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沧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

作者:赵嘉 李婵娟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时间:2021-06-22 04:20:16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邱琬婷 彭建清 夏万举 特约记者 李俊 刘宝昌 杨程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

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环球在线新闻头条报道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五场—临沧市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临沧市委主要领导和临沧市的相关领导,向大家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临沧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回答记者朋友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临沧市委书记杨浩东先生;

       中共临沧市委常委、临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熙先生;

       临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贵祥先生;

       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何强宇先生;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党委书记赵冬丽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临沧市委书记杨浩东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临沧市委书记

杨浩东发布新闻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向大家报告和分享建党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发生的沧桑巨变。我代表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和临沧各族干部群众,向各媒体和各位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临沧的关心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临沧地处祖国开放前沿,是绿色之城、著名茶乡,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一个缩影。回顾百年奋斗史,临沧和全国全省一样,在党的领导下,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书写了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光辉篇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很多大事,推动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临沧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临沧的交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临沧的城乡面貌和干部群众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支撑临沧跨越发展的“四梁八柱”初步形成。

       回首过去,临沧所取得的系列成就,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光辉照耀边疆的结果,都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总的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话,临沧的所有精彩,是习近平总书记伟大理论和边疆实际有机结合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旗帜,是照亮我们奋勇前行的光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工作更加具体、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更加鲜活的“云南方案”,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深厚感情、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对云南工作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后,感到非常兴奋,觉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似乎就是对临沧说的,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我们用了一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指示、要求,严丝合缝符合临沧实际,好像习近平总书记亲眼看到了临沧的实际情况,研究和琢磨了临沧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亲自为临沧量身定做的。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解剖世界的“刀子”、打开世界的“钥匙”,不断学习、研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理论和边疆实际结合起来,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思想解读临沧、谋划临沧、发展临沧,解决临沧问题,创造“临沧精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内涵,理清了临沧“三个阶段性特征”的发展实际,理清了临沧“两次跨越”的现实选择,理清了临沧“三个定位”的使命担当,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50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21亿元,年均增长8.3%;人均GDP2015年的2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4万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6%,投资增速连续五年排在全省前列。

       我们认为,临沧发展所取得的所有成就,是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结果。如果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伟大指引,临沧的经济社会就不可能取得这样激动人心的发展,我们的工作就会十分平庸、没有看头;如果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我们也不可能理直气壮地讲对缅开放,成为云南“五出境”大通道之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指明方向、点亮灯塔、照亮道路,我们就不可能创造这么多的“临沧精彩”,就不可能实现临沧的“第一次跨越”。

       第二句话,临沧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党领导边疆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篇章。临沧是云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在党的领导下,1950年,临沧各县相继获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佤、拉祜、布朗、傈僳、德昂、景颇6个“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缅宁专区成立;1954年,“缅宁”改称“临沧”;1970年,“临沧专区”改称“临沧地区”;2003年,国务院批准临沧撤地设市。

       抚今追昔,让我们更加懂得敬畏。回望历史,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已经走过了10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大革命时期,外出求学的临沧进步学子最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19年,凤庆人罗稷南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在白色恐怖下翻译出版首部中译本《马克思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临沧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投身到抗日救国斗争中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临沧各族群众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胜利,赢得了临沧解放,建立了新政权。

