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
”
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环球在线新闻焦点报道 12月30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云南省“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发布会,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为充分展示云南省“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坚定全省干部群众乘势而上的信心决心,顺利开启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今天,我们继续召开云南省“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发布会。邀请省委改革办、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同志向大家介绍“十三五”以来我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云波先生;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先生;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浩一山先生;
云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洪国正先生;
云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霞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云波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云波发布新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三五”以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坚持政治统领科学谋划部署改革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省级层面共推出贯彻落实中央改革方案的实施方案、自主创新改革方案、配套方案2500多个,其中,探索推出140多项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举措,对230多个改革方案推进落实情况开展督察评估,一大批解决体制性障碍的制度化成果加快形成,一大批克服机制性梗阻问题的重大改革不断突破,一大批切口小、见效快的政策性创新成效逐步显现,一大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红利加快释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岭大地不断落地生根,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提出的“三个定位”的制度优势日益凸显,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支撑更加坚实有力,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走深走实。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牛鼻子”加快改革。制定推进“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实施方案、“放管服”改革10条措施、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办法,率先实行行政许可目录省级集中管理,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调整政府行政权力事项1130项,精简证明材料1868项、精简率达92%,“双随机、一公开”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开,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5%,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已实现20个办事主题1344个事项“掌上办、指尖办”,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构建起具有云南特色的“1+1+X”省级国资监管和国企发展新模式,推动省属企业混改,持续完善法人治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四级财政、全业务类型的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体系,开出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29条、降成本75条、发展民营经济和改善法治环境“双10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一部手机”为标杆的“数字云南”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产权保护体系、要素市场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二是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聚焦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并取得突破性进展,106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100%形成工作方案,82项落实落地;制定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推进贸易和通关便利化改革,大宗资源性商品平均放行时长由原来的9天缩短为0.75天,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大为缩短。全省开发区优化整合,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物流园区等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在全球31个国家(地区)设立商务代表处。吸引外资“盲点”“痛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入滇发展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24家。实施旅游革命“三部曲”,“1+3+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全面推行,设立旅游警察队伍、旅游市场监管机构、旅游巡回审判机构,文旅融合、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三是农业农村改革纵深实施。聚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改革,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率达46.16%,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培育家庭农场9200家、农民合作社6.2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40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369.8万亩次。初步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水、通电、通路、通邮、网络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推进建立乡村治理新机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农村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构建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省茶、花、菜、果等8个重点产业综合产值5780亿元。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贫困县退出机制、驻村工作队管理机制,建立扶贫保险兜底机制、贫困户和扶贫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有力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四是民主法制改革有序推进。聚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改革,有效促进了政治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增加15个州市地方立法主体;完善落实党对人民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建立“代表直通车”等机制,推动政党协商制度化发展。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颁布实施《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6个州市、59个单位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10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探索依法治省路径和模式,在全国首家出台省级政府立法工作规定。城乡社区治理、城乡社区协商、村务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在促进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五是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亮点纷呈。聚焦全省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改革,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和“云岭文化名家工程”,加强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跃居全国第10位,建成49个国家和省级试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实现了省、州(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全覆盖,129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已全部挂牌成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重点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双一流”建设行动计划,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和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促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高水平普及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构建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医联体、现代医院管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保障、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等制度体系,实施促进云南省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发展30条措施,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批医改典型得到国务院表彰。我省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创新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加快完善具有高原体育特点的体制机制,体育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
六是社会体制改革多点突破。聚焦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建设加快改革,有效促进了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持续向好。全面建立起司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独任法官和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等制度,在全国率先推进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管改革,共遴选出4380名员额法官和3348名员额检察官。深入推进受立案制度改革、刑事案件“两统一”改革,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市县两级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推出要素式审判工作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成效显现。构建平安云南建设工作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创新成立白族金花调解、彝族阿细调解等一批民族特色调解工作室,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等改革。持续推进户籍、养老、殡葬和救助供养等公共服务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会救助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障性安居住房体系、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和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
七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聚焦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加快改革,有效促进了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扎实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实施云南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制度,制定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达到39个,在全省129个县(市、区)积极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颁布实施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建立全国唯一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构建九大高原湖泊“保护优先、严格管控、一湖一策、系统整治”的新思路,创新建立跨省湖泊保护治理新机制,积极推进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施治转变。实施污染防治8大攻坚战、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全面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城镇公厕12624座,城镇建成区旱厕全面消除。构建制度化、规范化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机制,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省1.78亿亩可利用草原已100%完成家庭承包,201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4%。建立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补偿省级奖励机制,与四川、贵州两省在赤水河流域建立跨省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三省共治”模式。
八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协同推进。聚焦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快改革,为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建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机制和督查问责机制,健全各级领导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系。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察识别、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正向激励制度体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启动实施“智慧党建”3年行动计划,建立农村基层党建“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机制,全省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整体不断提升。实施5类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制,推动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完善“筑巢引凤”聚才机制。深化群团改革,各级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彰显。
九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持续增强。聚焦“两责任”“两为主”“两覆盖”和健全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体系加快改革,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实现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全覆盖,全省监察对象由原来的35万增加到157万,实现对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实施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向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报告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处置和执纪审查情况的制度;建立省委常委会、省委书记专题会、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会听取巡视工作情况汇报机制;构建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工作体系。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会议精神和改革工作要求,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系统谋划“十四五”重大改革举措,科学统筹、分类推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