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这十年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推动红河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宝昌 杨成林    来源: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时间:2022-09-06 21:12:49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邱琬婷 特约记者 王胜 徐彦 李俊江 刘宝昌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在线新闻焦点报道  9月5日,“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七场:新型工业化专场发布会在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由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新闻与传播管理科科长魏道俊主持。

发布会上,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伟作主发布。他向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红河州是云南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一直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红河工业发展,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工业总量逐年增长、体量持续扩大,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新旧动能转化步伐加快、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十年来,我们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更加稳固。一是工业总体实力显著提升。坚持把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确保工业发展汇聚新动能,增速换挡不失势,工业经济增速保持中高运行。目前全州拥有34个工业大类、85个工业中类、135个工业小类,工业基础好、产业体系全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持续提升。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411.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47.7亿元,增长1.86倍,年均增长10.2%,工业占GDP的比重达27.3%,对全州GDP的增长贡献率达44.6%。二是工业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按照“培育扶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导促进一批”工作思路,持续实施州级新增企业奖励补助及上台阶奖励政策,大力引进培育市场主体,全力促进“休眠企业”恢复生产,不断壮大全州工业经济主体总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213户增加到2021年的479户,净增266户,增长2.25倍,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达160户,其中超百亿元的有4户。

十年来,我们着力夯实工业基础,发展后劲更加强健。一是创新驱动更强劲。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发展方式上正逐渐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云锡锡冶炼、云锡锡化工、鑫联环保、云南解化等多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等方式,生产技术及工艺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水平。截至目前,全州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户、州企业技术中心34户。二是基础平台更完善。多方筹集资金,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开展园区优化提升工作,园区服务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优化。继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之后,又成功申报获批自贸区红河片区,园区聚焦效应和示范功能不断彰显。截止2021年底,全州工业(产业)园区共建成各类标准厂房166.8万平方米。2021年,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8.26亿元,较2012年增加330.59亿元,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9.42%。三是项目支撑更有力。建立州(县市)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推行“会议协调、并联审批、互不前置、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破法规破常规”全力推进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共实施省级“3个100”工业项目118个,以晴、惠科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造和定义红河州发展新速度。十八大以来,全州工业投资年均增长9.3%。

十年来,我们着力建设新型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做优存量与做强增量并重,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聚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一方面,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烟草、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抓紧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传统产业增长新动能。累计淘汰炼铁产能9万吨、铁合金产能18.5万吨、焦炭产能95万吨、水泥产能92.5万吨、粗铅产能47.65万吨。云锡锡冶炼、红河卷烟厂两个投资30亿元以上的易地技改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开远化工园区即将开工建设,有色、烟草、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将持续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实施“腾笼换鸟”,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实现高速发展,占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3.2%提升至24.9%,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3户,总产值达369亿元。烟草“一枝独秀”的局面得到改观,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占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0.8%降至26%;非烟工业增加值总量从283.5亿元左右提升至594.2亿元,占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68.8%提升至79.5%,已成为拉动全州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引擎。

十年来,我们着力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深入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不断优化提升发展环境。一是资源综合利用规模逐步扩大。全州共有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19户,骨干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效益不断提升。2021年,全州共有规模以上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企业8户,规模以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数量占全省45户的17.8%,全州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约为60%。三是绿色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红塔蓝鹰纸业有限公司、蒙自矿冶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云天化红磷复合肥料、恒林化工高浓度复合肥被评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建水工业园区被评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四是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建设完成6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全面关停和取缔152家分散在工业园区外的豆制品加工企业。五是节能降耗取得较好成绩。全州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2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为1.770吨标准煤/万元,较2012年累计下降12.62%,全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持续下降,与红河州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放缓。

十年来,我们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突破千亿,民营经济占比不断提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为主线,建立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协调服务机制,聚焦“去痛点、破难点、通堵点”,更加精准高效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实施微型企业、“专精特新”成长型中小企业、民营小巨人培育三项工程,开展“双培双优”行动行动,持续用力优化营商环境,用心用情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民营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2年317.7亿元增至2021年1486.93亿元,突破1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速达1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35%增加到2021年54.2%,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位居全省前列;民营经济主体数量从2012年12.53万户增至2021年30.89万户。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4户、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74户、州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云锡机械和云锡锡化学品2家企业成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云南振兴实业、蒙自矿冶等7家公司进入“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名单;云南振兴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乘风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进入“云南省制造业20强”名单。全州不断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个、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个。

十年来,我们着力推动数智赋能全州发展,信息化基础进一步夯实。坚持以需求及应用为导向,不断加快布局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市区深度覆盖,县城和乡镇重点区域全面覆盖,边远地区一网托底的信息网络格局。积极推进新型应用场景运用,推动信息技术为教育、医疗、交通、工业等领域赋能、赋智。目前,全州5G用户数达151.66万户,累计建设开通4G基站17301个、5G基站3591个,实现蒙自、河口主城区,其余县市城区核心区域,自贸区、综保区及经开区、中职以上院校、二级以上医院、全州所有4A、5A级景区、全部特色旅游小镇等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光缆建设总长度(皮长)达21万公里,城区和乡镇光缆通达率达100%、农村达98.5%,城区、乡镇、农村网络覆盖率均达100%;边远农村地区网络覆盖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49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5G基站建设已全部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搬迁项目通过构建云数据中心、物联网、ESB集成平台,实现柔性化、精益化及智能化生产,成为国际一流的卷烟生产系统;润鑫铝业电解铝智能制造技术开发应用及智慧工厂建设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及云南省工业互联网“三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

采访中,姜伟表示:今后几年是我州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举足轻重。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和州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州委“13568”工作思路,推进工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着力提高工业在全州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红河州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布会期间,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海江,云南锡业分公司经理唐都作,云南惠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监邹迪华,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化工分公司副总经理马文亮分别就中国网、云南日报、云南经济日报等媒体记者提出的问题: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我州的一些工业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请问当前为扶持和服务工业企业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布中提到云锡锡冶炼易地技改项目已顺利竣工投产,请问公司是如何通过易地搬迁来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惠铜新材料公司作为新兴产业的企业代表,请介绍一下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公司产品或工艺拥有哪些先进技术?请问解化搬迁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的进展如何?项目建成后能带来什么效益?一一作了回答。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