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开展世界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作者:杨婧 陆继才 杨成林    来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环球在线    2024-06-19 11:57:23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王胜 杨丽萍 徐龙云 刘宝昌
浏览数:
0评论

       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疾病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万峰教授团队为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成功置入世界最小、重量最轻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并同期完成微创主动脉瓣成形术,使患者重获“心”生。这是国内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正式获批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后,在云南省首位接受手术的患者。经过半个多月的康复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已可以自如活动行走,并于619日出院。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是云南省终末期心脏疾病治疗的里程碑性事件,也标志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终末期心衰治疗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内先进行列。

人工心脏带来生命希望

       家住广东的刘女士今年59岁,因反复咳嗽、胸闷、气促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扩张型心肌病,通过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但病情反复,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为求进一步诊治,刘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寻求帮助。入院后,段冰松副主任医师为其完善了相关检查,发现刘女士重症心衰(心源性休克)症状重反复发作且死亡率高,心脏左房左室增大,心脏射血分数只有19%,经过详细诊断和分析,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面对复杂严重的心脏病,如不及时治疗,心肌收缩功能会逐步丧失,同时会面临心跳呼吸骤停、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万峰教授介绍道:“类似刘女士这样终末期心衰的病患,心脏移植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是供体资源稀缺,同时匹配条件等受限因素较多,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时间就是生命,万峰教授多次组织院内外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充分研判病情,在征得刘女士及家属同意后决定为她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也就是人工心脏。人工心脏属于人工生产的机械装置,限制因素少、治疗效率高,已成为心脏功能衰竭者的标准化治疗手段之一,也是广大终末期心脏功能衰竭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

多学科协作,成功植入人工心

       手术前一天,万峰教授再次组织心内科、超声科、麻醉科、血液内科等多学科MDT讨论,同时还进行了集中培训和操作预演,共同制定了严密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管理策略。

       2024年515日上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室内,万峰教授带领团队,精准流畅地将Corheart 6“人工心”的泵头连接到患者的左心室。这是一枚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仅90克的重量,是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人工心脏,也是它重启了刘女士的“心”生命。

       术后,刘女士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治疗,医疗和重症监护团队对其精心治疗和护理。术后2周,患者心功能基本接近正常水平,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康复治疗。

       在中国,“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数据,我国35岁及以上心衰患者已达1370万,亟需进行治疗。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之一,但在供体紧缺的情况下,往往很难等到供体心脏。人工心脏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之一,这项新技术的开展为云南地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标志着终末期心衰患者能够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得一流的治疗。

       万峰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心脏外科专家。1998年,万峰教授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2013年获法国国家外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2019年获中国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为我国心脏外科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为实现专科中心化、学科集群化建设的发展理念,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疾病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于2024年全职引进万峰教授开展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提升了医院心血管疾病的外科诊疗能力,满足了心脏疾病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让省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