       一路走来,临沧各族人民始终紧跟党的旗帜,在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道,团结奋斗,开拓前进,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各民族从衰落到扭转命运、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十三五”末,全市9.4万户3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千百年来困扰边疆人民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大临铁路提前建成通车,昆明经玉溪至临沧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临沧成为云南第四个同时拥有飞机、动车、高速公路的州市,货物一天内可抵达全国主要城市;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甘蔗、核桃全产业链发展成效明显,国际澳洲坚果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和“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两个国际组织秘书处落地临沧;以人的清单、物的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开启了乡村振兴的“临沧实践”,“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实施,乡村旅游稳步启动,沿边小康村建设成效明显;毫不松懈以企业、文化、地方、民心“四个先行”推动对缅开放“五通”,援建缅甸滚弄大桥项目开工建设,清水河口岸联检楼迁址新建加快推进,首次在缅甸腊戍市成功举办缅甸(腊戍)中国(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高考成绩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成为国家经验;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大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30万人,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兜底保障网进一步筑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我们取得了喜人的成就。绿色能源方面,我们建成小湾、漫湾、大朝山3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722万千瓦,全市电力总装机达890.07万千瓦。绿色食品方面,我们建成高原特色产业基地2200万亩,乡村人口人均产业基地达15亩以上,现有茶园面积167万亩,产量15万吨、全省第一;临沧坚果面积263万亩,产量4万吨,世界第一;核桃面积800万亩,产量51万吨,全省第二;甘蔗面积150万亩,年产甘蔗600万吨,全省第一。健康生活目的地方面,临沧虽然不像昆明、大理、丽江等地,没有世界级的、非看不可的景点,但气候海拔生态适宜于人居,山川村寨民族风情处处美丽。目前,我们已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旅游名镇2个、名村8个,省级美丽村庄25个,正在建设旅游示范村102个。

       回望历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临沧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幸福生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临沧今天的大好局面,更不会有临沧美好灿烂的光明前景。

       第三句话,临沧的大好局面,是一幅“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画卷。一直以来,临沧始终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发展前进。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把自己作为“党的光辉照边疆”的使者、责任人和实践者,把每一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党的光辉照边疆”的平台,把中央、省支持的每一个项目作为“党的光辉照边疆”的载体,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行各业、村村寨寨、千家万户,让“党的光辉”一览无余地照到边疆各族人民的心坎上,边疆大地展现了“北京边疆紧相连、领袖人民心连心”的生动局面。

       1949年9月,临沧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云县地下党支部成立,临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邓炳荣夫妇等大批革命先烈用青春和生命,换来临沧人民革命的最终胜利。1960年,沧源自治县班老等地顺利回归祖国,生动地诠释了边疆人民“我们决心跟着毛主席、共产党,与毛主席、共产党同死同活”的坚定信念。1965年,“班洪四大嫂”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兴起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服务行业学‘班洪四大嫂’”的热潮。改革开放以来,临沧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涌现了“一门两忠烈”的张从顺、张子权父子,中缅边境上的“活界桩”毕世华,“一家三代齐驻村”的毕起美,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曾绍成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拓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党的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6411个、党员122372名。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持续巩固拓展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成功处置“2·09”、“3·06”等边境突发事件,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边疆稳定、边境安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族干部群众不折不扣落实“五个管住”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打好边境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全省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应有地贡献。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只要我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就能进一步教育、引导、塑造各族群众热爱党中央、热爱习近平总书记,维护核心跟党走,汇聚听党话、感党恩、颂党情、跟党走的强大正能量。

       在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光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启“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关键时刻,51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临沧现场办公会,赋予临沧要“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这是省委、省政府创造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抓手和“临沧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临沧的发展上升为全省的战略,乃至国家的战略,必将推动临沧“十四五”以及未来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期,使临沧的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走向了更大、更高、更广的平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我们坚信,只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定不移把省委省政府临沧现场办公会为我们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项目干出来、干出成效,我们就能干出一个更加辉煌、非凡的“十四五”,彻底改变临沧,创造一个全新的临沧。完成这个光荣而巨大的任务,必然会面对无数巨大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开拓创新、破解难题,坚定不移、坚决斗争,突出开放这个首要,大干产业这个核心,扭住项目这个关键,坚持一流这个标准,实现跨越这个目标,抓机制、抓办法、抓责任,全力以赴建设“三个示范区”,努力把临沧干成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示范区。

       记者朋友们,临沧是一座有理想、有雄心壮志的城市。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习总书记、遵从总书记、爱戴总书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更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临沧有我,不负临沧”的责任担当,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奋力创造更多“临沧精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临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赵贵祥答记者问

       经过5年的不懈奋斗,到2020年,临沧市9.4万户36.9万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县(区)全部摘帽,困扰临沧人民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重点抓了3件事情:

