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九怪,人比大象跑得快。”这句话说的是磨憨派出所民警一次特别的巡逻经历。在云南之南,特别的事很多,巡逻途中遇到大象,只是其中一种。
磨憨派出所,云南最南边的派出所,地处西双版纳州勐腊县,隶属昆明市公安局。10名民警30名辅警驻守在磨憨镇上,他们会在巡逻途中遇到大象、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一天最多接报19起同类型“国际纠纷”……
这些边境线上特别的故事,是磨憨派出所守护云南之南的生动注脚。
在原始森林巡逻,守好33公里边境线
磨憨派出所是勐腊县唯一有边境线的治安派出所,辖区边境线大多为原始森林,27-3号界碑至29-4号界碑就在这里。
守好原始森林里的边境线,并不容易。分段设立卡点,看守小道便道,派出所民警辅警与民兵们驻守在卡点上,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逻值守。
卡点人员一周一轮换,每次上卡,得在原始森林里连续驻守七天七夜。刚开始,卡点条件很艰苦,队员们要徒步走8公里的泥泞山路,肩扛手提地把物资搬到卡点。没有饮用水,大家就收集雨水、从河沟取水,煮沸灭掉虫卵和蚂蟥,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就都有了。后来,派出所协调当地党委政府解决了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
但是气候带来的问题无法解决。北纬21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烈日下的风是滚烫的,用不了几分钟,汗水就可以把衣服浸湿,渍出一圈一圈深浅不一的白色盐碱。
烈日过后是暴雨。磨憨只有干湿两季,每年的2月底至10月份是雨季,衣服在雨季总是晾不干,雨水与汗水混合的酸臭味,引来驱散不开的蚊虫,一口就是一个大包。
“每个换岗下山的人员,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蚊虫叮咬、树枝划破的痕迹。”磨憨派出所负责人骆斌说。
守边不仅辛苦,而且危险。遇到蜈蚣、毒蛇还是其次,不要忘记,森林里还游荡着43头亚洲野生象。有一次,正在巡逻的队员们收到预警:“不远处有几头亚洲象正朝他们移动,队员们需迅速撤出安全距离之外。”人和亚洲象的安全距离是300米,意识到了危险,队员们赶紧扭头就跑,等大家停下来喘口气,一位队员才发现自己的鞋子跑掉了一只。
第二天,大家回去找到了那只鞋,也找到了一句顺口溜:云南十八怪,人比大象跑得快。
全员三年零感染,做好疫情防控
地处云南最南端,边境线无天然屏障,徒步即可过境;辖区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的3倍,磨憨派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很大。
负责流调溯源、转运隔离密接人员、维持核酸采样点秩序……在病毒面前,磨憨派出所民警辅警摆渡于风险之间,做防控的急先锋,病毒的追踪者。
针对境外输入风险,磨憨派出所实行一线处置工作法,边境卡点发现境外人员,立即原地控制,指导其做好二级防护,同时联系医护人员上山采集核酸,等待核酸结果期间,完成流调溯源工作,核酸结果出来后,根据结果分类处置。待隔离结束,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打处工作。
针对辖区流动人口,磨憨派出所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辖区实际,抽调精干警力组建巡逻警组和社区警组对辖区各街道、小区及出租房和酒店、足浴店等重点行业单位开展多时段、多层面、地毯式清理检查,重点清查疫情重灾区和其他敏感地区人员,做到精准防控。
“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疫情暴发初期,我们查获两个偷渡人员并带回派出所处置,后来意识到这样风险非常高。”骆斌介绍:“现在派出所全体人员遵守‘两天一检’制度,大家也特别注意防护,三年多来,我们派出所没有一个人被感染,这是很不容易的。”
一天接报19起,调解“国际纠纷”
辖区的磨憨口岸是重要的货运通道,派出所调解的矛盾纠纷,很大一部分是跨国货运引发的运费、车损、货损、延误费等“国际纠纷”。
今年8月,大货车司机彭某与报关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到国外运输橡胶胶包,途中胶包被盗,造成2万余元的损失,公司的国外负责人曾在当地报警,但未追回胶包,公司因此拒不支付彭某4万元运输费,双方因损失费、运输费、劳务合同产生纠纷。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与国外警方取得联系,了解警情信息并得知彭某不需承担被盗胶包的损失费用。
随后,民警找准双方矛盾焦点,阐明利弊,逐个劝说,引导各方当事人,经过3次调解,胶包货主刘某自行承担损失费用,并支付彭某4万元运输费,报关公司也愿意解除劳务合同,三方达成和解。
2022年以来,派出所接报货运纠纷160起,化解151起,其中跨国货运纠纷122起,化解116起。
“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接到19起同类型的矛盾纠纷。”骆斌介绍:“这类跨国纠纷大部分都很复杂,涉及司机、货主、委托方等等,调解的时间跨度长,我们派出所都是全员参与,发现了就调解,矛盾不上交,促进磨憨经济发展,守护平安和谐磨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