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名医王政江出身在一个医务世家,受到家庭的熏陶,自幼热爱医学,并终身执着地追求不止,为之献出了青春和毕生的时间、精力,成为医务世家的长青树,在保护病人生命和健康的征途中辛苦了大半辈子,退休后又被返聘回医院,继续奉献在悬壶济世的征程中,用一生奋斗在救死扶伤的路上,悬壶济世医苍生,妙手回春解疾终,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年过七旬的王政江医生,出身在一个医务世家,受到家庭的熏陶,自幼热爱医学,并终身执着地追求不止,为之献出了青春和毕生的时间、精力。“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是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表现出仁慈同情之心,决心拯救病人的痛苦。”在祥云县中医医院提到王政江医生时,领导和同事便竖起拇指夸奖道,“如果有患病者来求医时,不管贵贱贫富,还是妇孺老幼,他都一视同仁,像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耐心、细心地进行救治,深者病患者好评。”
1969年,按照“上山下乡”运动的要求,到乡下当了3年多的“知青”,并在此期间目睹乡村缺医少药给病人带来更多痛苦的场景,更加激发了他学医的信念。通过在参加集体劳动之余和不懈的努力,在1972年考入了大理卫生学校中医专业学医。1974年11月毕业后,被组织安排到医院工作,以此一生踏入从医的职业生涯,一干就是50年。“要当就当救死扶伤的好医生,坚决不当皮囊庸医。”为了坚守自己说的一句话,正因为心中一直坚守这份信念,让他在50年的从医生涯中,取得了傲人的成就。
“梅花香自苦寒来”。参加工作之后,他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的中医药路,成为行业的楷模,成为子女的榜样。他最初进了一家基层卫生院工作,在基层了多年,直到1988年6月,才调到祥云县中医医院工作。
在乡下的基层卫生院工作时,由于当时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医院条件差,缺乏医疗设备,业务等方面受到很多限制,工作和生活不方便,给学习医学科研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进入条件好的医院,使他如鱼得水,更加勤奋地投入工作。祥云县中医院设有中医专科,加之更多的医疗检查设备,学习医学科研环境条件优于基层医院,给他成长进步带来了便捷,他在刻苦钻研中,不忘初心使命,时时提醒自己,始终保持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专业追求,对医德和医术的追求从不止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慎始慎终。
王政江深知中医学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德行建设一直被医学家所注重,医者仁心更是我国国医的的宝贵传统,便克服困难,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意志,全身心朴在工作上,不忘初心,修身养性,每年治愈数万人次疾病。
在祥云县中医医院工作,有了更多与名医讨论和外出学习的机会,也有了施展老二才华的舞台。他把病人的病痛视为自己的疼痛,对前来就诊的病人望、闻、问、切等,一招一试都认真细致,全心全意救护病人,从未有推托的想法和摆架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被患者称作百姓的好医生。
几十年如一日在门诊为病患者诊治,王政江深知医生职业的神圣与艰辛,但他勤奋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技术的劲头从未减退。他深知,学好用好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技术,才是妙手回春的良策。他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更新知识,总结经验,提高技术,积极参加组织上多次派到省州等地学习和进修业务技术。同时,通过考试,先后获得了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
工作之余,他刻苦钻研,认真总结提练,整理并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理论文章。曾在省级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4篇,获州医学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一篇,连续多年带教实习生,成为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楷模。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
2011年4月退休后,他雄风犹存,干劲不减,又被祥云县中医医院回聘到门诊部从事医生工作,发挥他多年积累的诊疗经验和技术特长。在回聘坐诊14年的时间里,他接诊病人20万余人,对每一位患者都一视同仁,合理使用医技检查,病情分析细心全面,用药合理,临床疗效明显。对危重疾病判断准确,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深受广大患者的赞誉。
从医50年,王政江一直把每一位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他遇到很多来自山区或偏远贫困地区的求医患者,小到几个月的孩子大到花甲老人,他始终坚持让他们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疗效,把他们的病痛程度降到最低。同时,他不忘感恩,多年来一直惦记着对他在求医中给予指导的两名恩师,并特意到香港去看望了两名恩师,他还带出了7名徒弟。凭着医者仁心,他医治过上百万人次的疾病,让患者享受到中医药的魅力和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被誉为祥云城乡群众心目中可信赖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