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祥云县城的街头巷尾,总有一个带着军人特有精气神的身影,在破损路面、撞坏的隔离栏、歪斜的休闲椅、锈迹斑斑的果皮箱间穿梭。
他有着16年军旅生涯18年党龄,如今是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硬核”骨干,在岗位上依旧保持着“时刻准备着”的冲锋姿态。从橄榄绿到执法蓝,他把军营里的“令行禁止”化作日常工作的“事不过夜”,把训练场的“精益求精”变成服务群众的“无微不至”。他就是带着军人烙印的一线党员——张正兴。
勤俭节约,让每一分钱“长出新芽”。军号虽已远去,但军营里“一针一线来之不易”的训诫,早已化作他工作中的行事准则。面对市政设施维修的“老大难”,他像“城市外科医生”般敏锐洞察到传统维修模式的弊端,直接更换不仅耗费大量财政资金,而且集中修复耗费时间长,为及时保障市民优质的生活环境,他果断的将直接更换改为修修补补,集中修复改为流动作业。
作为市政设施维修负责人,他积极组织队员在仓库里“淘宝”,将清红路、龙翔路市政项目改造时拆卸下来的废旧道板砖、路灯灯杆重新赋予生命。烈日下,他蹲在滚烫的柏油路上,和队员们一块砖一块砖的回收。他徒步丈量排查人行道板砖 4500 平方米,修复250余处320平方米。
他携手25名队员拆除“路牙斜坡”73处 388.73平方米;修复路沿石170米;拆除违规广告牌86处710平方米;清除8条主干道 510 处路面钉子与膨胀螺丝;处理电路安全隐患85处;完成162个市政井盖专项检查,处置井周塌陷35处,修复路面破损凹陷20余处11平方;浇筑隔离墩基座62个,设置警示灯34盏,更新隔离柱40根,维修隔离基座32个,维修隔离栏970 米。共计节约财政支出30余万元,这不仅是数字的缩减,更是为城市“钱袋子”构筑的坚实壁垒。
祥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孔凡倩说:张正兴同志是务实担当、开拓创新的典范。他打破外包常规,积极响应参与到施工队自主维修,用实干精神降低成本;他深入研究,创新设计,成功完成隔离警示墩制作并投入使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从休闲椅的安装调试到日常检修,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将部队中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融入工作,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同事,冲锋在前,以“施工队长”的姿态扎根一线,成为攻坚克难的先锋力量。
创新突围,让管理智慧“破茧成蝶”。环卫市政设施如同城市复杂的“神经网络”,点多面广、隐患暗藏。他将部队的“战术思维”引入城市管理,划出作战“责任区”,积极参与组建“党员先锋市政施工队”,明确每个人的“作战任务”。他深知,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于是同队员们就地取材——水泥斜坡拆除的废旧材料,经巧手浇筑成坚固隔离墩基座;锈蚀的路灯灯杆刷上漆,装上警示爆闪灯,摇身一变成为道路安全卫士“警示隔离墩”,彻底终结传统隔离防撞桶“一撞就伤、一伤难修”的历史。
多功能“党员先锋市政施工队”的诞生,更是他创新路上的里程碑。焊接声、切割声、铺砖声、钻孔声在街头巷尾奏响“劳动乐章”,队员们从“等活干”变为“找活干”,流动作业车如城市“急救车”,让维修效率提升数倍。这些智慧火花的迸发,让城市管理告别“粗放式”,走向“精细化”管理。
铁肩担当,让初心使命“落地生根”。暴雨倾盆,积水吞噬着街道,下水道井盖被洪水冲开。他手机铃声一响,抓起雨衣便往外冲,浑浊的积水漫过脚跟,腐臭的淤泥裹挟着杂物,他全然不顾,徒手扒开堵塞的树枝、塑料袋等杂物将井盖复位,成功排除险情,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鼓楼片区老计生站发生下水道堵塞外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他二话不说,穿上工作服,戴上防护用具,和队员们利用专业下水道疏通设备进行疏通清理。经过连夜奋战,终于解决了问题,赢得了居民的一致称赞。
“2002年,我与张正兴同志一同踏入武警部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他始终践行的人生信条。军旅生涯中,凭借过硬本领与责任担当,逐步成长为炊事班长、司务长。期间,他两次荣立三等功,三次获评优秀班长,六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更收获六次嘉奖,每一项荣誉都是他扎根岗位、无私奉献的生动诠释。脱下军装,走上城市管理岗位,以‘退伍不褪色’的信念勇挑重担。凭借出色的工作实绩,他先后斩获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在祥云县武装部炊事保障练兵比武中也脱颖而出。他不仅是并肩战友的骄傲,更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职工胡中必同志感慨道。
从橄榄绿到执法蓝,岁月改变了着装,却从未动摇他守护城市的初心。凭借勇于担当的“使命感”,敲响为民服务的“新篇章”;用勤俭节约的“绣花针”,绣出城市发展的“省钱经”;以创新突破的“金钥匙”,打开城市管理的“智慧门”。他以从未褪色的军人本色,成为城市管理战线上一面鲜艳的旗帜,激励着更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城市的美好注入源源不断的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