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开通运营1000天:黄金大通道铺就繁荣之路

作者:韩富关 杨成林    来源: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 环球在线    时间:2024-08-30 21:00:44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徐龙云 王胜 杨丽萍 刘宝昌
浏览数:
0评论

       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昆明局”)消息,截至829日,中老铁路已全线开通运营1000天。这条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的“黄金线路”,自2021123日开通以来,为沿线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中老人民的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

       一、客货运量持续攀升,“黄金线路”效益不断凸显

       国铁昆明局最新数据显示,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千日以来,其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务,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旅客,累计发送旅客超过3800万人次,全线每月旅客发送量由开通初期的60多万人次增至目前的160多万人次。国内段日均开行客车48列,最高峰时单日发送旅客达9万人次;老挝段日均开行客车8列,累计发送旅客633.6万人次;自2023413日开行以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达113.9万人次,其中跨境旅客达27.2万人次,共计服务了来自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成为中老沿线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有效促进了中老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也为区域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货运方面,得益于中老铁路高效的物流体系和便捷的通关服务,开通运营千日以来,货物运输总量突破43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总量超过990万吨,货物出口至老挝、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2个国家,全国25个省区市相继开行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2列增加到目前的14.1列,运输品类由初期的橡胶、化肥等扩展至电子、光伏、通信、汽车等2600多种,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有力运输支撑。

       二、服务体验不断优化,“黄金线路”品质有效提升

       开通运营千日,国铁昆明局通过调整列车运行图,优化查验、通关流程,缩短了旅行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跨境席位从300个增加到350个,全程停靠站点由8个车站增至10个,列车始发正点率达到100%、终到正点率99%。北京、成都、重庆、广州、南宁等地,采用“国内旅游专列+国际旅客列车”的模式,先后多次组织中老跨境旅行团前往老挝,坐着动车畅游老挝和中国云南已经成为了一种新时尚。在国内段沿线车站设置了国际旅客购票的“专门窗口”,提供无干扰服务;列车上配备语言翻译设备,提供中、老、英三种语言旅服信息和广播服务;可用手机扫码座位扶手上的“昆铁+”二维码,实现列车点餐、正晚点查询、中转换乘导航、商务候车预约、云南特产购买等服务。此外,列车上还供应各种傣味小排、酸笋牛肉、菠萝饭等地方特色餐食,特别是推出的由云南小粒咖啡和老挝咖啡豆混合的“一路咖香”现磨咖啡,受到了两国旅客的广泛青睐。

       国铁昆明局不断创新货运服务模式,累计开行定点、定线、定时、定价和一站直达特点的“澜湄快线”货运产品1417列,大幅压缩国际货物列车运行时间。积极探索“澜湄快线+跨境电商”“中老铁路+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铁路国际运输新模式,先后开行“沪滇·澜湄线”“粤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中老泰国际货物列车、果蔬冷链专列,老挝、泰国等国家至欧洲铁路直达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加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用万象南换装场,实现中老泰铁路互联互通,累计换装货物387列、集装箱14326标箱。完成磨憨铁路口岸提质扩能改造,加强中老海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行快速通关和转关模式,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黄金线路”带动作用显现

       中老铁路串联起昆明、西双版纳、琅勃拉邦、万象等旅游名城,沿线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据云南省旅游部门统计,今年以来,西双版纳接待游客3407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实现旅游总收入4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实现连续3年增长,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老铁路这条便捷的物流通道也为农产品、工业品等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开通运营千日,中老铁路运输水果超20万吨,运输蔬菜超5万吨,运输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超1万吨,推动了沿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据统计,中老铁路开通以来,在货运装卸、物流、安保、保洁等方面已累计招聘使用沿线地区数千人,间接增加就业岗位十余万个;老挝籍员工在中老铁路运营及维保工作中占比近60%,成为老挝第一代铁路技术人才。

       展望未来,中老铁路将继续发挥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机遇与希望。两国铁路部门将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充分汲取运营1000天以来的成功经验,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环保节能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中老铁路的高质量发展,为中老两国的长期友好合作和共同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文:谢一可 李灵 杨永全

图:杨永全 杨紫轩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