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县小庄子村发扬愚公精神谱写新篇章

作者:杨成林 陈应国    来源: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环球在线    2024-05-31 08:57:57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杨丽萍 张廷盖 刘宝昌 徐龙云
浏览数:
0评论

       藏在山峦里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东山乡小庄子村引水沟渠修复施工现场一片沸腾景象,人背马驮建筑材料沿着悬崖陡艰难地送到半山腰,山中铁锤敲击钢钎的清脆声响回荡在山谷中......县人大代表、小庄子村委会副主任、第4村民小组组长陈永亮率乡亲们奋战在陡峭的山坡,攀岩凿石开沟修渠,凭借双手将半山腰上破损的沟渠修复一新,新修的引水沟渠成了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陈永亮当选县人大代表后,时刻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履行职责,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他常常参加村委会组织的各类院坝会、调研、座谈,走入群众当中,听他们的心里话,决定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改善基础设施做起,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小庄子村地处祥云县东北部,两州三线交界处,是祥云县最远的一个村,村民们居住在山顶或半山坡。全村158601人,种植收入是群众主要经济来源,而村旁边的这条涉及4组群众生产生活沟渠,又是将山泉水引入田间进行灌溉的主渠道,是提高种植收入的水源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小庄子村4组有51户人家,其中有40多户种植贡菜,年产值达100万余元,村旁座落在坝口山半山腰的这条引水沟渠,灌溉面积达80余亩农田,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基础设施。但是,沟渠因建设年代久远,加之年久失修,出现塌陷和渗漏等情况,给生产生活用水带来影响,同时也影响到种植收入。

       几十年前,小庄子村4组还是个“滴水贵如油”的穷山沟,每天早上,村里的男男女女都要步行十几里路到一个叫龙潭的大山箐中挑水。生活水还可以去挑,但那个时代,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缺水无异于失去了农业的保障。“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是昔日小庄子村4组的真实写照。

       重新修建沟渠,成为地处偏远山区小庄子村4组村民的迫切愿望,当代愚公精神在这里缔造并传承,大伙急于抢在进入雨季前修复这条沟渠。为改变贫穷面貌,他将村民集中起来,经过召开户长会商议后,决定不等不靠不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是在没有项目和项目资金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出工出力筑新渠。

       陈永亮对乡亲们说:“就是每年修一段,也要把这条长达4000米的沟渠修通。”于是,自去年4月起,他带领带领村民,用大锤砸,用尖镐凿,用双手挖,硬是把半山腰的石板揭去一层,撬去破损的沟帮,重新支砌沟渠,投工投劳新修沟渠800米,今年又计划修复650米,目前已完成了大部分工程。在现代交通运输条件下,由于沟渠所在的山箐不通路,只能靠人背马驮修复沟渠,人背马驮筑建新渠成为藏在山峦里的小村庄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勇有谋的山区各族群众砥砺奋进,用实际行动书写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新篇章。

       “本着 ‘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的原则,村民们形成共识,投工投劳自行修复沟渠。”小庄子村民委员会监委主任冯贵福说,以艰苦奋斗为内核的“当代愚公”精神,已积淀为一种文化力量,正在为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跨越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村民们不仅将家中的三轮摩托车、两轮摩托用来当运输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的工具,并且将马和骡子也赶到工地,摩托车开不上去的山坡,便用人背马驮,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