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这十年”工青妇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作者:刘宝昌 杨成林    来源: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时间:2022-09-14 18:01:04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邱琬婷 特约记者 王胜 杨丽萍 李俊江 刘宝昌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在线新闻焦点报道   9月14日,“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十场:工青妇专场发布会在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由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刘红梅主持。

会上,红河州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姜云,红河州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毛丽,共青团红河州委副书记何川分别依次作发布,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群团组织工作取得的成就。

姜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各级工会在州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十年间,我们注重思想引领,不断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十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职工的思想引领放在首位,全州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工会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充分发挥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和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工会阵地作用,广泛开展了凝心聚力跟党走、建功立业绘蓝图”“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等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开展劳模宣讲、主题阅读、文艺展演等活动,增强了职工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丰富并培育了积极向上的职工文化,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广大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性更加坚定。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各项活动500余次,受众职工21.5万余人次。摄制播出劳模工匠和一线职工事迹微电影、纪实片达68部,推送劳模信息1537条、小视频106个。

十年间,我们注重作用发挥,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职责。工作中,一是主动服务重点工作。把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强边固防等工作。开展结对帮扶助农行动,鼓励各基层工会依托“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金额达1400万余元,帮助贫困农户销售农副产品金额达153.29万元。将工会职能与疫情防控、强边固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复工复产企业走访慰问,支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走出困境。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走访慰问抗疫一线职工、干警、医务工作者12531人,发放慰问金412.92万元。

二是夯实工会服务阵地。构建以工人文化宫为龙头,职工服务中心为支撑,乡镇、街道、社区和企业职工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工会网络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截止目前,全州有基层工会3723家,覆盖单位5050个,工会会员达24.47万人。设立户外劳动者服务站66个,爱心妈妈屋”48个,最大限度把职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进一步夯实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是精准帮扶困难职工群众。在全国率先实行领导干部五级结对帮扶困难职工制度,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可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红河经验做法得到了广泛推广。十年来,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困难职工4727户,发放帮扶资金358.96万元。各级工会筹集帮扶资金1.39亿元,帮扶困难职工11.5万人次,实现9479户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筹集助学资金3118.84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9594名。在2021年全国、全省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表彰大会上,州总工会荣获全国此项工作作出重要贡献集体称号和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弥勒市、泸西县、元阳县分别荣获省级重要贡献集体称号。

四是推行职工普惠服务活动。关心关爱一线职工身心健康,创新开展春送服务、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关爱服务品牌活动。为在档困难女职工开展两癌筛查,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推动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向纵深发展,共组织328.43万人次职工参加医疗互助活动,补助住院职工47.1万人次,补助金额2.79亿元,极大缓解职工群众因病致贫难题。同时,出台职工六惠行动方案,从惠知识、惠技能、惠就业、惠健康、惠生活、惠文旅等方面入手,发动各级工会作用,深入复工复产企业走访慰问,开展助企纾困行动,支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走出困境,刺激带动州内消费复苏,助推我州第三产业发展。

五是全力维护职工权益。积极推动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全州已建会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制率达到92.2%,厂务公开实现全覆盖,职工民主参与渠道更加畅通。不断建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1076个,覆盖职工近10万人。深化集体协商工作,全州共签订集体合同351份,覆盖企业2603个,覆盖职工8万余人。

十年间,我们注重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一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升、权益上维护的总体要求,在全州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推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在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地位提高、建功立业、权益维护、队伍壮大等方面下功夫,全州改革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出台有关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形成体系等30项改革配套政策,创建省、州、县三级产改示范企业124个。

二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选树全国劳模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人、省部级劳模30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41人,红河劳模129人、红河州先进工作者68人。通过开展劳模进车间、入班组宣讲活动,开办劳模说专栏宣讲和新闻媒体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达2万余条,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向全社会宣传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美的价值观;同时,关心关爱一线职工的身心健康,常态化的开展劳模和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组织劳模和一线职工8000余人参加疗休养,激发了广大职工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动力。

三是劳动技能竞赛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围绕州委、州政府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共组织开展异龙湖保护治理、州交通综合枢纽、滇中引水工程、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陶瓷装饰等劳动和技能大赛400余场次,参加职工40.48万人次。鼓励高技能人才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五小创新、师带徒等活动,创建了一批劳模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和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攻关创新项目60个,获得专利49项,进一步激发广大产业工人队伍的创新热情。

