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玉梅 丨 莲以明志,壶不夺香

作者:蒋荣生 杨成林    来源: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2023-02-24 18:48:42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夏万举 张艷全 吴雪菲 特约记者 莫应香 罗珺 俞可丰 王胜 刘宝昌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鲍玉梅


       “我在数十年的紫砂艺术创作中,深切感受到这门艺术博大精深的魅力。身为一名紫砂人,我感到无上的荣幸和深重的责任。”                                                                         

 ——鲍玉梅《读壶抟砂》

  去年,鲍玉梅入驻了抖音,会不定期发布些短视频介绍亲友、弟子以及自己的作品。抖音上,有几位粉丝留言叫她“凌波仙子”,这是她十八年前一件作品的名字,可同时又隐隐暗合了鲍玉梅“温良不争先”的品格。鲍玉梅酷爱描摹莲花,数十年来,以莲为题的作品众多,最著名的就是前年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的“百鹤奖”作品——《莲之缘》。她说:“紫砂温润,日用泡茶却不夺茶香。莲花高洁,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真善美。两者相得益彰,可以充分展现紫砂壶的骨与肉。可能这也是我喜欢莲花的原因吧。”

       早在民国时,鲍玉梅的外婆就在蜀山古南街上制壶,鲍玉梅的母亲也继承了陶艺手作的衣钵。2015年,鲍玉梅的女儿田旭骄在宜兴首届“陶仙子”评选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赢得“陶仙子”的称号。从八十年前古南街传出打泥片的声音,到建国后鲍玉梅母亲在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专攻陶刻,从鲍玉梅的“凌波仙子”再到女儿的“陶仙子”,这条紫砂艺术之路延绵四代,依然摇曳生姿。

祖师爷赏饭:“长了一双会做壶的手”

       1968年,鲍玉梅出生在丁蜀陶艺世家。母亲曹婉芳是陶刻巨匠任淦庭先生的爱徒,专攻陶艺篆刻。鲍玉梅从小就在外婆、母亲和姨妈的影响下聆听着金石相击的雕琢声,摩挲着陶土抟制而成的工艺品。眨眼间到了16岁,她原本要跟随母亲学习陶刻,姨妈曹婉芬摸着她的手说:“你的手背平而少肉,是个做壶的好胚子,还是到厂里来做壶吧。”就这样,“祖师爷赏饭”的鲍玉梅在1984年的初秋进入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徒工班当学徒。

任淦庭与曹婉芳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一直被业内称为紫砂界的“黄埔军校”,从厂里走出来的国大师、省大师不胜枚举。上世纪80年代的紫砂厂,大师灿若星河,雏凤也开始渐渐清于老凤声。而这一切,都是由于三年徒工班用最严苛的标准为学员们夯实了艰深的基础。当时,年仅二八芳华的鲍玉梅同样接受了这场严峻的考验。徒工班的工作流程有一套彷如实验室的严谨流程,容不得一丝偷懒。就拿打泥片、泥条来说,硬度、厚薄、平整度都必须一致,一个学徒上午半天时间打三四百块泥片,码在泥凳上等下午去看结果,就能知道学徒是否下了苦工。制作紫砂壶不仅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学会自制工具。制作工具的过程中,能把做壶的要求在工具上表达出来,学会制作工具对做壶会有很大的帮助。现在,这些基本的童子功对“半路出家”的艺人来说就比较陌生了,对此,在“紫砂导师团•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讲堂上,鲍玉梅曾向学员建议:至少要学会自制竹篦只和线梗。

       网络小说《将夜》里,作者虚构了一个名叫“书院”的学府,而“书院”之上还有进阶的研修之地,叫“书院二层楼”。紫砂厂就有一个名副其实的“二层楼”,那就是成立于70年代中后期的紫砂厂研究所。当年,每个工人都以能进研究所为荣。一般工人想达成夙愿,技术必须达到较高水准,并且上级有培养的意向,还要通过层层考核才能“过关”。即便一时进了研究所也不能就此停步,稍有疏忽可能就被调回到车间赶生产任务。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的高海庚厂长曾说:“厂里的三大任务,第一是创新创作,第二是完成产值,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人才。”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正是奉行高标准严要求,才让厂里人才辈出。1990年,鲍玉梅终于进入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上班,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开始深研全手工制作技艺。“每个进入研究所的工人都是全能艺人,不仅要完成规定的产值,还要独立进行创作,适应市场需求。”鲍玉梅这样说。

鲍玉梅和姨母曹婉芬

鲍玉梅和母亲曹婉芳

爱莲者说:汲古革新的精进之路

       苍鹰可以贴地飞行,可小鸟永远到不了苍鹰的高度。只有见过高山,才明白自己所处世界的渺小。鲍玉梅很幸运,在研究所仅过了两年,就被厂部选送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艺术,脱产系统学习了素描、陶瓷造型、陶瓷造型基础、陶瓷造型构成、传统装饰、陶瓷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在北京这半年,鲍玉梅以空杯心态学习画图纸,进故宫测绘,钻研器型,其间得到了张守智、王建中、李正安等教授的悉心传授,经考试以优异成绩结业。在结业展览中,她创作的《金瓯》、《玉镜》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永久收藏。

