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乡洞经音乐历史悠久,若干代人的传承中依然保留着传统特色,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古乐器的演奏技法已失传,随着部分老艺人相继去世,一些民间流传的洞经曲谱濒临失传,若不及时抢救,留给后人的却是更多的思考与痛惜。对此,土生土长的王学茂看在眼时在,急在心上,执意担起非遗守护人的重任,并在非遗传承中演绎了精彩人生。
1989年参加工作至今,王学茂就在鹿鸣乡文化站工作,多年的基层文化生涯,饱含着浓郁的文学、音乐、书法、摄影感情,多篇新闻稿件、文学及摄影作品见诸于省州县报刊、杂志、电台,并在搜集整理和传承鹿鸣洞经音乐大有成就,现为大理州摄影家协会会员、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熟悉王学茂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而且是一个要么不干,干就干好的人。刚到文化站工作的那年,他调查了解到鹿鸣是个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群众生活较为困难的地方,而且文化生活更为落后,文化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就连文化站的办公条件也相当差,一人1个站,1间40平方米的简易小平房,仅有1块牌子,一张桌子。尽管条件艰苦,却改变不了他的初心。他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克服种种困难,扎根基层,尽责尽职,无怨无悔,双脚踏遍了全乡的角角落落。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不以事小而不为”、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怀。
他置身对洞经音乐搜集整理与传承的漫长生涯中。20年来,默默地奉献着宝贵时光,步履艰难中挥洒着的是汗水,却从不求回报。2000年4月,他组队参加了大理州第三届洞经古乐大赛获三等奖。在他的努力下,搜集整理境内洞经音乐曲谱392首,编辑出版《鹿鸣洞经音乐》图书1000册,举办洞经音乐培训30多期,培训洞经音乐骨干240多人次。目前,有乡文化站古洞经艺术队1支,文艺骨干30人,有村级洞经古乐队9支,文艺骨干180多人,有县级传承人8人,乡级传承人82人。
在此基础上,他认真传承和发展山歌小调、小凹奈彝族朝山拜、鹿鸣村谢龙节、桑木箐火把节、弥长龙狮舞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2014年,举办了小凹奈彝族朝山拜文艺活动,彝族原生态“正音歌”申报为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5年小凹奈彝族朝山拜民俗活动公布为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8年,鹿鸣乡山歌小调列为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敞。通过认真打造旅游文化,鹿鸣乡美国山核桃产品获祥云县首届“礼享祥云”旅游商品创作开发大赛银奖,小凹奈彝族妇女代表茶平凤、罗美兰刺绣产品均荣获祥云县首届“礼享祥云”旅游商品创作开发大赛优秀奖,鹿鸣街王德英榨油坊产品山地萝卜籽油获祥云县首届“礼享祥云”旅游商品创作开发大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