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省推动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这也是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发布。
环球在线新闻焦点报道 为充分发挥我省重点产业园区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集群集约、绿色低碳、数字智慧等各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产业园区整体提升,打造我省重要经济增长极。2022年1月2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云南省推动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云政发〔2022〕6号)。为宣传解读好该项政策文件,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的相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修春先生;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晓静先生;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乔贵先生;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红女士;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张继红先生;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园区处处长魏冬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修春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修春发布新闻
下面,我就《云南省推动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云政发〔2022〕6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作简要介绍。
一、《政策措施》的出台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园区开发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各地做好园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我省先后开展了推动开发区整合优化、指导开发区开展总体规划修编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层级不高、体制机制不顺、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园区发展工作,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省发展改革委成立工作专班,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会同相关部门和州市赴重点园区深入开展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意见建议、协商重大政策,牵头研究起草了《政策措施》。经报请十一届省委常委会第8次(扩大)会议和十三届省政府第1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文件已由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
二、《政策措施》的重大意义
《政策措施》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目前各省市支持园区发展政策中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含金量较高的一套政策,必将为我省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有效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对云南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云南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云南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是省委、省政府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园区承担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平台功能,将有力推动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进程。
第二,这是省委、省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政策措施》通过支持园区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层级、激发创新动力、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引、完善体制机制等举措,推动各重点园区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激发发展新活力,成为全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全省经济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必将对推动云南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有效支撑,激励各园区乘势而上、奋发作为、竞相发展。
第三,这是带动全省产业园区整体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园区是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是云南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在疫情冲击持续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我省园区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指标出现下滑,产业链不稳定、发展水平不高、要素保障难、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凸显。解决园区面临的问题需要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推动园区发展主导产业、强化要素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发展转型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加快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支持重点园区坚持集群化、低碳化、数字化、高端化方向,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集群集约、绿色低碳、数字智慧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产业园区整体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三、《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一)主要内容
针对我省产业园区发展水平不一、层次差别较大的实际,为将有限资源聚焦重点、形成示范,《政策措施》先行在优化提升后的国家级园区和国家级新区范围内的产业园区等18个重点园区实施。到202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工业总产值在全省占比较“十三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亩均营业收入、项目投资强度达到全国同类园区平均水平,培育打造2个营业收入5000亿元、5个2000亿元的重点园区。具体政策措施可分为4个方面,共14条。
第一部分:促进重点园区集群化低碳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6条)。一是优化园区空间布局,科学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推动园区布局优化整合,推动要素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园区转移;二是打造标准化、现代化的宜居宜业园区,支持标准厂房建设,完善现代物流设施,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实施园区净化、绿化、美化工程;三是打造数字化智慧园区,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造提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园区深度融合;四是打造集群化高端园区,实施主导产业培育行动,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行动,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提高产业集聚度,优化提升产业层级,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提升园区开放水平和产业能级;五是打造低碳化绿色园区,推动园区全绿电供应,推进园区节能降碳和循环化改造,统筹各类要素支持示范园区建设;六是打造科研型创新园区,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园区设立创新机构、建设创新平台。
第二部分:强化重点园区资源要素配置保障(4条)。一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引,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建强产业人才集聚平台,优化产业人才评价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向园区聚集;二是加强园区用地保障,优先保障园区用地,提高用地效率,创新用地方式,保障土地产权,集约节约用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扶持产业发展;三是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加大各部门资金支持力度,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土地出让等收益支持,切实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四是加强园区融资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扩大直接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