       一是抓监测帮扶。我们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特殊困难户,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一周一监测、一月一调度,开展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今年以来,全市摸排认定“两类人员”7392249人,通过精准帮扶消除风险255789人,剩余的4841460人,正在一一落实帮扶措施。

       二是抓巩固拓展。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狠抓责任和工作落实,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今年以来,全市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亿元,着力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产业帮扶全覆盖、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低收入人口就业培训全覆盖工作。目前,全市有产业发展条件的8.62万户脱贫户全部建立起了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87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28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578个、占66%,最高454.16万元);脱贫人口务工15.54万人,完成2021年度目标任务的105.33%

       三是抓有效衔接。我们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有效办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抓实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破局开篇,开展了“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了城市、乡(镇)集镇规划建设范围以外的6511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在此基础上,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选定500个示范村,发挥政策示范、机制示范的引领作用,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为重点,带动全市7500多个自然村全面整治,形成一批美丽村庄与鲜花盛开的村庄。

       省委省政府临沧现场办公会要求临沧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我们研究出台了《临沧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了7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634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5个方面着力,并做出示范,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乡村振兴的“临沧经验”。

       一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做出示范。通过建好用好“一平台、三机制”,实现四个全覆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是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上做出示范。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茶、果、糖、菜、牛”全产业链建设发展。到2025年,实现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三是在乡村建设行动上做出示范。巩固提升“万名干部规划家乡”成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统筹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

       四是在乡村治理上做出示范。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以积分制管理推动“自治”、以全域网格化管理推动“法治”、以感党恩教育推动“德治”、运用智慧化手段推动“网治”,高质量推动乡村治理水平。

       五是在农业设施化上做出示范。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重点任务为抓手,全力推进农业设施建设。到2025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以上,主要产业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形成一批观光休闲农业。

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何强宇答记者问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简要做一个回答。临沧山好、水好、空气好、村庄好、气候好,具有国内外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0.2%,年均气温18.5℃,97%以上的空气优良率,拥有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当前,临沧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高速公路、铁路进入临沧,临沧到省会城市和周边城市通达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临沧乡村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临沧现场办公会和临沧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抓住云南省打造“三张牌”、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等重大机遇,围绕临沧“乡村振兴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定位,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为方向,以绿水青山为形、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打牢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把临沧建成国际国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打造:

       一是围绕“国际化”,做好一流策划规划和招商推介。邀请国际国内一流规划团队,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后现代化理念做好临沧旅游发展和重大项目的策划规划。深入推进与昆明、大理、丽江及周边州市旅游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和旅游文化知名品牌企业,全面参与临沧旅游产业的建设发展。

       二是围绕“高端化”,加快补齐要素短板。开发高端乡村旅游产品,持续推进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景观化建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活“生态”“茶旅”文章,开发一批旅游新业态项目。加快推进佤山凤城旅游城市综合体建设,推进沧源、临翔、双江、耿马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五星级酒店建设,到2025年,争取全市建成10家五星级酒店、15家半山酒店,50家精品民宿客栈。同时,抓好临沧美食品牌打造以及旅游厕所建设等要素提升,不断补齐临沧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网、厕”8大要素短板。

       三是围绕“特色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以“寻找临沧最美丽村庄”为营销引爆点,持续开展“寻找临沧最美丽村庄”活动。提升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沧源“摸你黑”狂欢节等特色节庆,打造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演艺产品,提升《族印司岗里》《大美临沧之旅》《勐相耿坎》等文艺精品剧目,使临沧乡村旅游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增强旅游体验感。

       四是围绕“智慧化”,全力推进智慧乡村旅游建设。以建设智慧乡村旅游大数据平台为抓手,推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民宿”“智慧餐饮”“智慧厕所”“智慧投诉”等数字化建设。到2025年,争取打造创建40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示范村,为游客提供最便捷的旅游攻略和高品质服务。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临沧人民正敞开博大的胸怀喜迎天下客,共享青山绿水,用旅游体验美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世界佤乡好地方、避暑避寒到临沧!临沧欢迎您!

