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便民:云南驻村交警
由“输血”到“造血”的扶贫之路
环球新闻报道 2015年,抱着“来到发窝乡中村就一定要带领村里汉、彝、苗、傈僳四族群众脱贫”的目标任务,武定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段华银、谢正军两名副大队长先后脱产驻村,与两名青年民警和一名大学生村官组建了5人扶贫工作队,他们带着理想和斗志,开启了边探索、边实践、边创新的“造血”扶贫工作,从打开销售渠道,到携手共建新家园,再到战疫情搞生产,他们和村里群众一起向决战脱贫攻坚吹响冲锋号。
网路电商新模式
从“积压山货”到“真金白银”
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就是贫困户收入如何稳定的问题。为切实激发村民自主生产积极性,变“输血”为“造血”,5人结合当地山区面积大、农副特产多的优势,经过一次次实践调研,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山货促增收”的扶贫发展道路。四年前队员们入户时看到村民堆在家里的“山货”,顿时眼前一亮:为何不把这些“山货”变成经济收入呢?说干就干,队员们及时与村委会商量研究,决定每人出资5000元无偿作为前期启动资金,以合作社为平台,把农户家中的“山货”统一收购,再进行分类包装,通过微信、电商等形式把包装好的产品推销出去。工作才开始就得到了挂包单位和广大网友们的大力支持,各路订单络绎不绝。仅当年就成功销售鸡蛋495盒24750个、蜂蜜500多公斤、龙旦红洋芋3500公斤、芸豆3000公斤、肉鸡200余只、肥猪10头,产品销到昆明、楚雄等城市,为群众增收17万余元。
随着销路逐步打开,运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信誉度,驻村队员们又把提升产品质量、销售服务、用户体验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半年的运作,发窝中村农特产品靠着优异性价比、有机无公害赢脱颖而出,订单继续增多,囤在村民家门口的“积压山货”都变成了真金白银,“合作社+农户”促增收的扶贫模式也成为了扶贫队员们的一张名片,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打下了基础。
从“逐个劝说”到“整村搬迁”
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稳固、遮风避雨”也是工作组的重要任务之一。队员根据村委会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做好动员,从加固到自建,从就地安置到进城购房,从个别搬迁到整村搬迁,都离不开队员们的千言万语和耐心工作。一位村民在搬迁入住当日拉着队员的手说:“以前雨季天住在老房子里,晚上睡觉连鞋子都不敢脱,生怕山体滑坡,准备随时逃跑避难,现在搬下来就好多了,不论天晴还是下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感谢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小伙子们的出谋划策,为我们主持公道!”
2019年6月,村里首个“爱心超市”正式运营,价值万余元的生活用品整齐上架,等待着第一批积分兑换,村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劳动、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帮扶弱势群体、敬老爱幼为自己累计“爱心积分”,兑换自己心仪商品的同时,也为共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复工复产新气象
从“共同战役”到“齐抓生产”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打响,地处大山深处的中村村委会也不例外。村级疫情监测观测点及时建立,工作队员们联合36名村民,在进入村的4个点设卡排查过往车辆及行人,保障辖区村民的绝对安全,卡点地处野外,气温较低,条件艰苦,但他们仍在各方的支持下奋力坚守,直至疫情平稳。
由于疫情原因,村民生产生活受到不小影响,队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助他们搞好春耕、尽快恢复生产成了现阶段的首要任务。队员们每天逐户逐人做好防疫宣传,消除盲目恐惧,不断鼓励大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田间地头劳作生产,教他们如何网购劳作工具,同时大力宣传公安在疫情期间推出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消除村民后顾之忧,安心生产生活,并逐一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防范和登记监测工作,确保复工复产工作全面顺利进行。
五载春秋新任务
从“帮助致富”到“自己致富”
“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谢正军说这是他们工作队今后一段时间重点任务。五年来,他们团结村民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现在就是要将他们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途径好帮手。
要持续发挥好合作社的帮扶作用,中村村委会基咪作村贫困户老徐想在自家荒山上发展壮鸡养殖,由于没有资金投入,计划一直没有得到实施,合作社得知情况后,借资5000元给他作为启动资金,并帮助他完善养殖计划和方案,积极协调专家能手给他进行培训指导,不到半年时间,他就用鸡蛋抵扣了合作社的借款,养殖工作也步入正轨,老徐也能够自己增收致富。
要持续发挥电商销售的好渠道,中村李大爷,平日儿女在外打工,李大爷两老口在家靠种植为生。疫情发生后,市场和交通进行了临时管控,家里的1500公斤大豆和蜂蜜等农产品销售问题成了他们的心病。驻村工作队知道后,利用网络销售渠道,将李大爷家的农产品全部售罄,电商销售也成为村民解决农产品滞销的法宝。
现在,驻村民警们正在帮助村民们春耕生产,农田里又是一片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