金瓯壶

       鲍玉梅是个好学型的手艺人,近十余年来,她有计划地研究传统紫砂器,涉及造型、装饰、泥料、人文内涵等方面,并最终将研究成果和理念回归到实际创作中,在专著《读壶抟砂》中,她回顾了这一艰辛历程。越是对过去进行回望,越能感受到紫砂壶中包罗万象的深邃学问,也许穷极一生都难以参透。可只有真正了解这一艺术形式从哪里来,才能想清楚“到哪去”(创新)的问题。传承是守正,创新是发展,宜兴紫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历史。鲍玉梅对创新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打好扎实的基础,练好基本功再去创新,否则就是无源之水。创新要从生活中去观察,不断开拓眼界,去寻找一些素材进行创新,比如说新的元素、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把这些融入创作的作品中,然后用现代的审美眼光和理念,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她认为:一个成功的艺人,其作品一定要具备:时代特征、文化涵养、自我风格这三个要素。


       鲍玉梅的设计灵感有的都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名篇,比如苏东坡《赤壁赋》而来的《尽藏壶》,以“取之无尽、用之不竭,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为题眼,还有的来源于周遭的生活,比如《搏击茶具》体现了浪花拍打海岸礁石的顽强拼搏精神。

尽藏壶

莲之爱

       一路回望这几十年鲍玉梅的作品序列,调砂与铺砂是她在创作中十分喜爱和擅长的装饰手法,并逐渐成为明显的个人风格,在众多作品中都有具体表现。调砂与铺砂除了带给作品锦上添花的装饰美感外,还能整合一把壶的架构,平衡一把壶的气质,提升一把壶的层次。研究运用调砂技法和装饰工艺的作品,可以清晰感受到紫砂艺术发展的不朽生命力,它们提升的不仅是作品的审美,也是紫砂这一门传统手艺的创新能力。鲍玉梅在《读壶抟砂》里将调砂和铺砂称之为“一场天时地利的唯美约定,将艺苑天穹点缀得异彩纷呈。”

盛世之叹:“现在是紫砂壶最好的时代”

       2000年,鲍玉梅在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成立工作室,也正式开启了授徒生涯。二十年来,共有近20名弟子拜入其门下。“我经常跟徒弟讲,做壶之前,先把人做好。品行不正,做壶也难有成就。”说到徒弟,鲍玉梅的关爱溢于言表,充满骄傲。她认为现在90后乃至00后的孩子们,理论基础较80年代的徒工们更扎实,眼界更开阔,而网络上丰沛海量的学习资料也让他们在摄取养分时更加便捷,与此同时又传播了紫砂文化。“现在才是紫砂壶最好的时代呢。”她说,“工艺水平、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创作上的便利,时代审美的提升,包括藏家眼界和学识的不断进步,都让当代紫砂界整体的艺术水准不断提升。”鲍玉梅有颗求道之心,从不自满,即便是不懂制壶的藏家向她提出改进意见,她也会精心思忖一番。她说:“藏家肯定是用了我的壶,才能提出如此细节的意见,他们虽然不懂制壶,但确实是最广泛的紫砂壶使用者,他们不仅有发言权,更是紫砂技法的推动者。”正是这颗虚怀若谷的心,让鲍玉梅的功力不断精进,也吸引了众多从她助工时期就收藏其作品的“铁粉”藏家。

       国家的盛世,同时也是艺术家的盛世。紫砂艺人在传承创新紫砂艺术的同时,更应有着充分的社会责任担当。鲍玉梅多年前就开始参加公益助学活动,连续两年被评为丁蜀镇“慈善之星”,去年更获得了市“三八红旗手”的称号。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时,鲍玉梅积极参加了厂里组织的第一批捐款。不论是镇里、社区,还是厂里或业内组织的公益活动,只要能腾出时间,她便义不容辞。去年8月,“振兴乡村经济紫砂导师团”公益项目在宜兴正式启动,鲍玉梅就是八位导师团成员之一。提高乡村紫砂从业者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增强紫砂特色村落的市场竞争能力,助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紫砂高质量发展。这也是鲍玉梅在艺术创作之余最重要的初心——传承紫砂文化,赓续紫砂文明。

       正如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罗金永所说:“在艺术上,她(鲍玉梅)已取得了骄人成就,这不能不说是对她多年来专注艺术的肯定,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歇进取的脚步。她深知,艺术之路固然需要天赋及机遇,但更多地是对事业那种不折不挠、持之以恒的追求精神。她无惧未来路途之艰辛,因为理想之路永无止境。”

鲍玉梅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无锡市优秀乡土人才

民主同盟盟员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68年生于宜兴丁蜀陶艺世家,1984年进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学习制壶技术。1990年考进了紫砂工艺厂研究所,1992年被厂部选送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艺术”,以优异成绩结业。2010年和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名誉会长、天津美术馆名誉馆长何家英老师联袂合作,由何家英老师书画。2011年、2015年二次和韩美林老师合作,设计和制作了《天书壶》系列。2015年参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人文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考试合格,以优异的成绩结业,评为优秀学员。2015年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交流活动并现场制作示范,曾赴台湾、马来西亚、英国、阿联酋参加紫砂交流活动。作品多次在全国评比中荣获金、银、铜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多件作品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收藏。20149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鲍玉美紫砂作品集》,由鲍玉美著。201712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读壶抟砂》紫砂传统器研习书集,由鲍玉美著。从事紫砂制壶近四十年来,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勤奋刻苦、好学的精神,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制作作品简练大方、灵秀大度,被收藏家公认为实力派制壶名家。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