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墨江县:敞开“培训门” 广辟“就业路”
环球新闻道 自2014年开展就业扶贫以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抓住与上海金山区结对帮扶协作的良好机遇,创新机制、思路和模式,为贫困群众敞开素质提升的“希望门”,开启劳务输出的“直通车”,架起脱贫致富的“金桥梁”,铺就贫困群众的“钱路子”,实现了扶智与增收双赢的目标。
齐心协力 敞开素质提升的“希望门”
按照“坚持资源整合、统一部署,坚持按需培训、提高效率,坚持培训与就业并重”的原则,对全县农村贫困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愿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培训科目及课程,以引导性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专项能力培训为骨架,结合贫困对象素质提升工程,制定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确保按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培训条件的人员全覆盖,做到培训一批,引导就业一批。
墨江县人社部门针对全县2014年以来,未参加过就业技能培训的贫困劳动力进行拉网式再摸底、核查,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培训,实现就业技能培训全覆盖。联珠镇仁里村有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参加过培训,通过征求培训需求,开展了家禽养殖理论和实操培训,群众的劳动力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激发了贫困劳动力的内生动力。
携手发力 开启劳务输出的“直通车”
李东东家是墨江县坝溜镇厄尼村的建档立卡户,家里一直靠种植谋生,经济薄弱收入单一。2018年初,李东东参加了墨江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的集中输出培训后,被统一输送到上海宏晨家庭用品有限公司就业,目前已经稳岗就业近两年,月平均收入4500元。工作之余他考取了驾驶证,新增了一项技能。
墨江县紧紧抓住与上海金山区结对帮扶协作的良好机遇,积极对接,主动作为,深入开展劳务输出的互联共通工作,牢牢抓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途径,千方百计做好引导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工作。自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以来,与上海金山园、东莞合帮等6家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作协议,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乡(镇)流动现场招聘会,为企业和贫困群众搭建供需平台,畅通劳务输出的渠道。2014年以来,墨江县共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12期,深入乡(镇)开展流动现场招聘会115场次,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977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076人)。
上下给力 架起脱贫致富的“金桥梁”
墨江县文武镇安益村村委会副主任兼村劳务经纪人普家祥,成为全县的第一批劳务经纪人,为确保人员输得出去,输出去能致富,普家祥主动开展全村劳动力普查工作,并利用会议、广播、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贫困群众宣传和讲解劳务输出的相关政策和意义,解除疑虑,打消顾虑,让他们能够放心地走出去务工。在普家祥的带领下,全村有200余人实现转移就业,人均月收入达3500元,实现了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的目标。
墨江县通过县级成立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创新设立“务工人员之家”,村级组建就业扶贫信息员、农村劳务经纪人和劳务协作员,建成县乡村三级联动,高效快捷的就业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好中介的纽带桥梁作用,架起了农村困难群众就业增收、脱贫致富的“金桥梁”,开展带动式就业,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墨江县创建“务工人员之家”15个,组建就业扶贫信息员304名、农村劳务经纪人288名、劳务协作员1371名,夯实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实现转移就业促增收。
多点用力 铺就贫困群众的“钱路子”
墨江润泽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是墨江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墨江县扶贫办认定挂牌的“就业扶贫车间”,现有员工4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6人,残疾人11人,低保户1人,真正体现了“就业扶贫车间”让一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大龄劳动力、残疾家庭劳动力和有生病患者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
墨江县积极探索“工厂下乡、车间到村、岗位到人”工作模式,鼓励各乡(镇)结合当地实际,引导建设一批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手工业等就业扶贫车间,分类分批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5个就业扶贫车间和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69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且具备履行岗位服务能力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墨江县开发了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2018年以来,共投入东西部劳务协作资金、就业补助资金和县级资金1866.15万元,开发868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151户,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鼓起了贫困群众增收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