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宽敞笔直的祥姚路一直向云南省祥云县东北部行驶,距米甸镇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朝阳地。提到朝阳地,方圆数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赞。
背靠青山,面朝绿水的朝阳地,全村210户,726人。人们生活在一个山川秀丽、地灵人杰、钟灵毓秀、鸟语花香,太阳一出来就亮堂堂的村庄。这个村,不仅山好水好,民风淳朴,而且在80多年的岁月中,村民们都有国防意识,喜爱把子女送到军营。
朝阳地是红六军团长征走过的村庄。1936年4月中旬,红六军团在王震、萧克、关向应的率领下,相继攻克了姚安、盐丰〈今大姚),于4月21日经楚场、黄草哨途经朝阳地。行军途中,有少量轻伤员和女红军落伍,在朝阳地作了短暂的停留。
由于听了反动宣传,村里的大多数人都躲到了村后的大箐里,只有少量的人在家。红军到达朝阳地后,在疲劳中给村民打扫卫生,村民周杨氏等人为他们煮了餐便饭,他们还付了4个银元。饭后,他们正在为如何赶上大部队发愁时,村民周进元主动找到带队的领导,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为他们带路。稍作休整后,周进元带着他们顺着观音箐山路,于下午6点左右到达宾川乔甸新庄村,赶上了大部队。
行军途中,带队首长边走边给周进元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北上抗日的部队,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等革命道理。
红军走后,村民们回到家,看到家里毫发无损,村庄卫生还打扫得干干净净,又听周进元叙说红军的情况,大家都后悔自己的无知,不应该在红军急需帮助的时候躲起来。
受红军“为穷苦人打天下闹革命”的影响,抗战期间,朝阳地人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省吃俭用,积极募捐支援抗战,杨全、洪云昌、张忠等10多个青壮年参加了云南驿机场的修建、抢险。杨全还在日寇敌机的狂轰滥炸下失去了左眼;周伟元曾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上岗岭阻击战中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周茂元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赴龙陵、腾冲等地与日寇作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周宗显、周宗信在从盐丰石羊"挑盐"回家的途中,参加了“边纵"八支队,转战在滇西高原,为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权贡献了力量。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中国成立后,朝阳地村先后有52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现还有14人在部队服役,有团、营、连级军官12人,在岗或退役官兵、义务兵26人,女兵2人。有32人次荣立军功,有6人次被评为优秀士官,优秀士兵,有一位三级伤残军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周宗显一家三兄弟,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三代共7人参军报国,1人荣立二等功,4人荣立三等功。周敏还参加过"朱日和"阅兵,周兴德参加过甘肃救灾大抢险…
周宗显,周宗福,周宗前三兄弟;张敏、张毓、张满三兄弟;周荣,周立俩兄弟;周鑫平,周子然俩兄弟均步入军营,成为4家“兄弟兵”;
周宗显与周荣,周立,周荣与周鑫平;周宗富与周冮;周宗清与周敏;洪树祥与洪雪峰6家,成为“父子兵”。这些特点,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美谈。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参军报国,功在千秋”成为朝阳地这个小山村村民支持国防建设、报效伟大祖国的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