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张舰文始终坚持奋战在刑事检察办案第一线,来了案子看文书,到了看守所审疑犯,联系公安补证据,带上文书去开庭……办公室、看守所、法院,每日三点一线,这就是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张舰文的日常工作。
然而,日常的工作,包含着她所有的心血和奉献;平凡的日子,却有不平凡的抱负,“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是她的目标,也是初心,鞭策着她奋力前行。
抽丝剥茧完备证据链条
引导侦查形成有力指控
工作中精益求精是张舰文的行事风格,保持公平公正、依法办案是她的态度,“再硬的骨头”她都要“啃”下来。
张舰文在审查一起普通诈骗案时,发现与另一系列口罩诈骗案存在内在关联,遂立即要求两案侦查机关并案办理,抽丝剥茧,深入挖掘违法犯罪事实。在审查中,犯罪嫌疑人唐某某始终坚持提出自己主观上无非法占有目的,只是正常生意行为的无罪辩解,这让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成为了最大的难点。
事实真是如此吗?面对挑战,张舰文镇定自若,开出详细的补充侦查提纲,大量梳理嫌疑人手机中的聊天信息、收款记录、转账记录、钱款流向,最终在引导侦查机关先后对其深入讯问19次以后,认定的涉案事实增加了10余起,涉案金额由最初的20万增加至800余万元。
拔出萝卜带出泥,在唐某某实施的系列口罩诈骗案中,由于涉及十余名被害人,且涉案时长有半年之久,转账记录上百次,张舰文带领团队成员反复同司法会计鉴定机构沟通、梳理,从收到被害人转账的时间和钱款的流向上,锁定犯罪嫌疑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唐某某最终认罪认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
在这起案件中,张舰文充分运用好检察机关引导侦查职能,精准梳理补充侦查提纲,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促使证据链条逐步完善,为案件画上句号提供了充分助力,最终有力打击了犯罪,有效维护司法公正,净化法治环境,获得了良好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一心为民坚守检察初心
刚柔并济彰显司法温情
“我们办理的不只是一个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一直鞭策着张舰文奋力前行,也落实在她实际办案中。
作为一名公诉人,她深知“以人民为中心”不能是一句空话,办案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的风险,而是应该真正考虑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坚持人民至上,杜绝简单程序了结、机械司法、就案办案。
在一起盗窃案中,犯罪嫌疑人李某盗窃了工地上价值2000余元的钢管和爬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起诉是理所当然的。但在这时,张舰文却有了疑惑,在该案中,李某为何没有盗窃现场所有的钢管,而是仅偷盗少部分钢管和爬梯?难道只有起诉才能达到惩治犯罪的目的吗?带着困惑和矛盾,她决定追根溯源。
张舰文对李某犯罪动机进行仔细探究,了解到其是因为想要维修家中损坏的猪圈而盗窃,其女儿正读高三,家中还有80岁母亲需要照顾,李某一人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如果把案件一诉了之,将致使这个家庭失去唯一的经济来源,同时也将影响其女儿的学业及未来工作。
除此之外,李某到案后认罪态度较好,主动交代赃物藏匿地点并归还,真诚向被害人赔礼道歉也取得谅解,念其是只因一念之差、生活所迫,经过充分考虑检察机关最终决定对该案做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既体现了法律温度,又彰显了法律威严,积极回应了社会对公正、宽容、谦抑司法环境的期许。
刻苦磨砺提升专业能力
拼搏奉献践行司法为民
从检十年,她十分清楚新时期各类案件及其办理日趋复杂,这就要求检察官在处理个案或某个社会问题时,要充分运用刑事、民事、公益诉讼的职能,形成工作动力,打好整体战、合成战。
“我的检察工作是面向多方当事人的工作,大量实践经验不仅来自于书本,更是多年办案经验的总结。”也正因她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所以在每一起办过的案件中都积极汲取经验成效,通过增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通过检视执法办案,巩固和拓展业务知识,实现理论业务学习齐上手;通过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修正、完善,提升自我,不断在执法为民中汲取前进力量,提升法律素养,适应新时代不断变化的司法实践要求。
作为毒品案件专业化办案团队的成员,张舰文负责西山区涉毒案件的各项工作,在办理毒品疑难案件时,她进一步完善毒品案件提前介入工作机制,参与公安案件研讨,提出证据收集、案件定性方面的意见,推动建立“公检法”毒品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打击合力;召开辖区快递企业座谈会,探索建立检警协同办案机制,凝聚监督共识,推动实现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组织开展禁毒宣传,到学校、社区、街头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积极遏制毒品犯罪发展蔓延。
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提升案件质量,追诉犯罪、惩治犯罪实现公平正义。张舰文始终自觉把检察监督放在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坚持跳出检察看全局,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监督职能,公平公正处理各类检察监督案,以扎实的业务功底、忘我的拼搏奉献精神和对人民检察事业的无限热爱,践行着一名人民检察官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