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祥云县充分发挥文艺战线发现民族艺术精品创作和推出民族艺术新人的作用,积极挖掘祥云本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艺,创作编排了展示祥云6个世居民族的舞台艺术节目,并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文化赛事,以优秀的作品宣传和展示祥云良好形象。
在变迁中保护抢救古村落古民居及其周边的环境,已成为摆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对此,祥云县扶持引导彝族聚居的禾甸镇七宣村从当地实际出发,立足于弘扬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远景,充分挖掘具有传统民居建筑、彝族服饰、民间工艺、传统技艺、民族歌舞、民风民俗等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的潜力,认真整理独具特色的哑神文化,在上级的扶持下,彝族“哑巴节”成功申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作为全省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建设项目村,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实施了彝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建成彝族文化传习所和彝族文化广场各1个,寨子里呈现出鲜明的彝族特色。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与脱贫攻坚齐头并进,七宣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能力得到提升,还推动了该村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为“哑巴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并通过对项目建设成果的宣传,使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新春看中国栏目组对“哑巴节”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为祥云县打造“哑巴节”民族文化品牌,做强文化产业与旅游扶贫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祥云县将大力完善公共文化作为文化扶贫的落脚点,把实施文化扶贫富民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重心下移、资源倾斜、服务落地,推进重大文化扶贫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加大送文化和“种”文化力度,做到文化设施到村、文化服务到户、文化普及到人、文化扶贫到“根”。
祥云县通过实施民族文化精品战略,助推了山区群众脱贫攻坚进程,七宣自然村经实施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相继完成民居墙体粉刷、墙体民族特色彩绘,建成民族文化传习所、民族文化小广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点项目建设,整个自然村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把大营民间土陶工艺、手工艺、刺绣、面具制作等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提升为工艺品加工产业,挖掘保护七宣彝族民间文化,把“哑巴节”以舞蹈艺术的形式搬上舞台,不仅改善了七宣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能力,而且成为民族文化精品培植和民族传统村落建设和典型样板与模式,为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