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双版纳州专场在昆明召开

作者:赵嘉 李婵娟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时间:2021-06-10 12:24:30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邱琬婷 夏万举 彭建清 特约记者 李俊江 刘宝昌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西双版纳州专场主会场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

处长 宗霞现场主持

        环球在线新闻头条报道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九场—西双版纳州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西双版纳州委主要领导和西双版纳州的相关领导向大家介绍建党百年来西双版纳州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州政协党组副书记李志恩先生;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常委、勐腊县委书记,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刚先生;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赵家信先生;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徐健斌先生。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西双版纳州委书记郑艺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书记

郑艺发布新闻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非常高兴在春城昆明向大家介绍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西双版纳州委、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对各家媒体长期以来给予西双版纳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西双版纳,古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神奇而美丽的乐土”。只要踏上西双版纳这方热土,你就能深深感受到她的美丽与神奇、卓越与厚重。

       西双版纳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直赓续着“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精神血脉。乌龟山战斗纪念碑、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根据地遗址等44处州内革命遗址、红色教育基地,以及普洱市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签名,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新中国成立前,西双版纳积贫积弱,各族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以及封建领主的多重压迫和剥削,生产方式原始,生产生活和卫生条件极差,是疟疾等疾病流行的“蛮荒之地”“瘴疠之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老州长召存信为代表的西双版纳开明人士,积极投身中国革命事业,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西双版纳,在全省第一个成立了党领导的民族自治州,打破了千百年来被剥削、被压迫的奴役“枷锁”。

       党中央对西双版纳高度重视,在每个重要时间节点都为西双版纳指明方向、给予帮助。上世纪七十年代,万名三湘儿女响应党中央号召,千里南下屯垦边疆、戍边卫国,支援西双版纳、建设西双版纳、安家西双版纳,谱写了一曲守望热土的三湘情。2008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程到西双版纳调研,对西双版纳提出了保住青山绿水、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开创“三农”新局面等殷殷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云南作出了“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四个突出特点”的要求。在党中央的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长期建边、强边固边、富民兴边、生态美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就,实现一次又一次新跨越,铿锵激昂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了全面小康,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一,我们交出了“强边固防、不失寸土”的答卷。西双版纳国土面积19096.05平方公里,与老挝、缅甸接壤,邻近泰国和越南,国境线长966.3公里,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我们始终把“为国守边”作为第一责任,压紧压实“四级书记抓边防”的政治责任,建立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工作机制,深化千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加大跨境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确保了祖国西南边境的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境外疫情蔓延、政局动乱、跨境犯罪增多的“三情叠加”严峻形势,我们实施了向抵边村派驻第一书记、抵边村民小组派驻工作队的管控措施,探索推进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疫苗接种、形势研判“四个前移”,加快抵边联防所建设,正在构建点线面相结合、人防技防物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守住守好了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至今没有发生社区疫情传播,成为疫情防控最好的边境州市之一,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贡献。

       第二,我们交出了“全面小康、一个不少”的答卷。脱贫奔小康,是西双版纳各族群众的千年梦想。过去的西双版纳,民族众多居住分散、设施落后交通闭塞、教育医疗严重滞后、产业发展低下低效,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脱贫任务艰巨。全州71414贫困人口中,12个世居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比93.4%;其中,基诺、布朗、佤、拉祜、景颇5个“直过民族”贫困人口占比达37.5%。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指示要求,久久为功抓脱贫。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实施了布朗山和基诺山“两山”人口较少民族扶贫综合开发,整体改善了2个“直过民族”的生产生活质量。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以来,我们把在中央各部委、省直机关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上海松江区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各类资金34.45亿、选派1万多名干部尽锐出战,攻克了深度贫困地区的最后堡垒。2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1414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提高到1.2万元,排名全省第3位;人均期望寿命从1952年的36.4岁提高到73.7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953年的12.8%提高到99.9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110.1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1.6%,基本实现各族孩子“能上学、想上学、上好学”。5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再次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第三,我们交出了“保护生态、提升绿质”的答卷。西双版纳的美,美在生态,美在绿翠。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动植物种类分别占全国的1/41/6,被称之为“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森林博物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双版纳一度出现大面积毁林开荒,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调研西双版纳时,多次强调,要保护好自然资源,保护好森林,保住青山绿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把“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民族传统朴素生态观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制定“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森林资源保护条例”等20多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党的十八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田林湖草沙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湖长制”“林长制”,出台巩固种茶毁林整治成果“十条”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十严禁”,实施热带雨林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22.862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22.2%,森林覆盖率提高至81.34%,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我们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和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成为全省唯一纳入水资源“绿区”管理的州市、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北回归线的“绿宝石”熠熠生辉,“最美中国雨林胜地”成为近悦远来的宜居家园、康养疗园、旅游乐园。

