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新华乡:“党建+”带动乡村经济“满盘活”

作者:字光明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时间:2023-07-22 07:22:26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艷全 蒋荣生 夏万举特约记者 杨丽萍 罗珺 王胜 刘宝昌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新华乡通过“党建+”这把“金钥匙”,乡村发展潜能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底座不断夯实。

       “党建+”串起乡村产业“致富链”。以“党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林下产业”发展模式,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优政策,多方位发展乡村产业,搞活农村经济。今年以来,实施烟用提水工程1件,架设管道29.2千米,建设烟电工程8件,种植烤烟14300亩;深化畜牧养殖扩面增量和科学养殖技术服务,一季度大牲畜出栏0.09万头,生猪出栏1.28万头,山羊出栏0.3万只;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上半年完成夏粮收割34066亩,产量2907吨,完成秋粮种植48690亩;实施核桃提质增效标准化示范基地1.4万亩,完善提升核桃水洗果加工站2个;坚持把产业党组织作为培养骨干的重要平台,积极探索“林草+”发展模式,加强致富经营能手和党员的“双向培养”,培养致富带头人20人,让身边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建成种植合作社示范基地5个,发展滇黄精种植230亩,今年新种植57亩,龙胆草种植4500亩;深入实施“六大培训工程”,通过“专业人培训土专家、土专家教群众”的培训模式,把组织建在产业链、把农户聚在产业链、让乡亲富在产业链,上半年,完成农业技术培训22场次600余人,万名党员进党校4635人,真正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兴产业、助发展上。

       “党建+”打出项目建设“组合拳”。坚持党建引领项目工作,实施“党建+项目”双轮驱动,主要领导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将项目建设列入党委“为民办事”清单,主要领导下沉一线,搞清楚我们有什么、企业要什么、工作做什么三张清单,从项目前期工作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实行“一包到底”,主动为企业解难题、强保障,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今年以来,主要领导外出招商2次,向市县汇报对接项目12次,为企业协调解决事项24个,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155个,其中:企业21户,个体134户。围绕稳增长、扩投资、壮产业、建绿美、强主体、防风险等重点领域,完成2023年沪滇协作“携手兴乡村”村企结对帮扶项目表编制工作,申报2024年沪滇协作项目3个;投资93万元完成沙帽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提水工程建设;投资380万元完成奴古彝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龙角岩景点环保配套设施建设;投资250万元持续推进沙帽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投资约83万元完成沙帽村“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旧基小组居民房功能提升建设;投资200万元完成紫微村民族地区民房功能完善提升项目;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项目已完成8公里路面基础设型,1.3公里排水沟浇筑。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93万元。

       “党建+”推动集体经济“壮筋骨”。始终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全面深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大调研大起底大提升专项行动,紧盯政策机遇、产业发展、经营主体、资产资源资金四个关键,领导班子成员践行“一线工作法”定好一体推进“主基调”,带领村“两委”全员研究政策、全面摸清家底、全程跟踪问效,确保村级集体经济“一村一策”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更有发展前景。按照“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民主管理”的原则,村党组织唱主角、挑大梁,聚精会神谋项目、用资源、带群众,探索发展路径,破解瓶颈难题,11个村的土地、林地、草地、江域、产业、餐饮住宿、茶园、果园资源通过分类盘点、精准施策,逐步构建起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不断奏响要素集聚“和弦音”。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一季度,充分利用沿江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规划澜沧江沿江经济带产业项目10个,引进云南漾江文旅有限公司,开发利用沙帽、瓦屋、西密、白腊4个村江面及岸边资源,唱出特色发展“主角戏”,2023年沙帽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美华村有望突破20万元,其他村有望突破15万元。供稿:新华乡  字光明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