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参观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月19日在北京参观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他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军民融合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呈现出加快发展良好态势。要继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从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方面系统推进,继续把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实,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切实打造军民融合的龙头工程、精品工程,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参观展览。
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走进展厅参观展览。展览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以“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主题,共分为科技创新区、竞争活力区、基础保障区、信息发布区、大型实装展示区等5个展区,通过高技术产品、高新技术成果等,全面系统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技术先进的北斗导航卫星、水下机器人,可替代进口器件的精密光学仪器,军民通用计算机和射频集成电路;在军民融合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整体精密铸造技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核心技术、云数据加密技术;高效便捷的混合动力新能源电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激光3D打印机,整齐排列的无人机、无人舟艇等大型装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型、一段段精彩视频,吸引了习近平等领导同志的目光。他们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认真听取讲解,并详细询问有关情况。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是连续几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又一次对这一国家战略作出强调。
念念不忘,因为大势所趋——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攻坚期、改革步入深水期,军民融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领域、为国家安全建设注入新动能的重要途径,潜力亟待挖掘,布局仍需完善;念念不忘,也是因为形势所需——当前,国防和军队组织形态正在经历一次结构性、革命性的根本变革,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荣耀与艰辛同在;念念不忘,更是因为期待回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军民融合是将经济建设的“棋局”与军事斗争准备的“战局”紧密地统筹在民族复兴这个大局里,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全国两会期间,军民融合同样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如何加强基础领域统筹,增强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整体支撑能力?如何加强产业领域统筹,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如何加强科技领域统筹,着力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如何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如何加强社会服务统筹,提高军队保障社会化水平?如何强化应急和公共安全统筹,提高军地协同应对能力?
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在国防和军队改革大潮中,只有努力培养、造就和储备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才能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专门指出“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其情切切,其言殷殷。
新型军事人才从哪里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提升军事人才质量。而在构建这一体系的过程中,统筹利用国民教育和国防教育资源,使军事教育和国民教育深度融合,走开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的路子,提高军事人才培养开发的整体效益,是不少军地科研和教育领域的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拓宽渠道,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
“从中南大学走出的800余名国防生到部队后普遍发展较好,研究生60%走上了师团职领导岗位。”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看来,国民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主体,是军事教育的强大后盾。军事人才培养应更好地植根国民教育丰沃土壤,获取持续有力的外部支撑,而国防生培养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成功的尝试还有不少:作为国防科工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获批重点建设国防特色学科13个,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国防特色学科体系;湖南省周南中学、常德一中两所中学开办空军青少年航空实验班,对口前伸培养部队需要的人才。
地方院校植入军事学科,部队院校也在开门办学。军队人大代表、国防科技大学原教授周兴铭介绍,近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先后与一批海外名校合作,遴选优秀青年骨干教员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的路子越走越宽,也对培养机制和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黄伯云代表认为,国防生培养指向需要更加明晰,文件上明确以培养军队技术干部为主;各军兵种国防生培养“山头林立”的现象还是存在,需要统一规范。
借才引智,让更多优秀人才服务部队
改革强军,要在得人。实现强军兴军战略目标最紧迫的是以人才集聚优势谋求备战打仗胜势。
借才引智,吸引更多的社会优秀人才为部队服务,既是适应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的需要,更是适应武器装备技术含量提升和军队知识密集程度提高的需要。
“2016年湖南省入伍新兵中,40%以上是大学生。征召大学生入伍提高了兵员素质和部队人才储备水平。”军队人大代表、湖南省军区司令员黄跃进直言,“在国防后备力量人才培养上也应进一步加大引进、借助社会人才的力度。如提高在科研单位、高新企业编组民兵预备役专业分队的比例;建立适用于战时征用的人才储备机制……”
作为人才培养孵化基地的院校更是走在了借才引智的前列。周兴铭代表所在的国防科技大学早几年就开始与国内一流大学合作,先后引进数十名院士及国际知名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这些措施保证了学校始终瞄准信息化前沿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周兴铭代表建议,要打通军地之间的人才通道,注重以优惠政策从外界借才引智,多渠道引进更多高精尖人才。
共育共用,军地人才开发共享互补
“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国防竞争制高点。要坚持人才资源共育共用,建立军地人才培养协作机制和共享机制,探索军地人才双向流动办法,最大限度地把有限资源转化为部队战斗力、地方生产力。”黄伯云代表介绍,湖南正着力于打造相互支持、相互依托、资源共享、军地协同、互惠共赢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新格局。目前,已建成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体系,并依托多个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创造性地开展了省级国防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这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也成为军民两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军民融合高端创新人才培养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一环。在周兴铭代表看来,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充分发挥知名专家在军民融合高端人才培养上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加大军地重点大学、相关学科联合培养人才的力度;再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助力新型军事人才更多地参与国家重大军民融合项目研发,通过实践磨练提升其综合素质。(宫玉聪、李韶辉)
军民融合一年来
●2016年3月13日,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