       第四,我们交出了“追赶跨越、经济翻番”的答卷。西双版纳是欠发达地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攻坚克难、接续奋斗,实现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历史巨变。全州经济总量从1949年的1394万元跃升到2020年的604.18亿元,七十余年增长了4334倍;人均GDP72元攀升到46619元,排名全省第7位。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全州经济总量以年均7.8%的增速,连续突破400亿、500亿、600亿大关。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结合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编制世界旅游名城发展总体规划和高质量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新业态培育等45个项目。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历史上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达到1.311。乳胶、茶叶、优质稻米、进口肉牛、热带水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历史性突破。勐海县成为普洱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全省茶叶“一县一业”示范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8万亩,引进云天化集团打造香米全产业链项目,实现了粮食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历史性突破。茶叶种植面积143万亩,干毛茶产量达5.6万吨,精制茶税收占到全省的71.4%,新建成雨林古茶坊、今大福等一批千吨级茶厂,从茶马古道上记载着“古六大茶山”的辉煌历史,到佛海实验茶厂开创中国机械化制茶先河,再到茶旅融合发展,西双版纳普洱茶“名重天下”的盛誉更隆。橡胶种植面积447万亩、干胶产量达31.2万吨,白炭黑湿法混炼胶、新型环保高分子高性能特种橡胶等新技术业内领先,从上世纪50年代冲破国外专家所谓“植胶禁区”的限制,开始发展橡胶产业,时至今日已成为全国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州市。

       第五,我们交出了“内通外联、坦途通边”的答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西双版纳虽然沿边,但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座跨江大桥,一度陷入出门行路难、过河争船渡的困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面开启打通内通外联的交通大会战,全州公路通车里程从1953年的183公里增加到9041公里,增长了48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油路通乡镇、行政村道路全硬化。西双版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2万人次,成为省内航线最多的州市机场之一,四期改扩建后年旅客吞吐量可翻一番;中老铁路(西双版纳段)通车在即,向北3个小时可达省城昆明,向南2个小时可到老挝的琅勃拉邦、4个小时到万象;澜沧江四级航道整治年内有望完工,可常年营运300吨货轮。昔日运输靠人背马驮、驿道上“山间铃响马帮来”已成为悠悠史迹。大交通引领大开放,如今的西双版纳成为全省同时拥有水、陆、空开放口岸的唯一州市,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增至6个,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正提速推进,中老双边现钞调运、国际陆路监管进行常态化运行,中老肉牛贸易正式开启,中老缅泰“四国九方”合作机制不断拓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和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影响力日益增强,正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从四面崮塞之地变成坦途通达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第六,我们交出了“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的答卷。民族团结进步是西双版纳的永恒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召存信和“末代傣王”刀世勋一起把象征领主权力的金伞献给了毛主席,并在“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誓词上第一个签下自己的名字,立志带领西双版纳各族群众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解放之初,省民族工作队按照“民族和睦,加强民族团结,清除历史造成的民族隔阂,工作稳步前进”的工作方针,帮助疏通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推动西双版纳在云南省第一个成立少数民族自治州,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政策,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大力实施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六大工程”,巩固边疆团结稳定、繁荣发展局面。全州先后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乡镇11个、示范(特色)村173个、示范社区8个、示范户1847户。景洪市等8家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7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西双版纳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如今的西双版纳,是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繁荣的魅力之地,各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余年的历史,是西双版纳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70年沧桑巨变,使西双版纳发展成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生态优良、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边疆。这让边疆各族人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加坚定了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对西双版纳州作出打造“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一城两区”精准定位,为西双版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这是西双版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新定位新目标,加压奋进、追赶跨越、破局突围,以更好更快的高质量发展启航西双版纳的新征程。下步,我们将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边防。坚持把强边固防作为最硬任务,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问题,筑牢思想防线,提高政治“三力”,增强斗争本领,须臾不放松边境的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筑牢组织防线,把千里边疆党建长廊建强;筑牢机制防线,把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工作机制运转好、运转活,特别是针对境外疫情蔓延的形势,要把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织密建强,坚决守住守好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

