日,13时40分,大临铁路巍山区间,伴随着“呼呼”的大风,豆大的雨珠随之从天空倾泻而来。
“看这雨势估计持续雨量马上要到达警戒值,有备无患,咱们提前到几个防洪重点地段看看。”中国铁路昆明局广通工电段巍山综合维修工区副工长吴兴华看着窗外的大雨,立马召集工区六名小伙儿拿着工具往大雨中走去。
“这大雨一来,咱们偏得脚步加快,雨下到哪追到哪,管内重点位置都得检查一遍才能放心。”吴兴华说,汛期开始前,他们就得一步步把管内设备跑遍,上山下河,翻山越岭,每到一处发现隐患都要仔细甄别记录,一天十多公里甚至二十公里山路都是家常便饭。到了雨季,下雨时要出动,大雨走了,还要再进行雨后设备检查,常常只见他们的身影来回穿梭在山岭间,时刻监控着隐患病害。
“下脚先试试虚实,雨大泥多,坡上的草更是滑,千万找好支撑点。”因为地处隧道口顶部,加上坡度大,近期雨水又密集,周边的松土、小树和风化的石头像一颗颗“定时炸弹”,说话间,大家一手拿着铁锹铁铲,一手拉着身旁的护栏网,一边检查防护设备,一边蹲着身子往坡面下缓缓移动。
“第一次来这检查,也是下着大雨,我没经验,脚下一滑就摔了一身泥,看着下面的斜坡,大雨天硬是吓出一身汗。”回忆起一个月前刚到工区的情景,今年刚工作的刘李义仍然记忆犹新,此时,年轻稚嫩的小伙发梢滴着水,身上早已泥水雨水分不清了。
16时10分,从坡顶到坡脚,吴兴华带着一行六人一路上共加固防护设备两处,手脚并用再次回到山顶,大家都是浑身湿透沾满泥土。
“以前坐火车只觉得平稳舒适速度快,看到窗外也只觉得青山绿水风景好,工作以后才发现,站在雨里看着列车安全通过才是最美的风景。”刘李义看着山下线路上在雨中奔驰的列车坚定地说。
黄泥河畔上的“守雨”黄金搭档
8月23日8时,位于南昆铁路黄泥河畔上511公里I级防洪地点处,昆明工务段防洪看守工白林宜和何昌奇一前一后,走走停停,时而查看石块是否松动、时而检查挡石墙是否完好……
八月份进入主汛期以来,南昆线异常天气增多,艳阳高照与疾风暴雨轮番交替,连续降雨使得防洪压力剧增。
511公里看守点,抬头是平均高度在150以上连绵的大山,山上光秃秃的,被红油漆标记的危石格外乍眼,根据危险等级,这里被设为Ⅰ级防洪地点常年看守。
白林宜和何昌奇这对“黄金搭档”,他们每个班要在看守点旁590米的责任区巡查19遍,并记录检查情况,实际上远不止19次,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高温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一有微小动静,就会在这590米线路上走几个来回。
每天清晨,他们都要按照“惯例”开始 “早点名”,1号正常、2号正常……透过望远镜,对山上的危石一一查看,哪块石头在不在,位置变了没有,哪里又多了一条裂纹等等,山体的一丁点变化在白林宜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对老白和老何来说,“守住大山、保住平安”才是自己工作价值最真实的体现。
夜幕渐渐降临,山谷中又是一片寂静无声,从远处望去,被薄雾笼罩的黄泥河畔和看守点若隐若现,看守点门前那盏灯是深山里唯一的亮光,静静守望着从这里通过的一趟趟列车。(许丹丹 李庆丰 贾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