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闻报道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州专场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蔡祥荣主持新闻发布会
欢迎参加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红河州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脱贫攻坚系列发布第二阶段的第六场发布,将由红河州委主要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基层扶贫干部、脱贫群众代表介绍红河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先生;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李成武先生;
红河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红河州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龙刚先生;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主任张波先生;
绿春县平河镇党委书记李成昆先生;
蒙自市山里红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继和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昆明市和红河州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由中共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先生发布新闻,二是请记者朋友们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州委常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李成武答记者问,蒙自市山里红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继和答记者问,绿春县平河镇党委书记李成昆答记者问。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李成武答记者问
外交部自1992年定点帮扶金平县以来,始终心系边陲、情牵金平,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与我们二十八载同风雨,真帮真扶战贫困。2018年,王毅部长在红河州金平县考察调研时说:“脱贫攻坚战,外交部是你们的战友、是你们的同事,我们会同你们一起并肩作战,直到取得金平县脱贫的最后胜利。”寥寥数语,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红河州的脱贫攻坚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国家外交部、中信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始终与我们携手共进、并肩作战,为我们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献计献策、出钱出力、扶贫扶智,作出了无私贡献,与红河各族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措施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派出精兵强将同红河人民并肩战贫。6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历任主要领导带着党中央的关怀,多次不远千里,深入红河州贫困山区访贫问苦、考察项目、指导工作,不间断地选派37名干部扎根在红河州脱贫攻坚一线,与当地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红河当成“第二故乡”,为贫困地区攻坚克难注入新活力。如中信集团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员韩智慧同志,2015年来到元阳县新街镇,一干就是5年,先后在水卜龙、主鲁2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乡亲一道苦干实干,2个贫困村如期脱贫出列,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哈尼梯田的贴心人”,2020年荣获了“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中信集团投入特殊党费1500万元,实施134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了夯实基层组织堡垒。
二是投入真金白银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6年以来,6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聚焦红河州贫困地区短板弱项全方位帮扶,先后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85亿元,实施项目406个,强基础、扶产业,解困境、拓出路,精准助力贫困地区拔“穷根”。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模式,外交部成立“外交扶贫产业扶持基金”,注入744万元,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12个,发展黑木耳等产业,培育15名致富带头人,带动9000余名群众增收。兵工集团推动哈尼梯田“稻田养鱼”扶贫新模式,扶持农户发展稻田鱼3428亩,2571户农户从中受益。中信集团在屏边县打造20座家庭绣梦工坊,让贫困家庭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各定点单位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起“消费扶贫行动”。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在学校设立扶贫专柜,销售绿春农产品帮助贫困户增收;兵装集团通过节会展销、电商营销等方式,推动泸西农特产品走出“山门”。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消费扶贫行动”带动线上线下销售4500余万元,卖火了红河特色产品,不仅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更激发了特色产业活力。