       二是抓生态。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最靓底色,把保护森林、保护雨林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全力实施雨林保护、雨林修复、雨林回归、林城融合、环境治理“五大行动”,守护好美丽中国雨林胜地。强化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改善、水质改善、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把西双版纳建成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的全国全省最美州市。

       三是抓开放。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最佳路径,抓住中老铁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性机遇,发挥“水陆空铁”四轮驱动的交通优势,以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依托,以浙商产业园为突破,加强通道建设、平台建设、口岸建设以及营商环境建设,创新边境贸易,推动跨境物流,探索跨境合作,扩大商旅文化交流,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云南对接南亚东南亚对外开放新高地。

       四是抓产业。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最实支撑,聚焦千亿产值文旅产业,百亿产值橡胶、茶叶、现代农业,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以建链补链强链推动特色产业体系转型优化。文旅产业,将着眼全域打造闻名世界的康养旅游名城的目标,按照“国际、生态、康养、智慧”的定位,尽快补齐一批高端住宿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创建升级一批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旅游特色小镇,推出一批以“雨林、田园、茶园、果园”休闲度假、生态康养为特色的旅游新业态,加快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整合区建设,推动文旅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橡胶产业,将在“深”字上作文章,引进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性能胶和乳胶制品,加大特种橡胶新材料研发力度,积极发展高附加值橡胶制品,推动橡胶产业由卖初级原料向终端产品转变。茶产业,将以打造世界一流茶产业为目标,加大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保护,加大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打造,以及精深加工提升。同时,加快“滇南粮仓”建设,抓好优质稻米全产业链项目开发、西南最大的糯玉米品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动进口肉牛屠宰和精深加工项目达产达标,打造全国牛肉产品供保基地。

       五是抓团结。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为抓手,全力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工程,用三年时间打造10个示范乡镇、100个精品示范村、500个美丽村庄,在依法治边、富民兴边、文化润边、友好睦边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六是抓党建。坚持把党建作为破局突围的关键之举,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抓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教育中汲取力量,不断筑牢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争做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忠实传人”。抓思想解放,摈弃“等靠要”的思想和“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陈规陋习,跳出条条框框限制,突破各种约束牵绊,大胆闯、大胆干。抓作风转变,树立“以一流的工作理念用心谋事、以一流的工作标准用情做事、以一流的工作状态用力干事、以一流的工作效率用劲落实”的标准,以“马上就办”“今天就办”的效率意识抓落实、推工作。抓激励奖惩,旗帜鲜明树立实干实绩的导向,大胆提拔重用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责,真干、实干、苦干、善干的干部,用好用活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尽责的干部负责,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干事创业环境。努力使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状态提振、工作提神、落实提速、效果提质”。

       西双版纳是“天赋异禀之地”,风光无限;是“文化璀璨之地”,魅力无限;是“对外开放之地”,潜力无限;是“奋勇争先之地”,活力无限。借此机会,我诚挚邀请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坐客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创业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党组成

