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新闻焦点报道 按照市委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的安排部署,全市推行“一线工作法”,上下开展“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听取企业家意见、听取服务对象意见“三个听取”行动,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昆明市市场主体、群众和企业的诉求和期盼。2022年9月7日上午,昆明市营商环境办联合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呈贡市级中心举办第三期“营商环境会客厅”,聚焦昆明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情况,邀请10家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召开座谈会,现场听取市场主体对昆明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答复并现场会办,切实推动企业反映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市纪委市监委、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市人大城环委、市政协人资环委等部门参加座谈会。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昆明市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堵点、痛点、难点”,在全省率先启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紧紧围绕“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四统一”,构建省、市、县统一的审批系统,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
一是统一审批流程。实施“减少审批事项和简化办事材料、下放审批权限、合并审批事项、转变管理方式、调整审批时序”等改革措施,制定《昆明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服务事项“一张清单”》,审批服务事项由原来151项精简至69项;将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服务事项所需材料进行整合,制定项目申报《昆明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张表单”》,编制完成各阶段办事指南,每个阶段只需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即可完成多项审批。2022年通过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理事项,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与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均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
二是统一信息数据平台。昆明市依托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各阶段涉及的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做到“系统之外无审批”。从2019年12月16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云南省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上线审批,现昆明市共有4584个项目、14212个审批事项实现了线上审批。
三是统一审批管理体系。实行一窗受理,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个窗口”,实现最多跑一次或不见面审批。将工程建设项目分类为政府、社会投资两大类16小类,全面实施分类审批。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审批阶段,各阶段实行“一家牵头、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率先在全省推出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1万平方米以下建筑高度不高于24米)的社会投资类办理建筑许可“一站式”审批服务,审批时间压缩至12个工作日以内。
四是统一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昆明市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各有关审批单位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手段,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平台,与省、市信用共享平台、“互联网+监管”互联互通,将企业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不履行承诺的失信行为记录在案,严格监管,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下一步,昆明市将采取“减、放、并、转、调”等措施,持续减证便民,推动更多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及容缺受理,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事项及证明材料一律取消,继续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理事项,提高审批效率。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快推进“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对拟选址的建设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查服务,通过业务协同,相关部门提出各专项规划符合性意见,生成具体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意见及其建设管控要求。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对社会小型低风险新建项目,企业在取得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且满足开工条件后作出有关承诺即可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