第三部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条)。提升审批服务便利化水平,创新审批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推进全程服务、提升通关便利水平,打造云南“信用、服务、效率”品牌。
第四部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3条)。一是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职能,强化经济功能定位;二是赋予园区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按照“非必要不保留”原则,赋权园区全链审批清单;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园区年度评估机制,实行优进劣出动态调整。
(二)基本特点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力求务实管用有效: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推进重点园区集群化、低碳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如,对园区企业数字化改造给予奖补,力争园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水平实现较大突破;支持园区全绿电供应,提供绿色用电凭证,打造零碳品牌;对园区内“腾笼换鸟”和企业技术改造,不新增能耗指标、建设用地指标的,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简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制。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重点园区的短板弱项。土地方面,优先保障园区用地,新建工业项目和经批准实施易地搬迁的工业项目,原则上进入产业园区;资金方面,优先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园区内省级分享税收的增量部分全部返还园区所在地政府财政;人才方面,对重点产业园区新增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家给予10万元资助,新建省级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3年内每年每家分别给予60万元、30万元奖励;创新方面,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三是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深化园区体制改革。按照“非必要不保留”原则,赋权园区全链审批清单。推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打造“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24小时不打烊”服务模式,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建立园区年度评估机制,对发展好、贡献大,在全国同类园区综合排名上升明显的园区,在资金、项目、能耗指标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并列为示范园区加以推广。实行优进劣出动态调整,对评估结果连续2年不合格的园区,调出重点园区名单。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认真抓好《政策措施》贯彻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统筹推进重点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按照“一园一方案”原则,为每个重点园区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指导园区用足用好政策,切实为园区排忧解难,推动园区加快发展,为支持产业强省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以上,是我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的简要介绍。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乔贵答记者问
土地要素保障是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自然资源部门组建以来,紧紧围绕新《土地管理法》,在保障园区用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从前年开始,国家提出“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改变原来计划指标通过国家层层下达的方式,实行计划指标跟着项目走,凡是涉及国家、省级的重大项目,只要上报国务院审批通过后国家全额保障计划指标。也就是以有效的项目投资作为配置土地要素的依据,分类配置计划指标,加强用地计划指标统筹,计划指标优先向投资强度大、亩均产出高的园区倾斜,优先保障园区重点项目用地。二是推进园区土地成片开发建设。新《土地管理法》规定,在城市开发建设和园区建设过程中,纳入城镇开发边界的区域,要优先编制成片开发方案。国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出台后,云南省首家制定出台了实施细则和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指南,组建方案审查工作专班和省级专家库。落实了三个“五个工作日”机制,全力保障园区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的建设。仅2021年12月,一个月内就收到了100多个成片开发方案。三是持续跟踪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与相关部门特别是与发改部门共同搭建重点项目保障管理系统,细分项目类型,每月开展重点调度,及时了解用地需求,分类梳理入库重点项目,开展用地范围数据采集,强化用地指导服务,全流程跟踪做好用地保障。四是持续提升用地审批效能。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迭代审批系统,重构审查模式,优化审批流程,加大培训力度,规范报批材料,实现分散式审批调整为集中审批,确保用地要素保障高质高效。土地报件受理后省级审查的时间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目前的13个工作日。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园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切实提高土地要素保障能力,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晓静答记者问
产业园区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省财政厅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充分运用财税政策和市场化手段,坚持两手发力,推动优势产业、优质资源和关键要素向园区集聚,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对下体制激励。2021-2025年,以2020年为基期年,除继续将增值税全部下放地方以外,对省级财政分享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和卷烟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四项税收的增量也全部让利给州(市)、县(市、区),提升各地落实重大战略任务和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这是对地方给予的最大幅度的体制让利。
二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省预算内基建投资、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等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向重点产园区基础设施、企业数字化改造、创新平台建设、技能人才引进以及各类重大项目倾斜,并研究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低碳示范园区予以支持,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从争取中央资金层面,可将园区关键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优先纳入重点项目库,优先申请国家项目、资金支持。此外,园区国有土地出让收益,除中央和省级事权之外的部分,优先安排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拓宽园区融资渠道。第一,从2020年起,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可用于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20-2021年,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409.56亿元支持产业园区发展,涉及项目203个。2022年,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将优化专项债券投向,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力度。第二,设立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参与园区产业项目建设,采取市场化的方式积极拓宽重点产业园区融资渠道。第三,对成功上市和在新三板、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园区企业按照规定给予财政支持。第四,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类项目的融资担保力度。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张继红答记者问
云南省产业园区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科技创新方面“基础弱”“底子薄”,科技创新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这次的《政策措施》里,我们在科技方面切实做了一些加强。