员 徐健斌 答记者问

       感谢新华网记者对西双版纳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关心关注,我把我掌握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分享。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议对西双版纳的要求,保护好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从五个方面着力,久久为功守护好西双版纳这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一是在强化思想认识上持续用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全州党员干部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相得益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发力点,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持续用力。我们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以超常决心、超常举措、超常力度治理污染、净化空气、优化环境,深入查找大气环境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坚决遏制西双版纳州环境空气质量下降的势头。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研究,将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指标纳入政府统计指标体系,为准确及时掌握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和碳交易市场建立提供基础条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遏制高碳高排放的旧动能,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澜沧江流域为主线,突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以水生态修复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排查,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提升城镇(农村)“两污”治理水平,加强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提高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翻身仗”,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区域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严格落实交通、建筑施工、工业企业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切实改善声环境质量。

       三是在生态保护修复上持续用力。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管控,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质量底线,以“十四五”规划实施为契机,实施雨林保护行动、雨林修复行动、雨林回归行动、林城融合行动、环境治理行动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布局,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依法加强对州内澜沧江水系、林草、河流、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持续实施热带雨林保护规划和行动计划,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加大对外生态环境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和服务绿色“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老跨境生态保护合作探索,完善合作模式,切实提升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共建边境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茶园、环境友好型胶园、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胶还林、陡坡地治理等生态工程。持续巩固打击种茶毁林专项行动成果,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重拳打击整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天然林资源只增不减。

       四是在特色生态产业体系上持续用力。西双版纳州将着力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在重点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强旅游产业,做深橡胶产业,做优茶产业,做大肉牛产业,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时代特征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积极鼓励与生态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人才、资金等向基地集聚,促进生态经济产业基地向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支持中小型生态经济产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采取市场化方式建设一批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的“双创”示范基地。

       五是在传承生态文化上持续用力。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大力传承和弘扬雨林文化、普洱茶文化、傣医药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让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深入人心。不断创新生态文化传播载体,创作编印各族干部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科普读物,大力宣传普及、传播推广西双版纳生态文化故事,促进多种文艺形式与生态文化结合,让各族群众充分体验、广泛接受民族优秀生态文化理念。全力配合办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相关活动,力争高标准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复审,积极推进“全球环境基金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框架项目云南示范西双版纳试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生态文化交流,搭建开放多元、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扩大对外文化传播交流渠道,大力传播美丽中国、美丽云南、美丽西双版纳建设成效。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常委、勐腊县委

书记,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党工委书

记、管委会主任,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

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赵刚答记者问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中国新闻社记者对这个问题的关心关注。

       西双版纳州与老挝、缅甸接壤,毗邻泰国。从西双版纳出境的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被誉为“东方多瑙河”。随着中老铁路即将建成开通,西双版纳州将同时拥有水、陆、空、铁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成为连接国内强大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的重要节点和开放前沿。

结合这些优势,我们将着力提升西双版纳在“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力争成为推动云南陆海内外联动、多向互济的高水平开放引领带。具体来讲,我们将从六个方面推进沿边开放示范区建设。

       一是加快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我们正在构建水、陆、空、铁“四轮驱动”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力求以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高效衔接。建设客货运铁路网。全力保障中老铁路西双版纳段如期建成通车,力争开通景洪至昆明城际直达列车。推进景洪至勐海国铁I级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力争景洪至勐海经澜沧至临沧铁路列入沿边铁路规划。构建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推进“三出州、四出境”大通道高速化,实施沿边高速公路孟连至勐海、勐醒至江城至绿春段和远关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勐海至打洛高速公路年内开工。开展景洪(绕城)至勐龙(240界碑)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加密民航运输网。加快西双版纳机场四期改扩建,推进勐腊运输机场、勐海通用机场建设。争取开通更多航线,形成覆盖全省、通达全国及部分国家的民用航空网络。提升国际水运能力。加快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二期整治,推进国际航运便利化,完善景洪港勐罕码头和关累港基础设施。

