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中医焦点报道 楼宇之间“镶嵌”着两座小山,随处可见的绿植、树木都是既有颜值、又有功效的中草药;院区内的凉亭、步道旁具有民族特色的宣传栏展示着传统医药文化内容;国医馆的休闲廊道上,抬头就能看见众多国医圣手、常见中药材的绘画、文字介绍,仿佛置身艺术展厅……
近日,文山日报社主题调研采访组走进砚山县中医医院,看到上述场景。这里不是公园,胜似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突破现状 超越常规”为什么砚山县中医医院跟其他医院不一样?该院院长谢树碧说:“因为我们不仅仅想治好大家的病,还要教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的目标。”
砚山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82年。2011年,这所经历了各种困难的中医院上演“极限操作”,仅凭210万元国债资金就实现了一期总投资近1亿元的医院整体搬迁。
这恰恰体现了该院提倡的“突破现状 超越常规”的砚山中医精神。搬进“新家”的砚山县中医医院先人一手、快人一步,率先以“医、养、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在整体功能布局上,着力打造健康区、养生区、医疗区,实现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共同构建中医药文化健康养生公园式医院。不仅让患者病情得到快速痊愈,而且能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上全面康复。患者离开医院后掌握适宜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吃、学会动、学会乐、学会睡,实现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的目标,真正体现“以国医之精,立生命之神”的上医治未病的作用。
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研组到砚山县中医医院这所“公园医院”考察调研。专家们没想到,这样一家风景优美且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上颇具特色的中医院,竟然不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随即将这一情况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很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砚山县中医医院进行评审。不出所料,砚山县中医医院高分通过评审,于当年10月正式成为云南省首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再一次“突破现状 超越常规”的砚山县中医医院,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后,该院持续在文化建设上发力,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医养结合 走在前列
“健康一体化,中医一二三”作为砚山县中医医院对于自身发展定位最为精辟的描述,既抽象、又具象。“健康一体化是我院在健康中国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将周边两座小山及山下107亩地规划为健康区、养生区、医疗区,逐步实现‘医、养、游’一体化的公园式中医医院的愿景。‘中医一二三’则是我院打造医养结合医院的目标。”谢树碧说道。“一”代表中医药文化一条街。在医疗区与健康区之间的合心路上通过建设文化长廊、种植春樱花、建设球场等方式,打造了以“我的健康我做主”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一条街。
“二”代表包含了二十四节气养生山和五行养生山的中医药养生公园。将二十四个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对应的养生理念、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特点及相应的养生理念呈现在两座山中,让人们在登山踏青、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健康养生知识。
“三”代表了中医医院、养生院、康养院。中医医院目前设有20个临床科室、4个门诊科室和4个医技科室。康养院由政府投建,目前主体已建设完成,等待移交,今后将用于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场所。养生院正在建设中,总投资3.8亿元,预计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设后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供专业化养老养生、儿童早教养生、产后康复服务,打造专业化的康养胜地。
在快速发展“养”的同时,“医”也在同时推进。医院明确了“一馆、五部、八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医院“医、养、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内涵。一馆,即是以名医工作室为主的国医馆;五部,即是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指导部、养生保健部、针推康复部、老年病部、关怀部;八科,即是中西医结合八科,发挥1+1>2的医疗模式,逐步体现西医不落后,中医要超前的发展目标。
医院拥有550张床位,有老年病科、肛肠科、针灸科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儿科、康复医学科为州级中医重点;拥有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协作分中心,王阶院士工作站推广分中心,成立全国名老中医吴荣祖等16个省内外中西医名家工作室(站);有西门子平板大C臂(DSA)、1.5T核磁等17类41种设备,能开展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等手术,以及针灸、刮痧等80余项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目前医院已通过高血压达标中心、国家基层版胸痛中心、创伤中心验收,危急孕产妇中心、婴幼儿抢救中心、卒中中心等正在建设中,院内建成心电网络中心、心电监护中心。
“以质量为生命,以医德为灵魂,以人才为根本,以管理为关键,以创新为动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互补,为大众健康服务”,这就是砚山县中医医院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
“医院不仅为治病救人,更应该向大家传递出健康人生观,活出有质量的生命。”谢树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