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凤庆新华乡:“志愿者+庭院微课堂”讲出理论政策“好声音”

作者:字光明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时间:2023-06-06 17:46:59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艷全 蒋荣生 夏万举特约记者 杨丽萍 罗珺 王胜 刘宝昌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平常隔壁邻舍也很少聚,现在经常性把附近的党员、群众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学学理论,大家也是你一言我一语,越聊越兴奋,活动也变得更有意义。”苗族群众王思云说道。

       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向基层群众延伸的过程中,新华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切入口,积极探索党员群众身边的宣讲阵地,打造“志愿者+庭院微课堂”模式,用地方话讲地方事、用百姓语言讲百姓理,让理论政策宣讲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

       近年来,新华乡坚持“便民利民、群众认可”的思路,在整合阵地、提升阵地、扩宽阵地上下功夫,以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为抓手,选取党员中心户、老党员家的庭院作为学习宣讲阵地,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小分队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两支队伍的力量,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党员群众的家门口,实现“一支队伍入户、几张板凳围坐、一个庭院宣讲”,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年以来,新华乡设立各具特色、类别多样的“庭院小讲堂”11处,规范制作完善牌匾59块,制度、宣传栏等54套(块),累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普法强基补短板、安全生产等宣讲活动80余场次,惠及党员群众1600余人。

       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突破口,领导干部严格执行接访下访制度,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和群众坐长板凳、拉家常,听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急需了解的问题,通过面对面、实打实收集群众的“急难愁盼”,根据群众的“微心愿”,量身打造开列菜单,从“解”字入手,分众化、对象化对两险、教育、就业、医疗、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等群众关注点开展理论政策宣讲,通过给群众话筒、集群众心愿、解当前之急,努力实现群众诉求早解决,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宣讲什么,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今年以来,开列“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60个,目前办结12个,领导干部接访下访64人次、深入挂钩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普法活动等宣传宣讲33场次。

       在服务民生上求实效。“我们家已经养了100多头猪,还想扩大养殖规模,不知道近期创业贷款有什么惠民政策……”近年来,新华乡坚持以“察实情”为切入点、以“办实事”为关键点、以“求实效”为落脚点,聚焦办好“看得见”的党建民生工程,开展深入、细致、贴心、温暖的遍访工作,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关心的烦事、难事、揪心事,重点解决广大群众生活细微处的问题,通过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让“庭院微课堂”宣讲真正讲在“点”上。充分发挥群众部门作用,深入开展“三访四察五送”工作,今年以来,走访家庭33110人,开展送法律11场次,惠及群众300余人,送政策12次惠及800余人,真正让群众家门口就能了解党的理论政策。新华乡 字光明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