       二是加快构建铁路经济带立体化开发新格局。发挥铁路站场的枢纽作用和主城区综合交通优势,推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重点聚焦进出口加工制造、商贸物流、康养文旅、国际金融等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铁路经济带重点区域集聚形成康旅文化超千亿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绿色制造、特色生态农业等一批超百亿产业集群。

       三是充分发挥“两区”平台作用。我们将更加主动地服务并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中老经济走廊建设,以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为主阵地,以推动滇浙合作浙商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积极融合双方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生态建设、旅游资源、边境口岸优势资源,在园区品牌、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成为滇浙产业合作示范区、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先行区和边境地区发展样板区。

       四是加快争取政策支持。我们积极研究中老合作区所需配套政策。围绕产业合作发展的重大任务,借鉴国内成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成功经验,密切协同老方,在中老合作区探索实施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主线的特殊政策,重点围绕人、货、币、票等跨境流动方面开展研究,力争推动形成特定领域下跨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便利流动新格局。

       五是加快打造开放合作新产业。我们将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开放合作,扩大外贸规模,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州口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5 年,口岸进出口总额达80 亿美元以上。打造千亿级物流产业。加快建设西双版纳(磨憨)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和西双版纳空港型省级物流枢纽,力争早日建成我国联通中南半岛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到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核心项目基本建设完成,到2035年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打造全国最优进口肉牛生产加工基地。保持磨憨口岸(勐满通道)、景洪勐龙(240 通道)进口屠宰用肉牛指定口岸试点项目健康发展,推动该项目进口肉牛屠宰和精深加工达产达效。

       六是增强对外辐射影响力。我们将着力塑造高质量的澜湄区域国际会展之都,推动“澜湄贝叶文化走廊”交流合作,共建澜湄区域文化中心,提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西双版纳边境旅游贸易交易会影响力。支持更多企业和组织走出去参与周边国家地区经济、民生和公益事业建设;加强边境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吸引更多东南亚国家学生到西双版纳学习深造;加强中老、中缅边境传染病防治合作交流,提升中老跨境医疗卫生服务合作体建设水平。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常委、州委

统战部部长,州政协党组副书记 

李志恩答记者问

       感谢人民网记者对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注和关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省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州。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全州长期保持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作为民族工作的总任务,推动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铸牢”方面: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不断夯实。我们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体制机制,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大力实施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六大工程”。深入开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持续抓实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不断巩固。抓脱贫谋福祉,五年来西双版纳州累计投入财政专项和涉农整合资金34.45亿元,全州2个贫困县摘帽、6个贫困乡退出、92个贫困村出列、5个“直过民族”全部整族脱贫,是全省率先实现整州脱贫的州市之一。抓生态固根基,我们不断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1.3%2017年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抓项目补短板,我们强力推进交通、航空、水利、能源、通信和城乡公共设施等骨干项目建设,光纤进村基本实现全覆盖,30.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抓民生强弱项,我们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深入推进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边境小康村建设和“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1位、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6位。

       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不断强化。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016年,西双版纳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景洪市等8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7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07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和州级示范单位。

       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力量不断凝聚。我们把保护、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歌舞乐展演、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活动,讲好西双版纳民族团结故事,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发展。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保护项目42个,建设了一批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和一批民族文化示范基地,全州“三馆一站”覆盖率117.4%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贝叶经全集》等一批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精品书籍相继出版,掀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高潮。

       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不断完善。我们先后制定颁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和14个单行条例。积极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社区(村、生产队)划分为6398个网格,建成“一站式”社区服务站37个,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挂牌成立,基层治理能力得到大力提升。

       下一步,西双版纳州将以五个“着力”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一是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将深入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宣传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建设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研究基地;全力争创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不断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二是着力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支持散居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加快发展。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加快边境中心集镇建设,在全州 13 个沿边乡镇 48个沿边行政村全面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和产业培育。

       三是着力建设美丽家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有效对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开展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积极参与“中国民族和美乡村”建设和“民族之家”创建。