三是开展扶贫扶志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帮扶中,中央定点扶贫单位还注重扶贫与扶志并重、“输血”与“造血”齐抓,采取一系列举措扶知识、扶技术、扶就业,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各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先后举办党政干部、致富带头人培训班135期,培训干部群众2.17万人次。外交部发起“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从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为金平县筹集善款1100余万元,资助934名贫困地区特殊岗位中小学教师,成为一个具有知名度、影响力的公益品牌。兵装集团实施“以车扶贫”项目,向泸西县带贫益贫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捐赠45辆长安汽车。同时,坚持“培训一批、就业一批,脱贫致富一批”的思路,投入1105万元,与泸西县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了一批名技能人才,先后向兵装集团旗下企业输送493名学生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52名。
因时间关系,我介绍的只是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帮扶工作成效的一部分,另外,沪滇扶贫协作、省级定点扶贫单位等都对红河脱贫攻坚给予了很大帮助,借此机会对他们的倾情帮扶表示衷心的感谢。
蒙自市山里红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继和答记者问
谢谢记者的提问。我是蒙自市西北勒乡山里红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土生土长的西北勒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讲一讲“石头缝里刨穷根”的故事和这些年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西北勒以前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穷在严重缺水、交通不便,穷在没有产业、思想落后。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比例达76%,全乡范围内没有一处溪流水源,放眼皆石头、地无三尺平,喝水靠收集雨水、庄稼收成靠天吃饭,严重制约家乡人民脱贫致富。2014年,全乡贫困发生率高达94%,村子里全是土坯房、茅草房,“西北勒”几乎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大部分家里没有水洗澡,没有钱买家具,乡里的男人讨媳妇都困难。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对西北勒乡脱贫工作十分关心,由州委姚国华书记挂钩联系西北勒乡,多次带队深入乡里和老百姓家里调研指导工作,嘱咐我们“有行动总会有改变”。几年来,在蒙自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西北勒乡党委、政府带着大家发扬不等不靠、苦干实干的“石头缝里刨穷根”精神,全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家乡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众的思想观念彻底改变了。以前,乡里很多村民安于现状、好吃懒做,晒着太阳,等着政府帮助,有的一大早就喝得醉醺醺的,也不去干农活,觉得大家都一样,穷点没什么丢脸的,看不到村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脱贫攻坚以来,通过乡上的干部反反复复给群众开会,一个个挂包干部苦口婆心给每一户贫困户做思想工作,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做示范,想尽一切办法发动贫困群众,激发脱贫动力,树立“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意识。慢慢的,老乡们认识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与其苦熬,不如苦干,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才是出路。乡亲们便行动起来,互帮互助建新房,投工投劳拉水管、修产业路,外出务工、栽烤烟、种苹果、贷款养起了新品种的肉牛。现在,大家成天都在果园里、牛圈里、工厂里忙得热火朝天。
二是“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了。用水难、行路难一直是西北勒发展的最大难题。脱贫攻坚以来,党委、政府投入近2亿元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扩建提升通乡公路,大大缩短了到市区的车程,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成乡村公路数十条,每个自然村都通了硬化路,每个果园都通了产业路,实现了从原来的无路可走到现在村村通硬化路的历史性转变。又投入上亿元实施了提水工程,现在西北勒山上随处可见水池、管道,“百年水困”难题得到根本解决,全乡29个自然村近万人全部喝上了干净的水,“西北勒人一生只洗3次澡”的笑话成为历史。种苹果再也不愁水了,这片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是群众腰包越来越鼓了。以前,玉米、地谷是主要农作物,常年广种薄收,没有支柱产业。脱贫攻坚以来,党委、政府引进万寿菊加工厂,发展订单式种植万寿菊,大力扶持“明白人、带头人”带动群众发展苹果产业,发展烤烟连片种植,群众的收入增加很多,我家亲戚收入多的每年有十多万,最少的也有五六万。特别是苹果产业,在党委、政府的扶持、推广下发展的很好,通过补助农户苹果苗、培训种植技术,实施石漠化治理项目等措施,共发展苹果5万多亩。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们的蒙自市山里红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也逐步发展壮大,带动了更多农户通过种植苹果增收,现在有社员527户,带动农户1000余户。2019年,我们合作社的苹果销售达到了7000多万。政府还帮助我们成立了“西北勒苹果协会”来规范苹果市场,借助红河高原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售体验中心和电商销售平台,打造“山里红”“金苹果”品牌,申报蒙自西北勒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西北勒苹果已经成为红河州一个著名品牌。
今年,蒙自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西北勒“苹果小镇”的计划,我积极相应号召,启动千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项目,乡党委、政府再次给予我极大的扶持,采取“政府+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档立卡户+基地”产业共建扶贫模式,由乡政府投入600万元扶贫资金修建路、水等基础设施,作为村集体的股本。同时,市政府投资2000万元,建设一个占地50亩的苹果电商冷链物流中心,我们对西北勒苹果产业更有信心了。在西北勒、在蒙自市、在红河州,像我一样通过党委、政府扶持发展壮大的“明白人”“带头人”还有很多,正是各级政府不遗余力的扶持,给了我们脱贫致富信心和勇气。
现在的西北勒,漫山遍野都是苹果园,到处是崭新的村子、干净的院子和老百姓的笑脸,西北勒苹果远近闻名,引得各方游客慕名而来,西北勒彻底甩掉了“贫穷、落后”的标签,乡亲们过上了美好生活。
再过一个月,我们西北勒的苹果就开始熟了,欢迎大家到时候来西北勒摘苹果。
绿春县平河镇党委书记李成昆答记者问
