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11月16日下午,环球记者从中越边境云南段已扫雷场移交仪式现场据悉 中越边境云南段已扫雷场移交仪式在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雷场举行,数十名扫雷官兵手牵手肩并肩,唱着激昂的军歌趟过雷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老百姓证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该雷场的移交,也标志着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作战行动圆满结束。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2015年11月,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作战行动正式开始,400余名扫雷官兵步入危机四伏的雷区,舍生忘死、勇排雷障,洒下血水汗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三年多来,涌现出程俊辉烈士、杜富国勇士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群体。他们,不愧为中国军人的榜样、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雷场,探访这群奔赴在“骷髅地带”的扫雷兵。
雷区,禁止入内。(黄巧 摄)
伤疤┃中越边境云南段散布着161个混乱雷场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越边境云南段埋设了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各类爆炸物,形成了大小不等、断续分布的161个混乱雷场,面积近300平方公里。这些混乱分布的雷场,犹如祖国母亲美丽体肤上的一块伤疤。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云南省军区先后组织了2次中越边境云南段大面积扫雷和1次勘界扫雷,已将口岸、通道和生产生活区、耕作地的雷场进行了排除,但在遗留雷场等地还存在大量爆炸物。
这些爆炸物的存在,使文山壮、苗族等群众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变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骷髅地点”。据统计,从1979年以来,文山州因不慎触雷致伤残人数就有近6000人,年龄从8岁到84岁不等,动物牲畜触雷死伤更是无法统计。
战争已远,危险犹存。在位于中越边境线上的文山州麻栗坡县、富宁县等地,仍不时有地雷的响声,打破当地人民群众宁静的生活。在长达数百公里的边境线上,散布着一个个“地雷村”,村民们深受其害,如富宁县的沙仁寨,村里87名村民被地雷炸得只剩下78条腿。
彻底清除雷患,是边疆人民群众共同、迫切的期盼。
11月16日下午,扫雷官兵在老山西侧雷场徒步验收已扫雷场。( 虎遵会 摄)
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和重要通道,解决中越边境一线的“雷患”问题,既是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基本方针、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也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解决“雷患”问题,是祖国和人民赋予扫雷官兵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