中共临沧市委常委、临沧市人民

政府副市长沈熙答记者问

       2019年56日,国务院批准临沧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通过两年的努力,示范区建设取得多项成效总结下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任务。2020年,示范区建设的30项目标已全部完成,可持续发展理念显著增强,部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摸索了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临沧市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摸索了一系列适合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发展模式,例如,推进云县县域医共体改革,并以数字化手段强化其管控力度实现医疗成本的大幅下降和运行效率的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全国学习推广的医改方案,再例如,以“三步走”(以“四个清单”摸清家底、以“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破局开篇、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三套体系”(道路、组织、村庄)和“五种形态”(产业支撑、文旅融合、人口聚集、口岸和边境贸易、睦邻友好)为引领率先推进沿边小康村建设,为边疆多民族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和强边固防开辟了有效途径,成为全国示范典型;还有创新蔗糖产业运作形态,形成了“一根甘蔗吃干榨尽”的绿色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特色资源转化利用能力明显提升,等等。

       三是取得了创新发展的切实成效。我们深化与全国24所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建成了诸如国家级坚果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柔性引进院士及专家团队18个、教育和医疗卫生团队35个,名校长、名师和知名医疗专家300余名,组织了普洱纯造、金线莲组培、高岭土制备等45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重大科技成果39项。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临沧现场办公会精神,以创新推进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深入落实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重点任务,有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坚持不懈强化生态保护,聚焦创新驱动,开展信息化赋能;二是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推进科技入沧,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全面提高特色资源转化能力;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临沧工业园区升级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建设;四是加强与全国其他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横向合作交流,做好典型经验总结提炼,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操作的“临沧模式”,讲好“临沧故事”。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党委

书记赵冬丽答记者问

       班老乡位于沧源县西部,国土面积172.69平方公里,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2.12千米,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绿色明珠,是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主战场。班老地区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佤族人民具有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光荣传统。在近现代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中,从189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迫清朝廷签订第一个涉及中缅边境问题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开始,班老人民围绕主权归属问题,进行了长达66年的不屈不挠斗争,期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斗争,至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政府友好签订中、缅边界协定,班老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回归祖国,留下了人和土地一起回归的历史壮举。20世纪60年代末,沧源创办“班洪饭店”,武国馨、罗灿珍、李帮秀、李秀莲四位妇女把“班洪饭店”办成了“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班洪四大嫂”的代表武国馨还参加了新中国成立21周年庆典和国庆招待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7010月,人民日报报道了“班洪四大嫂”的事迹,在全国掀起了“向班洪饭店学习”的热潮。

       曾经,佤族同胞在深山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刀耕火种,常年缺粮饿饭,吃不饱、穿不暖,住茅草屋、叉叉房,遭遇灾祸、疾病全靠祈祷和祭祀。班老回归前,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所医院,没有一所学校,没有一座电站。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班老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各族群众发扬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班老乡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60年,建成了第一个卫生所,1963年,建成了第一所小学,1972年,有了第一个大学生,1978年,修通了公路,2016年,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让佤族与各民族一起走上了幸福之路!党的关爱,把阿佤山与北京的距离拉得更近,把佤族人民与党中央紧紧连在一起!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整合社会力量,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整乡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17.28%降至0,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越。如今,佤族群众住进了安居房,用上了电器和4G网络,硬板路通到家门口;孩子们在学校吃上营养餐,一批批大学生走出了阿佤山;村村寨寨有卫生室,人人都有医保,佤族同胞看病不再难。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182.28元,较1960年回归时的60元翻了203倍。走进阿佤山、走进班老,到处是洁净美丽的村庄,到处是群众大干产业的身影,处处是加速建设美丽家乡的生动场面,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脱贫后,走出农村的公职人员又回到各村各寨,规划建设美丽家乡。我们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护好青山绿水,发展绿色产业,打牢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佤山各族儿女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设幸福美丽和谐佤山,让阿佤人民永唱新歌。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