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至2011年10月5日,“双星号”舵手黄成及其他船员们在关累港送别“华平号”出港,黄成与“华平号”上的船员们十分熟悉,他的亲叔叔黄勇就是这艘商船的船长。双方本来约定一起出航的,可是那天,“双星号”临时接到一批货物,延误了预定的航行时间。
可就在那一天,湄公河航道孟喜岛水域便发生了举世震惊的“10.5案件”,“华平号”和“玉兴8号”商船上的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其中1人失踪,13名遇难者都是黄成最为熟悉的长辈和朋友。
2011年11月,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发出招募船长的公告时,黄成曾工作过的“双星号”成为了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首批由民船改造的巡逻艇53903艇,也是现在还在参与执行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53103艇。
也是那时候,黄成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他申请加入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成为了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的引航员和“船长”。
不忘使命
“不能忘的,不敢忘的。”黄成如此总结对“10.5”案件的感受,这也是他选择入警成为一名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船艇支队民警的初心。
黄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0.5”案件当日,他亲眼目睹“华平号”和“玉兴8号”在湄公河航道孟喜岛水域遭遇了不法武装分子的“检查”,就在案发前两个月,黄成也遭遇了类似的“检查”,不法武装分子看到货船通过,时常驾快艇靠近船只,用枪指着船员迫使其停船,然后跳上货船进行所谓的“检查”,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伤人,只索要钱财。
让黄成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的侥幸心理,让他与最熟悉的长辈和朋友天人永隔。直到他收到了去医院辨认尸体的通知,残酷的事实才让他瞬间清醒,对犯罪分子必须强硬,斗争到底!
“刚成为一名公安边防战士的时候,心里只想一件事,我一定要驾驶巡逻执法艇再次在湄公河航道上航行。”黄成高中毕业后便开始“跑船”,所有船上的技能,几乎都是13名遇难者教会他的。湄公河航道曾一度难倒了从全国各沿海城市赶来的原公安边防海警的“老船长”们,在战友的眼中,湄公河航道随时都在变化,江水流量大的时候和江水流量小的时候,下雨天和晴天航道都不一样。起初,黄成也是从长辈口中听说过湄公河航道的复杂,所以,他一遍一遍地回忆着长辈对他的教导,不停的练习驾驶船艇的技巧,将每一次变化的航道铭记于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让要湄公河航道恢复繁华与安宁。
如今,黄成已经成为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一名优秀的船长,工作近11年来,累计参加联合巡逻执法100余次,分段巡航100余次,里程10万多公里;参与救援任务20余次,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0万余元;参与抓捕行动5次,驻点执勤6次,多次受到表彰。
无悔担当
“起初,自己仅是为了完成护航湄公河的心愿。可如今,我已经真正成为了一名‘湄公河卫士’,对警察这一份神圣的职业感到敬畏,感到自豪。”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2018年12月改革转隶,于2021年4月26日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成立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从一身橄榄绿换成了藏青蓝,黄成的心情是复杂的,也是欣喜的。
黄成表示,自己以往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强边固边,现在,新的使命和责任再次压在了自己的肩头,“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十六字训词镌刻在自己的心头上,这让他时刻要求进步。
“如果说,加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让我找到了归属感,而如今的警察身份,让我找到的是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黄成说道。黄成的业务能力强,但文化知识是短板,他意识到,如今日趋严峻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向新时期的各项公安工作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课题,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提高适应和驾驭新形势、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在维护一方平安中永远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黄成自学所有涉及到民警政治修养、公安机关执法、业务专业理论及技能方面的书籍。在广泛涉猎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他还注重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信息技术与现代自动化办公技术日益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今天,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微机应用,先后又拿到了管理、法律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书。
“工作12年来,最让我自豪的一件事是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航行在湄公河航道上,自己在驾驶室里,突然看到岸边有中国人民和老挝人民拉着横幅,举着牌子,上面写着‘中国,加油’,‘兄弟,加油’等标语。”黄成表示,当时自己眼眶酸涩,湄公河航道终于恢复到往日的繁华与安宁,那是一种心愿实现的感觉。
从遇难者家属成为一名执法艇“船长”、一名人民警察,黄成始终保持良好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格。如今,10.5案件已经过去了11年,一代代“湄公河卫士”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湄公河航道长久安全稳定的优异成绩向沿岸的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黄成永葆初心,不断进取,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警察这个神圣职业的无比热爱和满腔热血,抒写着自己无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