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健康中国行报道
环球在线新闻中心 记者李晴晴 昆明报道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2025年10月12日,一场以“传承国粹,守正创新”为主题的中医拜师盛会暨庆祝典礼在“春城”昆明隆重举行。此次活动不仅是千年中医师承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八位有志青年以传统古礼,正式拜入云南省名中医尹亚君教授、肖林教授门下,为云南中医药传承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标志着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拜师大典庄严肃穆,古韵悠扬。在政、医、教、文各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弟子杨阳、丁晓霞、魏周敏、徐华辰、尹园鑫、顾恒科、金小寒、陈华身着传统服饰,依次向两位恩师行三拜九叩大礼、敬献拜师帖、奉上六礼束脩,并庄严宣誓“谨遵师训,精研医术,济世活人”。这一古老而神圣的仪式,深刻承载着尊师重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彰显了新一代中医人立志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决心与担当。
原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正厅级)、省政府
参事花泽飞先生亲临主礼并致辞
盛会高朋满座,规格非凡。原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正厅级)、省政府参事花泽飞先生亲临主礼并致辞,对此次严谨规范的拜师仪式给予高度评价,盛赞其为“国粹传承的当代典范”。云南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陆卫先,以及孙启力、白学宾、李旋珠、金建民等数十位云南省名中医、中医药界权威悉数到场,共同见证这一杏林盛事,体现了中医药界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活动现场,环球在线新闻中心记者李晴晴有幸采访了尹亚君教授与肖林教授。
针对记者“请问尹教授收徒弟的意义是什么?”的提问,尹亚君教授表示,收徒授业,核心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这不仅是个人学识与经验的传递,更是中医药学术脉络得以延续、中医药文化精神得以弘扬的关键环节。通过规范的师承模式,将历经临床反复验证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高尚医德系统地传授给年轻一代,是确保中医药“根脉”延续、培养真正理解中医、精通中医、能用好中医的后继人才的根本举措,其意义深远,关乎中医药事业的未来。
云南省名中医尹亚君教授、肖林教授传承讲话
当记者问及“请问肖教授,如何看待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时,肖林教授强调,传承是发展的根基,发展是传承的生命力。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守中医药的理论精髓和学术本质,深入挖掘古籍经典,原汁原味地继承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也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验证与发展,实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本次拜师活动,正是对“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精神的积极响应,旨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人才培养与事业发展之路,让古老的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对于记者“请问尹教授,中医药能为百姓带来什么?”的问题,尹亚君教授指出,中医药源于民间、服务大众,其核心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上。中医药以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在预防、治疗、康复各个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手段,尤其在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的调治方面特色鲜明,更能通过“治未病”的理念指导民众健康生活,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且往往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有助于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发展中医药,就是要让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更好地惠及千家万户,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独特而重要的力量。
弟子代表尹园鑫、顾恒科在发言中激动表示,能拜入名师门下是莫大的荣幸,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承诺将珍惜机遇,刻苦钻研,以师志为己志,以弘扬中医、服务人民健康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师恩。
典礼后的庆祝晚会精彩纷呈,军威管乐、名家演唱、经典舞蹈、书法展示等节目,将中医药文化与艺术完美融合,展现了中医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活力。最终,全场百余人齐声高唱《歌唱祖国》,激昂的歌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表达了全体中医药人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及投身“健康中国”建设的坚定信念。
岐黄之道,薪火相传。此次尹亚君、肖林教授的收徒大典,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仪式,更是一次有力的动员号角。它预示着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千年中医,正青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