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县:山村不比城市差

作者:杨成林 陈应国    来源:云南省大理记者站 环球在线    时间:2024-11-14 07:54:05
报道:杨成林 陈应国 刁燕燕 张廷盖 杨丽萍 徐龙云 刘宝昌
浏览数:
0评论

       山是大地的脊梁,保障了生物多样性,涵养水土,但也成了群山环抱的金旦山村发展的桎梏。长期以来,遍布的荒山、荒坡、荒地将村庄分割开,并像难以逾越的鸿沟,阻遏制约着藏匿在山峦里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下庄镇金旦村的发展,昔日的金旦彝族山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人们常用“山大无柴砍,箐大无水淌”来形容其的穷景。

       地处金沙江上游流域金旦河畔的金旦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山区贫困村,因村民居住分散,受地理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村内垃圾成堆,遍地牛粪羊粪,脏乱差与贫穷落后相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祥云县通过寻找穷根、破解难题,打牢基础、培植产业,帮助金旦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发展商贸等项目,使这个昔日偏远贫穷、悄无声息的彝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旦村最初曾被列为全县的21个贫困村之一,距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距县城49公里。以往,村民们赶集要走30多里山路,好多生活物资和生活日用品都要到镇政府所在地去购买,遇到雨天泥烂路滑摩托车要人推,大伙常为买卖发愁。村里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却没有农贸市场,当地群众只能把农副产品拉到几十公里外的镇上或县里的交易市场销售,来回往返耗时费力。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全县各级和省级挂钩单位省住建厅积极帮助村里找穷根、解难题,确保如期脱贫摘帽,为切实解决好群众“买”“卖”难的问题,争取资金160万元,在金旦河沿岸为金旦村修建了农贸市场和民族文化广场。每逢周六,金旦河边的农贸市场人头攒动,周边的彝族同胞从各个寨子来到农贸市场,开心地挑选着市场上售卖的生活物资和生活日用品,金旦河畔一片欢声笑语,彝山深处笑颜逐开,一派热闹景象。

       金旦村原来的山路难行,蜿蜒逶迤,坑坑洼洼,晴天扬灰,雨天溅泥,群众出行不便,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过多方努力,全村的交通、电力、网络、通讯、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新修了1条环村公路,有两个自然村实施了1800米通村道路建设,其他9个自然村进行村间道路硬化1.6万多平方米,架设桥梁1座,新建长达3950米的人畜饮水管道2条, 新建排灌沟7条,新建灌溉用三面光沟渠6条,新修拦水坝2座。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金旦村抢抓机遇,抓紧实施交通、电力、网络、通讯、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建设项目,新修了1条环村公路,两个自然村实施了1800米通村道路建设,9个自然村进行1.6万多平方米的村间道路硬化,架设桥梁1座,新建长达3950米的人畜饮水管道2条, 新建排灌沟7条,新建灌溉用三面光沟渠6条,新修拦水坝2座。

       为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金旦村还新建了80个卫生厕所,投资20万元新建标准化乡村卫生室1个,美化亮化了小学。为了加快乡村信息化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目前全村已联通了光纤或宽带网络,不少彝族群众在家中就用上了互联网,除个别偏远死角地带外,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昔日孤寂偏远、仿佛要与世隔绝的彝族山村,今朝却在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惠民政策关怀下,联通了全球、走向了世界。

 在此基础上,金旦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明和谐村庄为主线,全面开展“改路、改电、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行动,着力改善乡村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特色风貌。

 金旦村群众渐渐走上富路后,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清洁山川河流环境为己任,按照环境优美、群众富裕发展进程中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淳朴文明乡风村风、正气向上社风风貌为重点的要求,实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村清运、热解气化焚烧炉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在河边安装污水净化处理设备、村里设置垃圾集装箱,农户根据“可腐烂、不可腐烂、可回收”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由村集中进行焚烧处理。

      村里建起了自燃式生活垃圾热解净化处理站,对生活垃圾进行热解气化焚烧炉集中处理。同时,还分发给每家农户 “一桶一筐”,将生活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烂两类,以会议和入户的形式教会农户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源头处理。村子里配备垃圾箱和保洁员,垃圾车每天定时清运垃圾到垃圾场,定期填埋,形成了“户清扫、组保洁、村清运”的模式。共享人居好环境和脱贫攻坚成果,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国家住建部评定为国家级环境整治型示范村,绘就了幸福美丽的画卷。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