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案、助一企、治一片 当好新能源产业“金牌护法”

作者:何敬彬 杨成林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 环球在线    2024-05-24 06:06:01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王胜 徐龙云 杨丽萍 刘宝昌
浏览数:
0评论

        为进一步引导帮助项目企业合规建设,助力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主动履职作为,发挥经济检察职能,帮助企业把实事办好 把好事办实,真正做到了办一案、助一企、治一片的效果。

        齐威(化名)新能源公司于2018年落地西山发展,在当地投资建设了一个风电场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方为修建一条道路,出现了超审批范围占用林地、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为此该公司及直接责任人因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移送起诉。事关当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西山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在案件还处于公安机关调查阶段,就提前介入共同推动案件侦办。整起案件中,对涉案企业违法占用林地的面积认定,是一个关键环节。当时,这项工作委托了第三方鉴定机构来进行,然而就当鉴定机构第一次出具鉴定报告时,承办检察官就敏锐的发现了问题。

         “我们是在公安机关调查阶段就已经提前介入跟进,所以跑过很多次项目施工现场,对现场情况比较了解。当第一次看到鉴定报告时,就发现鉴定数据有问题,鉴定结论与客观实际不符。”承办检察官说。   原来,涉案企业的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处山地,为解决施工材料运送问题,企业计划修建一条外出道路,正是在修建这条道路时,出现了未经审批,擅自调整修建线路,导致周边林地被占的情况。而第一次鉴定报告给出的鉴定结论为:涉案企业违法占用林地面积204.378亩。正是这组数据让曾经多次前往现场调查的检察官产生了质疑。为核实相关情况,检察官专门前往第三方鉴定机构,找到具体负责该案件现场勘测的技术人员。从勘测工具到测量方法再到统计方式,检察官事无巨细,一一调查核实,甚至还专门邀请这名技术人员一同前往现场,实地确认落实细节问题。

         “为核实相关疑点问题,我前后找了那名技术人员四次。当时涉案企业和直接责任人已经因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移送审查起诉,这组数据对于案件认定非常关键。一方面是司法公平正义要维护,另一方面是新兴的产业、企业要保护,不管出于哪一点,都必须确保这组数据是真实客观准确的。”经过反复沟通,检察官发现,技术人员在现场勘测时,受限于山林地势,部分勘测是通过航拍完成。面积测算时,依照航拍图片来确定范围,再通过卫星数据来进行核算。航拍图片中,原本是道路侧坡阴影的部分,在识别时被误认成了林地,一起统计进数据中,最终导致鉴定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基于这一客观调查事实,承办检察官提出了二次鉴定的要求。可当第二次鉴定结论出来时,承办检察官还是认为数据存疑。“第一次鉴定中,认定被占用林地的面积超过204亩,因为有一些道路阴影部分被纳入统计了,二次鉴定时,我们明确要求排除这些测量偏差。可当第二次鉴定结论出来时,数据还是让人质疑,因为这次鉴定的面积一下子少了很多。”

        第一次鉴定报告中,被认定的占用林地面积为204.378亩,第二次鉴定报告中,被认定的面积仅为4.931亩,两次鉴定结论为何悬殊如此之大,带着疑问承办检察官再一次登门找到了负责勘测的人员。这一次相关负责人拿出了包括现场勘测记录、航拍图片、卫星数据等在内的数据材料,十分确定第二次的勘测方式没有问题。面对如小山一般高的材料,承办检察官没有多说什么,选择拿着材料一点点查,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扣。在执着的坚持下,终于问题被找到了!

        “当仔细核对了第二次勘测的所有图纸和统计表时,我发现,第二次鉴定只对超规划范围内的非法占地面积进行了勘测。没有注意到在合规范围内,施工方修建的道路,也存在了超宽占道的问题,而这部分也理应要纳入统计。”原来在合规范围内,修建道路的路宽标准是4.5米,但实际修建中,施工方超宽修路,承办检察官说,她在现场亲自测量过,施工方修的路,部分路宽已经达到了10米,所以超出标准路宽的部分也应该被纳入违法占地面积统计。而在第二次鉴定检测中,这部分被遗漏了。第一次鉴定是存在测量偏差。第二次鉴定,则是因为鉴定方对勘测范围认知不清晰,导致测量面积过小。两次鉴定结果在承办检察官看来,都不能成立。于是西山区人民检察院与区公安机关、区林业监管部门以及第三方鉴定机构一起,进行了第三次鉴定,对涉案的23个地块重新进行现场踏勘,最终得出了被统一认可的鉴定意见:涉案企业违法占用林地面积为:41.742亩!“现场我们和公安机关、林业部门根据调查情况来确认林地占用的部分,第三方鉴定机构负责现场进行勘测,这一次确保了违法占地面积核定的准确性,对于企业来讲,这样也才是公平公正的。”案件调查过程中,检察官的责任心也在一点一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涉案企业及其负责人。深入沟通后,检察官发现涉案企业的本意是在当地好好发展新能源业务,只是因为合规发展的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才导致这起案件的发生。于是,考虑到企业目前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西山区人民检察院委托工商联对其启动了合规审查,并提出了一系列整改要求。

        在企业合规整改的过程中,西山区人民检察院邀请区自然资源局和相关专家,有针对性的为企业进行了用地用林法律法规培训,指导公司建立了施工责权清单、项目用地用林风险防控专项制度等,进一步提高了涉案企业合规管理水平和识别预防合规风险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也深刻意识到自身的问题,积极主动配合整改,专门投入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生态环境修复。最终,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企业顺利达到了合规整改的各项要求。 随后,西山区检察院又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侦查机关共同参与公开听证,基于合规整改的成果,各方评议一致同意对涉案企业和个人作出不起诉决定。

         办一案、助一企、治一片。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在助力涉案企业完成合规整改的同时,还与区自然资源局沟通协作,形成治理合力,对辖区新能源企业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查缺补漏,推动行业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从个案正义出发,既要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又要帮助企业提高合规管理水平,助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协同推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让每一个企业真实体验到政府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造的诚意与决心,这是在践行“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时,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交出的一份“答卷”。而检察护企没有终点,西山“检察蓝”一直在路上。(供稿:何敬彬)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