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大理专场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州委副书记、州长陈真永作主发布,就大理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相关情况作介绍。
全力保护洱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生态优行、保护优先,深入实施苍洱一体化保护治理系列三年提升行动,洱海27条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100%,湖体透明度提升至近20年来最高水平,洱海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07%。国、省控断面无劣Ⅴ类水体断面。生态环境成为大理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美丽成为大理最大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推进绿色革命,绿色发展成效初显。
大理市洱海、剑川县剑湖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湿地,大理市创建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全州有8个县(市)入选绿美城市省级试点,为全省数量最多的州市之一。建成各类公园208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39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9.2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64%。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建成绿电认证体系,在全省率先完成首批规模化绿证交易,全省第一条智能国标电动车生产线在大理投产,大理经开区获评省级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瞄准产业赛道,工业发展成效明显。
坚持把产业招商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发挥大理全绿电且清洁能源装机1600万千瓦以上的优势,全力开展资源招商、链式招商、园区招商,建链补链延链成效显著,培育形成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绿色铝精深加工、生物医药4条产业链。以绿色能源为主的支柱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内部开始呈现出赛道清晰、链式发展的趋势。
主攻产业园区,“三大经济”开始发力。
推动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争取到省支持把祥云打造成为全省区域产业经济中心城市,支持大理经开区和祥云经开区建设成为两个千亿级园区,高位推进“集中建园”,初步形成了大理经开区、祥云经开区、鹤庆产业园区“三园支撑、多点发力”的格局,云南滇西一体化产业聚集区初现雏形。大理州获评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最佳范例城市”,入选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并列入国家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大理机场口岸建设稳步推进。首个跨境电商海外仓在越南建成。今年1—10月,完成进出口总额30.27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县县有出口产品”。
聚焦绿色食品,品牌建设取得突破。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推进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8+1”个万头奶牛牧场,打造百亿级乳业全产业链。引进卓莓、AgroVision农业集团等国际设施农业品牌,宾杰公司20万吨高原特色水果精深加工等重大食品加工项目竣工投产,洱源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开工建设,全州水稻、玉米制种、高辣度辣椒、食用菌、核桃、中药材、花卉、水果、蔬菜、肉牛、火腿、茶叶单品全面发力。
加强项目谋划,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紧跟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围绕交通、水利、能源、工业、农业、文旅、教育、卫生、生态环保、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形成项目建设滚动接续格局。全州重大项目年储备投资1200亿元以上,其中产业类投资450亿元以上。目前,产业投资逆势增长22.2%,占投资比重的45.5%,高于全省平均9.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4.6%,占投资比重的28.6%,高于全省平均10.5个百分点。
加快项目落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重大综合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南景、大漾云高速全线通车,如期实现“县县通高”;启动大理火车站提升改造和大理北枢纽站建设,大理机场改扩建三期即将开工,建成后将极大便利游客集散和出行,更好助力大理融入国家面向印度洋陆海大通道建设;云南水库建设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桃源水库工程开工建设。
讲好大理故事,培育旅游新意境。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挖掘大理山水、历史故事,推出永久免费模式,形成了全面的种草效应。从《五朵金花》到《天龙八部》,从“风花雪月”到“有一种生活叫大理”,从“去有风的地方”到“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和“四季户外运动之城大理”,打造新旅游IP,引发全网关注,形成持续热度。大理上榜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获评“大家最向往的地级市城市”第一名和“年轻人最向往的城市”第一名;大理市位列2023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三。
创新营销模式,重构旅游格局。
加强“旅游+生活”宣传营销,通过爱情、团建、体育、研学、休闲、美食旅游等提升旅游品质和旅游舒适度。出台《大理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十条》,全省酒店与住宿业规范发展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大理旅游一年四季保持“火热长红”的态势,预计今年接待旅游者将超过9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00亿元。
推进“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实施营商环境“暖心行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持续推行“六免费”服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8%,被列为全省开展外来投资企业服务创新试点。今年1—10月,新增减(退)税、缓税(费)23.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6.85万户。
坚持“放水养鱼”,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全州市场主体总量37.3万户,居全省第5;完成“个转企”数量居全省第一;完成“企升规”500户,增长156.4%;“四上”企业在库1684户,增长20.5%。出台百亿、百强工业企业培育办法,计划打造不少于5个百亿产值、10个百强工业企业。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75%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0.2万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人民卫生健康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医院及县级医院均达三级、二级甲等标准,112个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标准,医疗服务能力辐射至滇西8州(市)及四川、西藏等毗邻省份。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全力打造“苍洱处处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高分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成效明显,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州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就我州文旅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城市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等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驻滇和省内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