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中国健康报道
2025年4月11日,文山州壮医药学会会长陆敏昌一行深入麻栗坡县天保镇老山药王谷,就中药材资源保护、民族医药传承及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旨在挖掘壮医药与当地特色药材资源的结合潜力,推动民族医药产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老山药王谷:生物多样性与民族医药的“天然实验室”
老山药王谷位于麻栗坡县天保镇,距县城29公里,占地3000余亩,是一条长达20公里的雨林沟谷。这里依托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湿润气候,孕育了1000余种本土植物,其中中草药达400多种,包括石斛、黄精、草果等特色药材。2019年,该基地被列为“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麻栗坡研究基地”,成功迁地保护了漾濞槭、滇桐、华盖木等28种濒危植物,部分物种已开花结实,成为生态修复的典范。
考察组一行在麻栗坡友缘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韦堂友的陪同下,参观了药王谷植物长廊、中草药种植基地及极小种群植物保护示范区。韦堂友介绍,基地已建成2.8公里植物科普长廊,并打造了集种植、加工、旅游、康养于一体的综合项目,累计投资超2600万元,带动当地绿色经济发展。
聚焦民族医药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陆敏昌会长高度评价药王谷在保护民族植物学传统知识方面的价值。他指出,麻栗坡少数民族村寨长期依赖植物资源,形成了独特的药用知识体系,如“神山”“风水林”等传统生态保护实践,为现代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宝贵案例。壮医药学会计划与基地合作,挖掘壮药资源,推动传统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助力民族医药产业化。
杨成林主任则从新媒体传播角度提出建议:“药王谷不仅是生态宝库,更是科普与文旅融合的优质IP。可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植物资源,打造线上‘云药谷’平台,向全球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未来合作方向:科研、文旅与社区共建**
1. **科研深化**: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机构,进一步开展民族植物学调查与濒危物种保护,完善药用植物数据库。
2. **文旅赋能**:开发中草药体验游、研学旅行等业态,结合麻栗坡“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生态文旅线路。
3. **社区参与**:推广“林下经济”模式,引导村民种植中草药,实现生态保护与增收双赢。
4. **国际交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与东南亚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此次考察为老山药王谷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思路。未来,通过多方协作,这一“植物资源宝库”有望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民族医药创新的标杆,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