四是广大职工技能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强与部门的协作,深化校企合作,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型学徒制培养,先后建立州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个、农业产业人才实训基地1个,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96万人次、新增劳动力培训2.8万人;共培养云岭首席技师15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658人,广大职工技能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年间,我们注重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各级工会坚持把自身建设作为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不断深化工会改革,出台相关制度20余项,改革措施8个方面33条,改革成果逐步向基层延伸。加快数字工会建设,对工会基层组织和工会会员信息进行了全覆盖采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配合并选派工作人员蹲点基层一线调研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帮助基层工会进一步完善机制、增强能力、提升水平、推动工作。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叫得响、有特色、深受职工欢迎的工作品牌。全州招录工会社会化工作者136名,促进了基层公共服务与工会服务有机衔接。十年来,举办工会干部业务培训班30余场,培训2000余人次,到省内外培训交流500余人次。经过不懈的努力,工会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采访中,姜云表示:十年发展历程、十年砥砺奋进!工会十年工作取得的成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委关心重视,人大、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各级工会工作者和广大职工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在推进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毛丽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党有号召,妇联有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妇联认真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为推动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十年,我们以培树典型凝聚妇女思想和力量

十年来,全州各级妇联组织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广泛开展“巾帼心向党”系列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依托红河州巾帼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组织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500余场,以优秀女性故事分享会、典型家庭展示会等形式,丰富宣传教育阵地和活动载体,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切实履行妇联组织的政治职责,全面加强妇女的思想政治引领,不断筑牢了广大妇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全州各级妇联跟随新时代发展步伐,围绕家庭文明建设,开展了“最美家庭”、“文明新风家庭”等创建活动。十年来,红河州共有17户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有52户家庭获得“云南省最美家庭”等荣誉。共创建州级最美家庭、文明新风家庭等6474户。有24名妇女获得全国妇联表彰,有77名妇女获得省级妇联表彰,有3536名妇联获得州级妇联表彰。这些创建活动在社会及家庭中影响大、参与面广、持续时间长,极大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各级妇联通过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带动了更多的妇女和家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积极奉献、建功立业。

这十年,我们倾心帮助和扶持妇女全面发展

红河州各级妇联组织主动融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广泛地把妇女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及综合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妇女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条件和氛围,倾心帮助和扶持妇女全面发展。十年来,全州各级妇联先后创新推出“美丽乡村 女子学堂”、“新时代女性成长课堂”等培训模式,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和妇女综素质提升培训班3522期,共培训妇女348367人。

我们不断深化“巾帼脱贫行动”,积极创建巾帼脱贫示范基地,不断扩大基地的辅射带动作用。十年来,共创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6个、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个、全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28个,州级巾帼创业示范基地955个,培树州级巾帼致富带头人7475人。我们始终把“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作为服务巾帼企业和助推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力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惠民政策,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助力妇女创业发展的作用。十年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77亿元,扶持11772名妇女创业发展,带动妇女就业39930人。

这十年,我们致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十年来,红河州妇联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结合,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整合资源,推动建立党政主导的妇女儿童维权服务机制,协同部门联动,致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全州各级妇联组织重点围绕《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广泛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讲和预防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广大妇女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得到不断增强,有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我们还积极推动建立红河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管、社会参与的多部门合作、社会化维权工作新机制。在全州建立了100个家庭暴力投诉站,35个妇女维权合议庭、2090个妇女维权岗(站、点),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维权新机制,最大限度把涉及妇女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妇联信访窗口和“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前哨作用,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十年来,红河州各级妇联组织共接待各类来信来电来访4410件次,已办结4408件次,办结率达99%,有效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十年来,我们对妇女儿童的关心和帮助深得人心

作为广大儿童的“贴心母亲”,全州各级妇联一直把关心关爱儿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抓实抓好。组织开展了“春蕾”系列捐资助学活动。十年来,通过“春蕾爱心桥”累计资助困难学生1417人次;开办“金果春蕾”班3期,培养100余名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助其走向社会;通过“春蕾助学”行动,推荐66名少数民族女生就读云南省寄宿制春蕾高中班,900名大中小学女生获得212万元春蕾助学金资助。