       四是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举办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造创新。

       五是着力增强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着力提升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能力,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切实保障各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

州长 赵家信 答记者问

       这位记者朋友们提的问题由我来回答。20215月,省委、省政府西双版纳现场办公会要求,西双版纳要锚定目标、坚定信心,努力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名城。具体来讲,我们将重点抓好九项工作。

       一是聚焦规划引领抓链长制专班推进。实施“1+N”世界旅游名城发展规划体系,“1”就是《西双版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N”包括《世界旅游名城发展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紧紧围绕“三条控制线”进行重点景区、重大文旅项目规划修编,形成符合现代文旅发展规律的规划体系。同时,建立链长制工作推进专班,为世界旅游名城发展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布好局、落好子。

       二是聚焦市场主导抓市场主体。突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大力实施“五大计划”,壮大我州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实施文旅品牌创建计划,力争望天树、野象谷成功创建5A级景区,积极创建勐巴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告庄西双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景洪市、勐腊县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规上旅游企业倍增计划,建立临界企业达规培育库,针对性引入规模大的文旅企业。实施景区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着力打造124A景区二次消费热点。实施景区生态旅游体验项目提升计划,让游客深度体验生态旅游。实施“智慧西双版纳”计划,加快“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积极建设“西双版纳智慧旅游园区”。

       三是聚焦要素动力抓旅游新业态。紧紧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大力创新旅游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有针对性地推出定制游、自驾游。不断开发和拓展体验式旅游,大力发展“旅游+”、“+旅游”,不断满足游客差异化、多元化旅游需求。补齐一批高端酒店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创建升级一批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旅游特色小镇,推出一批以“雨林、田园、茶园、果园”休闲度假、生态康养为特色的旅游新业态。

       四是聚焦项目支撑抓精准招商。全面梳理产业链重要环节、重点项目,找准薄弱环节,补齐发展世界旅游名城短板。建立健全产业项目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的思路,鼓励景洪国际医疗先行区等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康养旅居项目投资兴业。吸引国际一流市场主体投资主题公园、半山酒店,推动产业链项目争取成为省级重大项目。组织产业链招商,不断引进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

       五是聚焦投融资服务抓基金平台建设。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设立世界旅游名城发展基金,依托国有控股公司作为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的重要平台,在景区资源整合和运营、旅游资本运作、旅游投资运营等领域上主动作为、实现突破。

       六是聚焦营销载体抓国际化。实施西双版纳“美丽中国雨林胜地”品牌推广工程,建立营销推广体系,出台奖励措施。推进国际航班奖补,策划国内外系列营销推广活动。推进城市和景区景点标识标牌国际化。定期举办国际性文体赛事活动,重点提升泼水节、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深度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旅游资源,让东方多瑙河大放异彩。深化与澜湄流域国家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七是聚焦绿色生态底色抓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把西双版纳全域建设成为自然保护地,大力推进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公园、澜沧江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在景洪市已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推进勐海县、勐腊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八是聚焦服务质量抓康养旅居。建立覆盖全域的康养服务产品体系。依托傣药南药传统优势,以“健康管理及康养医疗”服务项目作保障,建立全域化的“床位健康护理”体系,使度假旅居变成健康管理。形成全域的“城市旅居”“康养度假”“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加大“30天无理由退货”工作力度,引导企业文明经营、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游客文明旅游。

       九是聚焦示范带动抓跨境旅游。以中老铁路开通为契机,推动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构建“资源互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产品共推、市场共管、企业共赢”的双边、多边互利互惠交流合作新格局,强化“东南亚、西双版纳旅游一体化”的市场效应,形成“跨境旅游”的“互免”和“同步落地”的特征。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建设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世界旅游名城建设之路,全方位展示西双版纳自然生态之美、地理气候之宜、民族风情之韵、康养旅居之地,秉持“西双版纳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西双版纳”的理念,突出“国际、生态、康养、智慧”的特征,真正建成享誉中外的世界旅游名城。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