产业园区是创新资源的集聚高地,应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构建开放创新、高端产业集聚的增长极,引领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针对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打造科研型创新园区,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对园区科技创新水平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云南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我省重点园区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引导支持园区企业投入资金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竞争力,《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各园区要配套资金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省科技厅将采取后补助的方式支持企业投入资金加大研究开发。总体的目标是到2025年,园区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不低于18%。
二是支持引建创新机构。中央驻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省属科研院所大多不在重点园区,科技创新资源不足是我省重点园区发展的“硬伤”,为了支持重点园区聚集研究开发资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政策措施》鼓励园区通过自建、联建、引入等多种方式建设创新机构,省科技厅对纳入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库的创新主体,根据投入情况给予经费支持,助力园区布局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三是支持创建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是园区的亮丽名片,对园区提升创新能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增设一系列奖励补助资金,帮助补齐园区创新平台发展短板,加快聚集创新资源要素,提升创新供给能力。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园区处处长魏冬答记者问
2021年,全省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预计数)11000多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5%以上。现已形成了绿色铝、绿色硅、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全省产值超千亿的产业达到9个。2021年,绿色硅总产值超过千亿元,形成了保山、楚雄、丽江、曲靖、昭通5个绿色硅材聚集区;2021年,新能源电池产业预计产值将达到50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有望在“十四五”末成为我省新的千亿元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聚集效应显著,形成以昆明、玉溪、楚雄、大理、文山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全省162户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1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4.6%,云南白药、昆药集团、生物谷和龙津药业入选中国中药企业百强榜。
2022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探索组建制造业高水平专家咨询委员会,实施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制造业、新能源电池、生物制品等产业政策,争取国家差别化政策,推动云南自然地理优势向经济地理优势转变。二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工业发展体制机制,组建一个先进制造业强省领导小组,打造一系列产业链、出台一套政策、形成一套机制,建立“五个一”工作制度(一个产业链、一个省领导、一个专家组、一个专班、一个工作方案)。三是指导州市工作,结合州市规划的编制,围绕产业园区布局、支柱产业选择,帮助各地找准主导产业,优化布局,针对项目落地等问题逐个想办法研究解决。四是抓项目落地,成立由省领导任组长的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综合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发挥运行投资调度工作专班和制造业全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作用,按服务推进项目立项、土地、能评等 8 要素标准集中解决问题,推动项目落地。五是抓已有项目服务,紧紧围绕2022年竣工投产的 15 个重点项目,抓好用电、用水、用工等要素保障,确保如期竣工达产。六是开展园区规划提升、标准化培育、机制创新等专项行动,力争今年3月底前完成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在滇中地区选择10个左右园区试点开展标准化园区建设,培育打造省级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新增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园区2家,超500亿元园区2家。推动建成一批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红答记者问
全省第一批18个重点产业园区中,有经开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4种类型10个园区,统称为开放型园区。这些年,这些园区在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促进产业集聚、带动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取得新成效。2021年,全省5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45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745亿元、外贸进出口63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分别增长11%、9.7%、17%,均高于全省同类指标增速。有4家经开区在全国考核中排名是提升的,其中,一家经开区前进了16位。二是边(跨)合区推动沿边开放作用逐步增强。2021年,全省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亿元,外贸进出口(含口岸)547. 8亿元人民币,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河口边合区经济总量在全国17家边合区中跃居第2位、西部地区第1位。三是综合保税区发展呈现明显优势。2021年,我省综合保税区实现外贸进出口223.3亿元人民币,增长25.9%。其中:昆明综合保税区进出口77.3亿元,增长591.1%。2020年全国综合考评,红河、昆明综合保税区均由C类提升为B类。红河综合保税区成为全省发展保税加工业务的重点园区。昆明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全业务种类落地,跨境电商增速在全国综合保税区排名前列。
但是,总的来看,我省开放型园区口岸、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整,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少;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普遍存在产业体量小、落地加工市场主体少、加工贸易附加值低;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各类园区对全省开放型经济的贡献度还不高。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强调要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强化园区产业集聚,提升园区开放水平和产业能级。省商务厅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开放型园区优势潜力、短板差距,研究制定了提升园区开放水平和产业能级的任务项目清单。我们要按照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采取6项举措,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地落实落地见效。
第一,确定主导产业。已经对全省开放型园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下步将深入一线指导各园区确定1-2个主导产业,强化开放型经济导向,制定产业链指导目录,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明确招商重点方向和重点企业,支持各园区推进延链补链强链。
第二,细化支持政策。制定《促进开放型园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支持引导进出口企业、重要外资项目更多在开放平台布局。出台《云南省边民互市及进口产品落地加工实施方案》及8个配套管理办法,大力引进加工贸易市场主体,发展边(跨)合区加工贸易。强化综合保税区“进口设备免税、进口货物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宣传运用,大力发展新贸易新业态,提升综合保税区发展质量。
第三,紧盯重点项目。重点推动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围网区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向国家有关部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争取跨合区发展有新突破。同时,我们已经梳理出65个重点产业项目列入项目库,联合各园区重点推进。
第四,强化招商引资。按照“一区一策”的思路,已经全面完成各园区招商引资政策梳理。下步将根据各园区主导产业、产业链指导目录,运用好“央企入滇”“沪滇合作”“东西部协作”等机制,以及进博会、南博会、厦洽会、西洽会等平台,组织与东西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对接、精准招商,为园区引进优质外资、央企、国企、大型民营企业等优质企业资源。
第五,推进联动发展。紧紧围绕“沿边”“跨境”特色,推进园区之间联动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优势,坚持典型引路,以国家级经开区、中老磨憨磨丁跨合区、综合保税区等为重点,率先实现“产业规划布局协同、产业链招商引资协同、产业链要素配置协同、承接产业转移协同、发展成果分享协同”五个协同,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第六,建立考评机制。加强常态化考核管理,督促引导各开放平台坚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定位。先以国家级经开区为试点,出台《云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更好地落实商务部和省委、省政府对开放平台的最新要求,强化重点产业园区在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