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湾镇锦秀村,是茶叶的发源地和原产地之一。3200年“锦秀茶尊”屹立千年,芬芳馥郁的古茶树遍布全境,集中连片的优质茶园绿意盎然,技艺精湛的制茶匠人深耕茶道,濮人特有的祭祀舞蹈代代传承,品质优良的全品类茶叶数不胜数,在这茶香泗溢的山水间,可以上茶山、看茶园、品好茶、观茶礼,感受生活静下来的美、慢下来的乐。
近年来,锦秀村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按照全市“一廊一带一片一道”总体布局,主动融入茶叶产业示范片建设,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富民,以茶振兴,凝心聚力推动锦秀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将茶产业作为促振兴、带致富的“法宝”。
党建引领盘活集体资源
锦秀村党总支牵头抓总、统筹谋划,狠抓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战斗力和组织力,吸纳、整合、利用各方的资源力量,盘家底、找资源、做规划、谋项目,有效实现党建引领与茶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积极向上争取沪滇项目用于“锦秀茶尊”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建设,聘请专业团队一体化负责,打造“一核两园三区”的规划布局,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茶园提质改造、旅游设施完善、民族元素展示等多个方面,建设锦秀游客服务中心、民族文化墙、栈道、观景台、直播基地等,为锦秀村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提质贡献了极大力量。积极向上争取省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用于建设村级集体中山茶所,在翻修厂房的基础上,规范设置分区,引进最新制茶设备,成立凤庆县锦秀茶尊专业合作社,让停用10多年的茶所重新运营,将“沉睡资源”变为“增收活水”,有效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
品质管理激活茶叶品牌
锦秀村现有茶园8100余亩,古茶树800多株,村级茶叶专业合作社1个,个人茶企37家,每年茶叶产量超过100吨,但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品牌和标识,致使全村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低不一、销路多少不等,遏制了锦秀茶产业的发展和崛起。为破解这一困境,锦秀村积极从源头上把控茶叶品质,严格遵守执行《临沧市古茶树资源管护条例》,通过召开群众会、座谈会等方式积极鼓励本地茶企加入滇红茶产业联盟,以绿色食品认证标准为目标,引导茶农共同维护锦秀品牌,共同发展锦秀茶叶,达成发展共识。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经常性邀请知名技术专家、本地制茶“土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从茶园管护、茶叶加工到茶艺茶道,从理论知识到具体实操全覆盖,为茶农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保障了茶叶品质。通过实施茶叶提质增效平均每公斤鲜叶收购价稳步增长4元,每年茶叶鲜叶产值可达440万元,进一步稳固了锦秀茶产业根基。同时,为锦秀茶叶注册“中制”商标,打造锦秀本土茶品牌,提升和稳定锦秀茶品质。自此,锦秀村逐步改变茶农自产自销、散户经营的状况,解决了“三无”茶品在市场上流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锦秀茶品牌的信誉。通过合作社精制成品茶,实现平均每公斤成品茶售价160元,产品附加值提升166%,有效带动了锦秀茶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茶旅融合做活新兴业态
锦秀村紧扣“一区一带三线”发展规划,主动融入茶叶产业示范片建设,坚持“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新型产业示范点。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村党总支牵头成立锦秀茶尊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全方位负责锦秀村乡村旅游事宜;邀请专业运营团队参与景区运营和管理,共同成立了混改公司临沧茗祖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在运营方式、文化产业、活动策划、产品展销、文创开发等方面下功夫。锦秀村和外来企业通力合作、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制定详细合作模式,实现“村社企”一体发展,充分保证党组织和村集体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锦秀村以集体固定资产资源入股、年底分红,外来企业出资、出人,构建茶产业、茶旅游、茶文化等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协力为锦秀村乡村振兴集合智慧力量、注入勃发生机。在运营过程中,锦秀村注重人才回引,为本村大学生7人、当地留守妇女318人提供就业岗位,固定用工6人,年内用工达2.8万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228万余元。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超5.6万人次,增加消费26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茶叶、农特产品展销售卖210万元,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锦秀村通过构建村党组织抓统筹保发展、合作社抓规范保质量、企业抓融合保运营的链条体系,不断推动茶产业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锦秀村茶产业带动629户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23年预计可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近37万元。(小湾镇通讯员 杨雪 肖青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