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庄玉林壶艺风格的形成,他选准的创新目标和突破方向是:在方的总体形廊中求多变,雅朴中寄畅神;竹器与方器融合,境出自然,灵动飘逸中见正直潇洒精神。从他的众多作品中,可以发现其个人风格特征:线律丰富中求多变、恬淡之气韵,使壶艺作品意与法合,在线条中畅游,在线条中抒情,以寻求无滞无碍、从心听欲的自由之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顾绍培
为《玉林壶庄》所作序言
抚今追昔,心志不移
庄玉林的老家在宜兴蜀山,“户户捶泥,家家制陶”的古风陶韵、世代相传的制壶手艺、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凝结出蜀山紫砂人的精气神。外婆戴凤英,凭着做壶的手艺,把几个儿女抚养长大;母亲谈顺仙,是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老员工,20 世纪 70 年代初,作为成型一线的技术骨干,曾被抽调到徐舍、湖洋渚等地农村担任技艺辅导,还担任过质量验收员,是一位制壶快手、能手。
庄玉林出生于1965年,还是婴儿就被母亲抱着一起“上班”,被安置在母亲泥凳边的一个摇篮里,听着母亲“啪啪啪”制壶的拍打声进人梦乡。冬天冷,就在干坯的热乎乎的烘房里睡。能走路时,母亲怕他捣乱,切一块紫砂泥让他到一边去玩,他能学着大人的样子,兴致勃勃地捣鼓上大半天,玩累了就在放坯的圆板盘上睡一会。
圆僧帽
从小在泥凳边长大的庄玉林,对紫砂和紫砂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82年春节刚过,意气奋发的庄玉林就来到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正式开始了学艺生涯。这年带班的老师是吕尧臣和顾绍培两位师傅,配合吕尧臣作为助手的“小辅导”是江建翔,配合顾绍培的助手是刘建平,录取的 40名徒工分为两个班,每班 20人。庄玉林服从分配,和华健、许艳春、鲍雯君、丁益民等 20 人,随顾绍培先生学艺。
顾绍培老师待人和蔼可亲,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紫砂艺术始终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他甘于奉献,为了新产品的开发,他全神贯注,冥思苦索,追求完美。庄玉林和师兄弟们对顾老师很敬重,早上进了工场,大家打打闹闹,吵嚷声一片,当师傅来到门外还未进来,他们透过窗玻璃看到顾老师的身影,就立刻安静了下来,规规矩矩地坐到凳子上,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
学艺的生活是紧张忙碌的,有时又是轻松快活的。师傅除了授艺,有时还会让学徒们停下手中的活,组织他们围在一起相互交流学艺心得。在师傅的影响下,大家学艺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相互你追他赶,相互比试、相互竞争的气氛热烈,早上7点多进工场,到晚上 10 点多还不想离开。当时任厂长的高海庚值夜班时巡视,经常过来和他们攀谈,有时还劝他们早些回家。
高六方
1984 年,厂里推荐了10位生产积极分子到景德镇参观学习,9 位是各车间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徒工班就庄玉林1人,当时的厂长高海庚作为客座教授,正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讲学,一路陪同他们进行艺术交流。庄玉林在学艺方面勤奋努力,在思想表现方面也积极追求进步,进徒工班不久,就被选举为车间共青团组织的团干部。
徒工班的学风很好,每一个阶段都会进行比赛考核。庄玉林尽心竭力,精细认真地参加比赛,几乎每次都能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在全厂徒工年度考核中,庄玉林也是名列前茅,受到厂领导的表扬和汪寅仙、周桂珍、吕尧臣等带班老师一致的好评。
三年的徒工生活在匆匆忙忙的紧张日子里度过,庄玉林也从“壶事未谙”的学徒工,迅速成为技艺高超的熟练工了。1985 年底,厂里组织 82 届徒工班所有 40名学员进行考核选拔,庄玉林因各方面成绩优异,脱颖而出。1986年初,他和华健、鲍雯君3人被师傅选取,进了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随顾绍培先生继续深造。从 1982 年到 1989 年,他一直在老师顾绍培身边学艺和深造,整整有 7年时间。
六方君玉
在老师的严格调教下,庄玉林学的比较全面,功底打的非常扎实,花瓶、花盆、紫砂壶等紫砂工艺都有涉猎。由于还身兼顾大师的助手,他经常配合顾大师的创作,所以又学到了很多知识。师傅的教诲,让庄玉林一生受用,他牢记着师傅的话:“做壶先做人,练艺先练德”。所以,当庄玉林后来也成为带徒弟的辅导老师,他仍把两个“勤”与两个“干”字当作座右铭,即:勤劳刻苦、勤奋钻研;忘他苦干、埋头实干。不仅用来教育学徒们,更是时刻勉励、鞭策着自己。
且思且行,立德立美
记忆中,庄玉林对1993年的印象最为深刻。在那以前,他以圆壶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当时,整个紫砂市场行情不是特别好,许多人放弃制作方器,改做其它紫砂造型。方器创作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好的方壶随之更少。看到这样的情境,为之揪心庄玉林慎重思考了自己的创作路径。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投身方器制作。
全手工方形器要真正做好,成为气度饱满、气韵浓厚的艺术品,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创作实践中,庄玉林认识到传统艺术只有和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他用心探索,博采众长,在紫砂方形器造型设计与制作方面,深入探索与实践,将方器与花器贴塑工艺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古韵方壶
