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
主持新闻发布会
环球在线今日头条报道 为做好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宣传工作,为大会在云南顺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召开“COP15 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向大家全面介绍和展示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继续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文山、红河专场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文山州、红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文山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李先祥先生;
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何民先生;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刀锦祥先生;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圣锐先生。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文山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李先祥先生发布新闻。
有请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何民发布新闻
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何民发布新闻
很荣幸参加今天的“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闻发布会,向各位介绍红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情况。首先,我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红河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
第一方面,红河是滇南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红河州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是云南省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是国家南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红河州有着多变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红河谷最低点(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76米)至山脉最高点(金平县西隆山海拔3074米),分布着我国最完整的热带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是我国植被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红河、珠江两大水系,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泸江等支流密布,异龙湖、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等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在这块仅占全国土地面积3.43‰的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229科5667种(已知种),占全国的20.49%,占云南省的40.20%。分布着多歧苏铁、红河苏铁(灰干苏铁)、东京龙脑香、长蕊木兰、桫椤、长果姜等9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陆栖脊椎野生动物690种,其中有兽类动物27科112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22%、全省的41%;鸟类59科450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40%、全省的58%;两栖类动物7科57种,占全国两栖类总数的21%、全省的51%;爬行类动物14科71种,占全国爬行类总数的18%、全省的47%;鱼类18科109种,占全国鱼类种数的10.6%、全省种数的25.2%。分布着西黑冠长臂猿、白颊长臂猿、蜂猴、倭蜂猴、圆鼻巨蜥、蟒等10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与此同时,红河州的三个区域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具代表性。
(一)红河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哈尼梯田持续了1300多年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循环生态系统既有效避免了哀牢山区常见的水土流失,又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珍稀动植物的良好栖息地。这里培育出100余种不同的水稻品种,称得上是水稻的基因库;梯田边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还有董棕、藤竹、番龙眼等重点保护、珍稀野生植物以及懒猴、穿山甲、猫头鹰等上百种野生动物。为稳固哈尼梯田延续千余年的四要素,我们划定保护红线、实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采取“稻鱼鸭”共生等一系列生态循环农业举措,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红河有一大批自然保护地:红河州先后划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7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41处,其中:自然保护区9处、风景名胜区7处、森林公园14处、地质公园1处、湿地公园4处、石漠公园2处、水利公园4处,全州自然保护地面积达29.40万公顷,约占全州国土面积的9.13%,初步形成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全州90%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重要自然遗迹,为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物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三)红河有四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红河州成功建设了4个国家湿地公园,即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蒙自长桥海国家湿地公园、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泸西黄草洲国家湿地公园。“十三五”以来,争取各级财政资金3300万元,开展湿地补水、鸟类栖息地营造与修复等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湿地生态功能得到逐步修复,湿地保护率从2015年的33%提高到2020年的56%。优美的湿地公园成为广大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刻认识其生态价值,增强了社会各界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形成保护共识。
第二方面,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张牌”
近年来,红河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把建设“绿色生态靓州”作为全州四大战略发展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红河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了最美底色。红河州成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哈尼梯田核心区创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边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红河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我们主要打好四张牌:
(一)打好厚植底色牌,让红河大地绿起来。“十三五”以来,相继出台《红河州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红河州城市通道面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形成领导带动、四级联动、部门互动、全民发动的工作格局,全力实施国土绿化、通道面山绿化、城市“两园”建设、林业产业基地“四大工程”为红河“增绿”。累计筹资117.8亿元,完成国土绿化工程30.36万公顷,实施“城市两园建设”工程,建成15个城市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2020年底,红河州林地面积214万公顷,在全省排第三位,森林覆盖率57.32%,较“十二五”末增加10个百分点,森林蓄积1.09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长12.7%,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绿色空间。
