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涛 :从米轨、寸轨到准轨、高铁

作者:吴云涛 杨成林 陈应国    来源:云南省滇越铁路研究会 环球在线    时间:2025-01-20 15:53:17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王胜 徐龍雲 杨丽萍 刘宝昌
浏览数:
0评论

从米轨、寸轨到准轨、高铁

       ——我眼中不断发展的红河交通没有汽车快的米轨火车

       小时候,常跟父母乘坐昆河铁路的小火车来往于昆明、河口之间,火车总是慢慢悠悠地走走停停,一路加水加煤!除了慢,印象最深的就是过长隧道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关车窗,车厢里很快就会黑烟弥漫,一车人被火车头喷出的滚滚浓烟呛得眼泪鼻涕齐下,咳嗽声不断!到了上世纪80年代,蒸汽机车终于换成了内燃机车,煤烟味也随之变成了柴油味,总算不那么呛人了,速度也比以前稍快了一点,可终究还是慢。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从河口坐火车去昆明,需要整整18个小时,算下来时速不过二三十公里,甚至还不如摩托车快,更不用说汽车了。这也就难怪米轨火车会成为“云南十八怪”之一了!

朱自清笔下“玩具似的”寸轨火车

       90年代到个旧读高中,在金湖边见到了更袖珍的寸轨铁路。我倒没有坐过这种火车,不过听个旧当地的同学讲,坐寸轨火车,感觉和工人文化宫里的游乐小火车没有多大区别。有个小笑话:有位小脚大娘眼尖,瞥见铁道旁的树丛里有窝菌子,跳下火车把菌子捡了,回头一路小跑,照样追上了火车!故事的真实性,当然无法考证了,但这种迷你型的寸轨火车,速度之慢,可想而知!   后来才慢慢了解,这条铁路是连接个旧、蒙自碧色寨、石屏的“个碧石铁路”,还是中国的第一条民营铁路!红河人可以称得上是“敢为天下先”了!抗战时期,随清华大学南迁到云南的朱自清先生,在他的一篇名为《蒙自杂记》的文章中描绘过这条铁路。这条铁路的修筑过程,也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天下一碗》中艺术地呈现过,而曾经在这条总长177公里的寸轨铁路上行驶的火车头,已静静地陈列在了北京、上海、昆明的铁路博物馆里,供人参观,成为了珍贵的文物!


迈入准轨时代

       进入新世纪,国家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地处边疆的红河,自然是当仁不让,成为了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红河曾经是云南最早出现铁路的地区之一,但近百年沧桑的米轨、寸轨铁路已老态龙钟、步履蹒跚,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了,拉得多、跑得快的准轨铁路的修建迫在眉睫。2005年9月、2009年7月,作为“泛亚铁路”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标准轨距的玉蒙铁路、蒙河铁路相继开工建设。2014年12月,玉溪至河口全线建成通车,上百公里时速的准轨火车一路奔驰南下,连通了我州的建水、蒙自、屏边、河口多地。自此,红河州正式进入了准轨铁路的崭新时代。    从小坐惯了小火车的我,2015年春节回屏边,还特意去体验了一次。从蒙自北站上的车,崭新的电力机车、全封闭的空调车厢,不用再担心煤烟味或是柴油味了。一开动起来,车窗外的景物一个劲往后退;路线很直,真是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绕弯子,感觉又快又稳,时间比坐汽车几乎省了一半。云南十八怪中“火车没有汽车快”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高铁横空出世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铁路升级换代的速度加快,高铁应运而生。历经6年的建设,2016年12月28日,云桂高铁全线通车,通体白色、流线型的子弹头列车第一次出现在红河的红土地上。从弥勒高铁站乘车,40多分钟便可抵达省会昆明,到广西、广东,也就是几个小时内的事情。红河从此紧跟时代潮流,融入了全国的高铁网,跨入了全新的高铁时代!亲戚家的孩子在昆明上大学,今年寒假结束,返校读书,就是选择从弥勒乘坐高铁,还在微信上晒出了网上定购的车票和高大上的车厢,满屏的幸福感。我不禁想起了自己30多年前坐火车去昆明的场景:“咣当、咣当”作响的绿皮车,狭窄的车厢,硬邦邦的木头座椅,摇晃上十几个小时,等到终于可以下车了,两腿都已经有些肿了。两相对比,实在是羡慕他了!以后有机会,我也要去体验一下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的红河交通事业,也正是我们高速发展的红河州的一个缩影和明证!


作者简介:

       吴云涛,男,汉族。1979年生于屏边县,祖籍泸西。2002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到泸西一中教书至今。2008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泸西县优秀教师,2011年被县总工会评为优秀职工。2017年被县委、政府评为一线优秀教师。主编:王清雅 编辑:张丽菊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啦!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