如今,庄玉林的创作仍以方器制作为主,并以方器在紫砂界确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的代表作《珠方》《四方抽角》《寓方》等,都不同程度地诠释了“方”与“圆”之间的关系,且在紫砂壶方圆的互相协调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庄玉林说,评价一把方器的好坏,第一个要看造型是否比例适当,给人感觉舒服;第二个要做工好,注重平衡整体和细节的关系。
六方开光
紫韵提梁
近年来,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热情不断高涨,厚重的文化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转而开始变幻出更多姿态,以创新的器物造型进入年轻人的生活。中国文化的表达形式,也被紫砂人充分运用和传播,体现出当代紫砂工艺探索者用古今对话的姿态传播历史文化的新趋势。
“学习紫砂历史,如同紫砂结伴步千年路云和月,从而得获紫砂的妙音真谛,这是从业紫砂的前提。”在庄玉林的一篇论文中,他写道,欣赏品鉴名家巨匠的经典杰作,从中吸收精华,达到转益多师,可以提高文化修养,不断臻进日后的技艺和见解。
五头思语套壶
庄玉林所作《五头思语套壶》四方压盖,方砖壶钮,磊落大气。方形壶身,方把、方嘴,直挺有力。壶把规则四方挺括,气势宏大,立体感极强。整把壶线条挺括,折角交代清晰,面线结合爽利,是方器中难得极品。
雅竹
玉泉方竹套壶
紫砂历史上,以竹为题,挥笔于茗壶之上的作品十分常见,陈鸣远、邵大亨和吴云根等名家都有这样的作品。庄玉林不但也有这样的尝试,还进行过自己风格的创新。在《四方雅竹壶》中,庄玉林以方中含圆,圆中有方的造型为壶身,展现竹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壶盖上,他取竹节截面,“舍去传统的贴叶做法,在叶的表现上别具新意,用重叠多叶和高写实技法展现叶的‘生动’、‘冷峻’”,细细品味,独树一帜。总体上,壶给人宁静、雅致和意韵的美感。
“在悠久的中华文明里,“竹”早被人格化,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于这种创作的灵感,庄玉林将其概括为:“紫砂的奇异出自文明的醇化。”
六方醒辰
基于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事实的尊重,庄玉林博观约取、从善如流,从经典作品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他注重与业界的专家前辈交流壶艺,并和一些知名艺术家合作,如他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合作的《六方醒辰》、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国强合作的《紫韵提梁》,都是他代表作中的精品。
从艺四十年间,庄玉林虽然创作颇丰,题材广泛,却也经常会停下匆忙的脚步,思考事物之间的关联。他希望让作品成为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联结起来,让观者通过紫砂看到传统文化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家风赓续,世代传承
造物者,善于将作品本质的美,以低调、饱满的纯粹,呈现给世人。庄玉林身兼传承,又心系创新,他深知紫砂的发展在推陈出新,更在于有责任感地去担当。而他的家人们也都陆续走上了紫砂艺术的创作道路,践行紫砂艺术传承人的责任,浓郁的家风传承有序,让人看到了紫砂文脉及技艺的薪火相传。
紫君六方
庄玉林与夫人伉俪情深,在创作上也常有合作。二人合制的《紫君六方》以薄胎抟制,方中求变,坦然端正,简单朴实,最见余味。气度澄澈,色泽柔美,壶嘴弯流而上,壶把曲折别致,古韵悠然。六方结构,寓巧丽与刚健之间,虽是修心小品,却见怡情大雅。整器周正挺拔,温润如玉,突破了单一的形制,钮,把,流,方中见圆,简约中见丰满,整体的美感,跃然而现。点,线,面,呈现层次分明的虚实之感,骨与肉在对立中统一,方器的精髓掌握的恰到其分。
庄玉林与陈依群的女儿庄旻于1990年出生,自幼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对紫砂艺术有着深切的感悟与创作热情。2012 年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回到父母身边学艺,还影响了在大学校园里自由恋爱的同学朱迪。他俩同时拜庄玉林与陈依群为师,一起从事壶艺创作并成为技艺骨干,也正是因为对紫砂艺术共同的理想追求,让他们喜结连理。2019 年 12 月,庄旻与朱迪同时获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资格。
庄玉林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65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蜀山陶艺世家。1982年进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学习紫砂成型工艺。1988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培训,学以致用、受益匪浅。1991年至1993年,担任宜兴紫砂工艺厂艺培中心老师,为培养紫砂事业接班人辛勤耕耘。在紫砂艺术的创作设计道路上,刻苦学习,工艺严谨,一丝不苟。作品《六方开光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永久收藏,《六方醒辰》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一等奖,《玉泉方竹》荣获中国轻工联合会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