我们开展了“关爱贫困妇女·共享和谐春节”、“妇联播洒真情·温暖妇女儿童”“巾帼暖人心”等关心关爱慰问活动。十年来,共慰问走访贫困、困难妇女儿童6896名,发放慰问金43000元,送去了价值97.27万元的慰问物资,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了广大困难家庭中,把“娘家人”的牵挂和深情带到广大妇女群众心坎上,让广大困难妇女儿童增强和树立了勇敢面生活的信心。

我们始终关注妇女的身体健康,联合卫健部门,通过开展“两癌”免费筛查、慰问、救助等项目,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送到患病妇女身边。十年来,共争取全国、省妇联“贫困(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金”672万元,救助“两癌妇女”1053名。

这十年,我们的组织建设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十年来,全州各级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方针,把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夯实妇女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壮大组织队伍,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面完成了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的工作,把更多妇女群众身边能干事、会干事、热爱妇女事业的优秀妇女吸纳进村(社区)妇联组织,壮大了队伍,也凝聚和形成了强大的基层妇联工作力量。

围绕党建带妇建和妇联深化改革,我们还积极探索创新在“两新”组织和高校建立妇联,使基层妇联组织最大限度覆盖各领域各层面。目前,全州各级妇联已在“两新”组织和高校建妇联组织235个。同时,全州各级妇联共建立“妇女之家”1493个,让“妇女之家”成为了基层妇联开展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维护权益的娘家、科学教子的园地、服务妇女的窗口、联系群众的载体。

这十年,我们的妇女儿童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我州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推动实施,州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各成员部门、全社会共同发力认真抓好各项指标的推动落实,不断推动全州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妇女参与决策管理比例逐步提高,州人大代表、州政协委员中女性占比分别达33.57%38.35%,村委会成员、居委会成员中女性占比分别达35.32%61.26%;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女性比例达到41.6%,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女性比例达到46.21%。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工作,打造了“纷芳红河”家庭教育品牌,通过家庭家教家风故事分享、好家训传承、亲子阅读等活动,倡导和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提升了全州家庭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全州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不断得到提升。

采访中,毛丽表示:巾帼不让须眉,奋斗成就梦想。面对新时代,我们将牢牢把握妇女工作的时代主题,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 切实做好组织动员妇女、教育引导妇女、联系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工作, 引领妇女群众走在时代前列,带领广大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奋进“十四五”、逐梦新征程中再创佳绩、再建新功,为推动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何川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州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踔厉奋发、矢志奋斗,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在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激荡青春勇立新功。

十年来,我们切实履行为党育人职责使命,以强大的思想政治引领力为青少年筑基塑魂

这十年,我们坚定政治方向,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广泛开展红河好青年 永远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等主题活动,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参学人数逐年提升,稳居全省前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累计开班102期,7900余名团员青年成长为政治骨干。组建红河青年讲师团、红领巾讲解员、红领巾巡讲员三支队伍,常态化深入基层宣讲908场,覆盖11万余人次。红色小蜜蜂志愿宣讲队荣获“2021年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们深化典型选树,涵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争创全国青年文明号6个、省州级青年文明号75个;331个集体、673人获中央、省、州表彰;选树青年岗位能手”250名,创业省长奖、提名奖4名、乡村好青年”800余名,云南省新时代好少年19名,努力营造青少年向上向善建功新时代良好氛围。我们构建宣传矩阵,大抓思想政治引领。全面入驻抖音、B站等青少年聚集的各大互联网平台,构建全州共青团新媒体“3+4”多元平台矩阵,团属新媒体粉丝突破77万,微信推文2万余篇,发布视频2.2万余个。红河青年学·七一微课堂系列视频被团省委评为云南省共青团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一等奖。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昂扬的奋斗姿态组织动员青年建功立业

