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林到云南祥云县参观考察非遗传承的蝶变之路

作者:陈应国    来源:云南省大理记者站 环球在线    2024-07-02 14:52:08
报道:陈应国 刁燕燕 张廷盖 王胜 杨丽萍 徐龙云 刘宝昌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在线新媒中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开展“走基层、听民意、汇众智、优作风”活动期间,628日,环球在线新媒中心主任杨成林走进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社区王家庄自然村参观考察土碱制作技艺,对非遗传承的蝶变之路进行调研。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祥云境内因军屯、民屯、商屯而人口大增,大量荒地得以开垦,渐至现王家庄村龙王庙的温水塘,温水塘一共四个,为天然自涌温泉,常年四季泉水不绝,且水温宜人”。起初,人们只是在塘内富含咸水的温水清洗衣物和取水浸泡身体,之后通过实践发现,还有民间医药,食物调料等用途,逐步就形成了专以制作“土碱”为业的匠人,由于获利丰厚,其产量和规模不断壮大,王家庄一度成为祥云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加工业生产区。

王家庄土碱很长一段时期内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曾赋予“刮金板儿”的美誉。土碱生产加工曾一度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品销往下关、大理、洱源、鹤庆、姚安、大姚、楚雄,昆明等地,除零售用于日常生活外,大量用于工业生产。“土碱”是经过最传统的工艺制作而成,仍然是祥云人日常所需的物品。祥云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驿马古道,交通便利,祥云人经常通过马帮将土碱卖到外地。

通过实地察看,与非遗传承进行交流和听取汇报,杨成林主任了解到,王家庄“土碱”传统制作工艺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对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祥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土碱加工制作技艺流传于王家庄村,开始叫作“熬碱”,是一种最原始的做法,即把水挑回来后,放在锅里煮,水将要干的时候,舀出稠汁放入碱托,晒干后取下碱托,捆扎成套,便可出售和使用了。王家庄土碱从铺撒泡灌、收获硝灰、过滤提纯、熬制、成形、晾晒入库、硝牙等整个制作过程保留着较为传统的技艺。

       经看听议,杨成林主任说,土碱的发现和生产制作并非偶然,而是当地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现在遗存的碱地、加工形式、制作工艺,包括所使用的工具都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状态,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加工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为探究手工业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传承人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探索出市场化路径的同时,走出了非遗传承的蝶变之路,也带给了当地群众一条创业致富路,传承非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