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人民军二级英勇勋章获得者】李曙军:道道航迹传美名

作者:赵越 朋飞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    2022-10-09 10:08:56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邱琬婷 特约记者 王胜 徐彦 李俊江 刘宝昌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报告指挥长,第121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备勤备航完毕,是否启航,请指示。”9月21日,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副总队长李曙军笔直地站在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前列,向指挥长报告整队。

随着“启航”命令的下达,嘹亮的汽笛声再次刺破晨雾,第121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勤务启动,联合巡逻执法编队驶向湄公河航道。

李曙军是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勤务指挥员,自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启航开始,编队所有联合巡逻执法勤务便由他负责指挥。

这看似威风十足的工作,实际上却是一件任务艰巨的“苦差事”,从启航开始到中老缅泰联合巡逻执法勤务结束、联巡编队安全返航,李曙军必须“扎根”在岗位上,以应对勤务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

一个不服输的战士

2011年“10.5”案件发生后,中国与老挝、缅甸、泰国建立了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机制应运而生。不久后,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发布了组建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以下简称“水上支队”)的通知,由原水上支队专门负责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中方编队的组织与建设。

当时,李曙军正在原怒江公安边防支队工作,看到通知后,他坚决的选择了报名。李曙军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由于自己所任职的部队距离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很远,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水上训练,李曙军一度认为,自己提交加入水上支队的申请不会被通过。

“选择加入水上支队,一是因为国家需要;二是因为家国情怀;最后一个原因是因为那里充满挑战性。”2011年,李曙军35岁,抱着极大的期待等待着加入水上支队的命令。

在来水上支队报到前,李曙军在网上、书上查阅了关于湄公河航道社会治安形势的书籍和资料,网络上说:“有钱不入金三角,落难必闯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社会治安形势十分复杂,劫持商船、非法偷渡、毒品贩运、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频发,给澜湄流域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这更加坚定了李曙军加入水上支队这支充满挑战性队伍的决心。

“可我到达西双版纳后,看到的是一群来自全国各沿边、沿海边防部队的年轻战士和当时连营房、训练场地都没有的水上支队。”李曙军表示,当年的形势紧急,每一名战士到水上支队后都做好了吃苦拼搏的准备。

李曙军进入水上支队后,在司令部警训科任科长。其主要的工作职能,便是负责支队的军事训练工作,李曙军意识到,水上支队的任务性质决定其训练方式也必须是水陆结合,但是自己并不具备水上训练的专业知识。从那以后,李曙军通过向队员们请教、查找书籍资料学习,最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当时,水上支队还没有船艇,战士们着急,就自己在岸边画出船艇的模型,开始训练。”这一场面让李曙军至今难忘,因为他当时作为司令部警训科的科长,每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他都觉得羞愧。

“我是一个不认输的人。”李曙军说道。不懂可以学、不会可以练,但是军人,一定要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一个不惧嘲笑的干部

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斗志,李曙军因工作成绩出色,2年后便升任水上支队二大队大队长,作为大队负责人,必须对每一艘船艇和船艇上的工作都熟悉,可那时候,李曙军对于船艇工作,是个十足的“门外汉”。

“当时,是我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李曙军坦言,自己加入水上支队,全凭借一腔热血,可到水上支队工作两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盲目自信。支队领导看出了李曙军的担心,便主动找他谈话:“你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呢?”

被领导的话一激,李曙军当天便赶到水上支队二大队任职,当时,水上支队二大队的战士们对于这位新来的大队长议论纷纷,由于对李曙军的不了解,有战士议论道:“司令部来了一名不懂船艇的干部当领导。”

听到这些流言,李曙军并不生气,反而笑了:“说明这是一支专业性很高、很有精神头的队伍,大家都认能力不认人。”

任职的第一天,李曙军便当面向战士们讲述了自己对于船艇知识和船艇业务的生疏,他十分诚恳地向战士们承诺,自己将用半年的时间,尽快成为一名“懂船艇的干部”。之后,李曙军便一头扎进了船艇,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生活,他主动向业务骨干请教船艇专业知识,主动了解船艇上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能,不到一个月,战士们都对李曙军刮目相看。半年后,李曙军实现了自己当初对战士们的承诺。

“也是在那时候,我开始自学船艇指挥业务。”李曙军表示,要学会船艇指挥,必须要对船艇工作了然于心,更要对湄公河航道了如指掌。为此,他花费了大量的心力去搜寻资料。李曙军表示,当时,自己搜寻到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条令》,如获至宝,在操场上,他经常在没人的时候,用石子模拟船艇,自己模拟警情,在心里设计处置方案。

不知不觉间,一名出色的中老缅泰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勤务指挥员正在成长。2017年6月,李曙军正式担任中老缅泰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勤务指挥员。

一名精益求精的指挥员

2016年,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驻老挝班相果联络点刚建成,李曙军率队进驻,再次接受“挑战”,勇担联络点建设重担。

面对当时一穷二白的境地,李曙军带领中方执法队员修建营区岗亭,开垦荒地变菜地1.2亩,开垦芭蕉地修建“相果苑”3.2亩,种植热带水果11类200株,变荒地为“宝地”。不仅如此,李曙军按照“深化合作、拓展交流、促进发展”的思路,组织召开中老例会、座谈交流会10余次,扎实开展援外“四训”6个月,积极走访驻地学校村寨10余处,援助班相果中学2.5万元生活、学习物资,创新拓展交流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中老双方友谊,增信释疑共谋联巡发展建设。

2019年,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改革转隶为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李曙军脱下军装,换上警服,身上的“橄榄绿”变成了“藏青蓝”,头上的青丝,也悄然变成了白发。

改革转隶后,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的职能变得更加多元化,李曙军意识到,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机制已经走上了新征程。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启动至今,联巡执法模式已从常态化联合巡逻执法向联合扫毒、联合搜救、情报共享、应急处突、政治交流、文化交流、能力互建、实战演习、船艇驻训、分段联巡、疫情防控等多元化合作模式延伸,进一步完善中老缅泰四方遣返引渡、联合侦查、办案协作等制度协议,积极推动执法合作向打击恐怖主义、非法出入境、拐卖人口、网络犯罪等新的领域拓展。

为加强联合巡逻执法队伍能力素质建设,李曙军着眼联巡执法事业跨越式发展需求,带头组织拟制并出台《水上巡逻总队外事工作规范》、《船艇内务设置规范》、《船艇文书填写规范》、《船艇作战单元手册》和《船艇装备管理手册》等制度规范,在全面提升队伍能力素质上下真功夫。

在已经完成的121次联巡执法勤务中,李曙军先后参加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巡逻执法108次,组织中老分段联合巡逻105次,组织船艇驻训32批次,成功举行了“守望”系列中老缅泰联合处置水上突发事件实景实兵演练5次,救助遇险商船80余艘,遇险群众100余人,挽回各类经济损失2亿元,促成老挝、缅甸执法艇入境开展船艇访问7次,执法合作成效显著,流域管控日益强化。

“我要做个‘赶考者’。”李曙军表示,虽然头顶的军徽换成了警徽,变的是制服的颜色和自己的年龄,不变的是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联巡执法的初心。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精益求精的中老缅泰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勤务指挥员,用中老缅泰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在湄公河航道上留下的道道航迹,写下“湄公河卫士”的美名。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