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新闻头条报道
在昨日开幕的洱海论坛中
中共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
进行了案例分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理实践》
大理正沿着一条
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阔步前行
大理将全力打造成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全国示范样板
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
“大理经验”
一起来看看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大理,在洱海边作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洱海保护治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理州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洱海保护治理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转变,绘就了“两山”理念践行过程中的一幅幅美丽画卷。
为守护好大理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我们坚决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通过努力,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常年优良率超过99%,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65.5%,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大理更加令人心驰神往。
在洱海保护治理上,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举全州之力强力推进“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落实“退、减、调、治、管”革命性举措,坚持系统治湖、科学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过去五年系统实施了环湖截污、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系列重大治湖工程。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总体评价为良好湖泊,形成了“洱海案例”和“洱海经验”,赢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赞誉。
我们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停止洱海周边开发建设项目,暂时关停2498家餐饮客栈,对洱海核心区范围内的1806户7270人进行搬迁。拆除各类违章建筑40多万平方米,初步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开创了“人退湖进”的先河,用局部利益的调整换来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增加。如今,美如画卷的洱海生态廊道,串起了大理的山水乡愁,是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打卡地。
大理的实践证明
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我们守住好山好水,擦亮发展的绿色底色,关停搬迁洱海周边3家水泥厂,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向洱海流域外转移。在洱海流域全面实行“三禁四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植,以洱海保护治理倒逼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转型升级。
我们凭借好山好水,引来了越来越多的“金凤凰”,一批知名企业到大理投资兴业,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成功落地。
我们激活好山好水,绿水青山的“看点”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卖点”,生态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民宿客栈、田园花海、特色小镇等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大理古城、喜洲古镇、沙溪古镇、双廊艺术小镇、杨丽萍艺术大剧院等旅游名片越发亮丽,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群众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
我们用活好山好水,生态“颜值”变成了经济“产值”,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取得了新成效: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量效齐增,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初现雏形,核桃、茶叶、水果、中药材、乳业及肉牛、生猪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值突破600亿元;“绿色能源牌”取得突破,清洁能源成为新的产业支撑;世界级文旅产业加速培育,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建设加快推进;打造“一带三道十八廊”——“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迈出新步伐,过去五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亿人次。
大理的实践证明
实现“两山”转化
必须充分发挥生态比较优势
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走“产业生态化、
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