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记者走进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发现,在红河县,有“三岁学唱歌,七岁学跳舞”之说,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喜爱歌舞。上世纪60年代初期,红河县哈尼族女歌手李莫努以一曲《太阳没有照不到的地方》唱响了北京城,同时阿扎河乡的民族民间“乐作舞”也跳响了北京城,红河县演职人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红河县“歌舞之乡”的美誉从此出名。
1964年,红河县阿扎河垤施、洛孟地区的乐作舞进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观摩演出,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赞誉。民间艺人王里亮等分别数次到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传授乐作舞和民间乐器演奏技法,受到国外音乐专家的好评。
20世纪90年代末,红河县民间艺人李文玉、王里亮、吴志明等民间艺人多次到国外交流民族民间文艺。红河县民族民间文艺倍受国内外文艺工作者的关注,原汁原味的“乐作舞”、“撮泥鳅”、“棕扇舞”等一批民族歌舞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成为红河县经久不衰的文艺经典。
2006年,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中的《栽秧山歌》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红河县“乐作舞”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节庆日不管哈尼族、彝族还是其他民族,大家都会集中跳起“乐作”,共同欢庆,共同祝愿吉祥幸福。
从2003年起红河县普春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栽秧山歌》先后到台湾、日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进行演出和文化交流,并多次获奖。2008年11月,红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