我是绿春县平河镇党委书记李成昆,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关心关注。
2019年7月21日,省委陈豪书记到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调研,充分肯定了拉祜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守边固边工作模式,明确指出:“拉祜山乡的历史巨变,让我们看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边境一线得到贯彻、取得实效,看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基层党员干部身上闪光。”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以“云南绿春党建引领拉祜寨脱贫”为题,将拉祜寨的经验做法向全国作了宣传推广。
拉祜寨是绿春县集“民族直过区、特少民族村、边境特困村”为一体的深度贫困村,距离边境线800米,全村33户168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文盲半文盲161人,大部分群众听不懂汉语。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拉祜寨群众长期依靠政府救济,大部分群众不种粮食、蔬菜,不养家禽,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能力,特别是夹杂了涉毒因素后,成为绿春县贫困程度最深、致贫原因最复杂的村寨。2016年以来,在州县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党建引领、支部入寨、先锋上阵”为抓手,探索实践“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的守边固边工作模式,坚决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拉祜寨群众年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1600元增加到2019年的4000元以上,从根本上实现了生理上脱毒、生活上脱贫、精神上脱困。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抓好党建扶贫双推进。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成立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安居工作、生态补偿、教育提升、社会保障、生产生活方式引导6个工作组,有序推进拉祜寨综合整治与脱贫攻坚。二是开展“支部进村”。成立驻村临时党支部,实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帮助村党支部完善党务公开措施,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研究制定“ 一组十户、党员包保”的“网格化”治理机制,带领拉祜寨群众“戒毒康复、革除陋习、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提高技能、发展产业”。三是选派“先锋上阵”。从县镇村各级选派一批讲政治立场、懂基本政策、善用群众语言的哈尼族、瑶族党员干部组成工作队,围绕“就地戒毒、感化教育、恢复体能、恢复生产、发展产业”,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把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二、坚持因地制宜整治,因村施策谋发展。
一是探索开放与封闭相结合的就地戒毒新路子。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组建自治禁毒队伍,集中开展拉网式排查,严格落实吸毒检测“逢嫌必检”工作制度,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排查登记和动态管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劝导吸毒人员自愿、主动戒毒,自愿签订戒毒协议书。二是抓实安居乐业,夯实拉祜寨脱贫基础。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扶贫安居工程建设。帮助群众依法收回原有的300多亩土地,引导恢复草果种植300余亩,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探索发展黑木耳示范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100元。协调引进生态有机茶,完成定植茶叶165亩。
三、用心加强教育引导,激发拉祜群众内生动力。
一是走近群众。翻山越岭寻找和动员习惯在深山老林游猎生活的拉祜族群众回寨安居。工作队员“手把手教”“面对面管”“肩并肩干”,倾心走进群众,逐步让群众安于新居,乐于生产发展。二是引导群众。从个人卫生和改变“脏乱差”陋习抓起,帮助群众安装并教会使用太阳能,配备生活洁具,手把手教群众洗脸刷牙,每天入户教育引导和督促检查,培养卫生习惯。三是教育群众。扎实开展“五爱”(爱党爱国、爱村、爱家、爱劳动、爱生活)活动,实施“户户红旗飘”工程,定期开展唱国歌、升国旗活动,切实增强拉祜寨群众的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组织群众每天观看新闻联播节目,培养爱国情操;组织开展户内外卫生清扫,评选家庭卫生示范户,开展无毒家庭表彰奖励。帮助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励群众多种一亩地、一亩田。
经过党建引领推进综合治理,今天的拉祜寨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拉祜族同胞彻底戒除了毒瘾,学会了自力更生,“脱贫感党恩、致富跟党走”的思想观念在拉群众心里扎下了根。驻村扶贫工作队指挥长、临时党支部书记李晓忠有一次入户走访中,拉祜族同胞普初九突然问道:“什么是共产党?”李晓忠回答道:“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个鸡蛋,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吃的好人。”拉祜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说:“真的感谢党,是党没有抛弃我们,派来了驻村工作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做梦都不敢想的变化。”“如果没有共产党派工作组到拉祜寨,我们没人关注,没人关心,说不定早就死了,也没机会看到今天的变化了,更不会有今后的好日子了”。村民普初九还说,“共产党对老百姓这么好,我要申请入党,向先进典型学习,为更多群众做点好事、实事。”
拉祜寨只是红河州、绿春县党建脱贫“双推进”的一个缩影。面对群众的期盼,我们还要加倍努力。今后,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按照陈豪书记的勉励与嘱咐,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断深化拓展党建脱贫“双推进”,继续苦干实干加油干,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如期兑现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