(二)打好铁腕执法牌,让红河生物多起来。一是管绿有效。“十三五”以来,开展“绿卫行动”“打击毁林种植三七”等专项整治行动,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902.8万元。二是防灾有方。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红河州森林草原防灭火监测指挥中心。全州连续27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连年来一直稳定在4‰以内。三是治湿有力。全力推进以异龙湖为重点的“湖泊革命”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异龙湖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湿地物种由2014年的286种增加至443种。红色名录中濒危物种紫水鸡及珍稀物种水雉、灰头麦鸡、白骨顶鸡等原生动物陆续回归。四是护物种有功。编制了《红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2015-2020年)》等对红河州生物多样性实施管理和保护。建立数个极小濒危物种培育基地,实施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狭域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和恢复工程。今年亚洲象群2次迁移到我州石屏县活动,创造了红河州有亚洲野象活动的历史。
(三)打好污染防治牌,让红河天空蓝起来。全州13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全部完成;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12.6个百分点、9.3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个旧市58座粗铅冶炼鼓风炉全部淘汰关停;203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清废行动”40个部级挂牌点位全面完成整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进度和重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进度均达到100%。2017年,红河州被国务院列为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4个州市之一,受到表彰。
(四)打好宣传教育牌,让红河人民动起来。结合“世界环境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普及宣传野生动物保护常识及法律知识;运用新媒体,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宣传教育,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促进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不断提高;设置专题“红河约您一起迎COP15盛会,每天一物开启红河生物多样性之门”,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各位记者朋友,以上就是红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主要工作情况,我们深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和谐自然生态圈的必然要求。会议结束有期,保护主题永恒,我们将把“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为目标,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借COP15举办之机,强生态文明之力,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守护生物多样性、传播绿色新理念,坚决扛牢守护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之责,继续书写新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红河篇章。
在此,我诚挚地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在大会前后深入红河,探访我们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背后的故事。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
成员、副局长潘圣锐答记者问
谢谢记者朋友对红河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生态保障。按照规划,我们已于2021年完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空缺分析、整合归并优化预案编制等工作,预案目前正在审查中。到2035年,红河州将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适时启动红河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全面建成以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各级各类自然公园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占全州国土面积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我州现有自然保护地41个,面积29.40万公顷,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9.13%。其中:自然保护区9个,包括黄连山、金平分水岭、大围山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元阳观音山、红河阿姆山、建水燕子洞白腰雨燕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州级自然保护区1个和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18.37万公顷;自然公园32个,其中风景名胜区7个、森林公园14个、地质公园1个、湿地公园4个、石漠化公园2个、水利风景区4个,包括建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阿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南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花鱼洞国家森林公园、云南泸西阿庐国家地质公园、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云南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云南蒙自长桥海国家湿地公园、云南泸西黄草洲国家湿地公园、云南建水天柱塔国家石漠公园、云南泸西白石岩国家石漠公园、建水县绵羊冲水库水利风景区、泸西县吾者温泉水利风景区、泸西县阿拉湖水利风景区、泸西县阿庐湖水利风景区等15个国家级自然公园,个旧蔓耗风景名胜区、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屏边大围山风景名胜区、石屏异龙湖风景名胜区、元阳观音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红河州河口县河口南溪河风景名胜区、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弥勒锦屏山省级森林公园等8个省级自然公园,县级自然公园9个,面积11.03万公顷。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确保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任务:一是科学推进自然保护地保护修复。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的原则,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建设生态廊道,开展重要栖息地恢复和废弃地修复,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及其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二是分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评估,将保护价值低的村寨、人口密集区域、社区民生设施等,以及划界范围与保护需要明显不符的其他区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调整出自然保护地范围。三是规范自然保护地资源利用。在保护优先前提下,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活动,发挥自然保护地在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产品供给等方面作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自然保护地全民共享、永续利用目标。推行参与式社区管理,按照生态保护需求,设立生态管护岗位并优先安排当地群众。四是建立自然生态数字监测体系。启动实施红河智慧数字林业工程,以现有保护站点、监测站点为基础,以卫星遥感、红外技术设备等高科技技术为补充,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生态监测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