这十年,我们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实施助力脱贫攻坚三项工程二项行动,组织开展农村领头雁培训3500余人次,率先成功探索形成梦在远方 路在脚下青年劳动力转移品牌。累计开展分享交流活动540余场,征集岗位17.2万余个,转移就业24万余人,工作案例被团中央编入《共青团扶贫实践20例》。我们在疫情一线绽放青春。制定实施《红河州共青团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任务清单》《红河州青年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志愿服务科学指引》。累计组建2670余支青年志愿突击队19万余人青年志愿者深入一线战疫,服务群众160万余人次。筹集物资近1300万元,深入开展“5+N” “暖身暖心等行动。我们以志愿服务助推社会治理。全州29余万名团员青少年注册成为志愿者,2100个志愿者团队组织开展活动累计3.8万余场次。440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扎根基层一线从事教育、农业、医疗等工作。471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个旧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我们在三个示范区建设中主动作为。广泛开展红河少年心向党 民族团结共成长”“石榴籽一家亲六进活动3000余场次,覆盖35万余人次,获推全省共青团系统唯一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成立省内首家中越青年之家,推进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及艺术基地落户弥勒,积极承办青年留学生文化交流周、中国东盟青年营等青年外事活动,有效促进对外交流合作。

十年来,我们不断夯实联系服务青年桥梁纽带,以纯粹的关爱关怀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这十年,青年发展工作体系日趋完善。牵头制定《红河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和《红河州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紧扣《规划》覆盖的10个发展领域和11项重点项目,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商、各方齐抓共管的青年工作格局。青少年民生实事暖人暖心。成立14个青年创业就业协会覆盖全州,深入落实三个10+”项目,为1.22万余名创业青年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11.36亿余元,带动2.4万余人实现创业就业。倡导婚育新风,开展单身青年联谊活动90余场次,服务青年5660余名。探索组织化+社会化+网络化方式,成立青年组织、公益联盟179家,累计筹集各类爱心款物2.3亿余元,资助困境青少年超过6万余名,建设希望小学400余所,建成希望小屋、水窖、音体美教室等1093个,免费为5万余名青少年筛查先心病。红青希望班”“金秋圆梦计划”“暖冬行动等品牌深受广大青少年认同。青少年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建立州、县两级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11个,103名持证社工、294名律师在岗服务。广泛开展合适成年人参与、法律援助等专业维护青少年权益项目3000余场次。持续深化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建设,为青少年提供线上咨询服务4000余次、面询71次。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累计提交建议、提案230余件。

十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全面深化改革,以无畏的自我革命勇气推进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强筋健骨

这十年,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团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彰显。推动《共青团红河州委改革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统筹推进共青团、青联、少先队、学联改革各项任务,州县两级团机关专挂兼团干部队伍逐步形成,团州委九届委员会基层和一线代表占代表总数达91.62%。圆满完成村级团组织集中换届选举工作,1363名团支部(团总支)书记全部进入村(社区)两委。我们切实履行全团带队政治责任,少先队改革进一步深化。基层少先队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学校建队和少工委建设率均达100%。深入推进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全州少先队实践教育地图增加至47个,校外辅导员8850人。14个集体、个人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称号,99个集体、个人获省级表彰。我们不断推进基层建设,团的组织覆盖面逐渐扩大。推动团组织多维覆盖,全州成立团组织10241个、共青团员152812人,其中社会领域团组织6537个,环比增长26.4%。以党建+团建+社会组织工作模式推动党团组织对青年的引领与服务工作相融合,建成青年之家实体阵地69家。蒙自共青团在县域共青团基层团组织改革试点中获评优秀等次,并获批全国县域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我们不断强化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效能整体激发。制定出台《红河州基层团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办法(暂行)》,建立书记班子成员直接联系指导县市团委书记班子机制。搭建红河团务通数字团建项目化系统,对基层团的工作全面分析研判、督察、预警、考核。

采访中,何川表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青团红河州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为党育人,自觉担当尽责,心系广大青年,勇于自我革命,着力锻造清澈纯粹的新时代红河团干部队伍。我们将把牢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根本要求,落实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本任务,抓好红河好青年·永远跟党走活动主题,树立引领思想、服务需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工作理念,贯穿为红河高质量建成三个示范区贡献青春力量工作主线。我们将以高的站位、干的认识、责的意识、苦的态度、强的本领、赶的效率、闯的劲头、新的理念、平的心态、廉的本色,深入践行“555”工作思路,努力汇聚起促进青年发展的强大合力,带领全州各族青年奋力书写红河发展事业的崭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布会期间,云南红塔蓝鹰纸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工艺师鲁红昌,红河州青年创业协会副会长、红河州青年联合会常委杨程成,石屏县绣美彝山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华还分别为我们讲述了他们亲身参与和见证红河发展的故事。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