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闻报 2020年7月30日上午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彭斌主持新闻发布会
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方案》,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今天的发布会将由省卫生健康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等3家单位的负责人,向 大家介绍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杨洋女士;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志勇先生;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党组成员、副局长马翔先生。
应邀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和云南省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第一项议程由省卫生健康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领导负责发布新闻,第二项请记者朋友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进行第一项议程,请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志勇发布新闻。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志勇发布新闻
我代表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大家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和监督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行动工作部署,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及时牵头省级相关单位起草了《裸露垃圾全消除》《公共厕所全达标》《洗手设施全配套》等3个专项行动方案,现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开展的裸露垃圾全消除、公共厕所全达标、洗手设施全配套的有关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裸露垃圾全消除
一是整治城乡建成区裸露垃圾。以道路路面、背街小巷、广场公园、公共厕所、建筑工地、河道湖面、城乡结合部、旅游景点景区等区域为重点,加大环卫清扫保洁工作,消除城乡建成区范围内裸露生活垃圾,确保生活垃圾应收尽收、日产日清,建筑垃圾规范清运处理。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昆明市主城区达到80%以上,地级及州府所在地城市达到70%以上,县城达到60%以上。
二是消除交通沿线裸露垃圾。抓好公路保洁工作,做到路面无生活垃圾、无浮石浮沙、无灰尘堆积,公路护栏定期清洗;全面清除公路沿线用地范围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乱堆乱放的污染物;及时清理高速公路服务区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无裸露垃圾。加强航道养护管理,及时清理重点航道内影响航道安全、航道环境的漂浮物、各类垃圾、堆积物。铁路车站站房内垃圾每日清理、确保干净整洁,整治铁路沿线危害铁路安全运营的有害垃圾,定期清理铁路沿线裸露垃圾。
三是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围绕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塘沟渠、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按照自然村规模配备保洁员,实现所有自然村保洁员全覆盖。定期组织农户清扫,实现村内户外道路、公共活动场所、水塘沟渠等无裸露垃圾,保证村庄垃圾有人清扫、有人清运,不乱堆乱放,环境干净整洁。根据村庄实际,建设能满足垃圾投放需要的收集清运设施。
四是加快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按照《云南省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技术指引(试行)》,按照“一处一策”的原则,全面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加强各项管护制度建设,落实长效管护责任,杜绝垃圾复堆、偷倒等行为。
五是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治理。结合实际需求建设垃圾转运站,有条件的应建设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普及密闭运输车辆,做到密闭、卫生。加强收集设施周边卫生管理,杜绝垃圾外溢或堆积现象,定时清运收集的生活垃圾。城市建成区、距离城市较近的乡镇、村庄,采取城乡一体化模式,将收集的生活垃圾纳入城镇终端处理设施,实现无害化治理;距离较远的,因地制宜就近治理,并遵照有关规范技术要求对终端治理设施加强管理。
二、公共厕所全达标
开展公共厕所全达标行动,确定用1年半时间,巩固提升城镇建成区旱厕消除成果,完善公共厕所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公共厕所内外干净、卫生、无异味,服务质量高,设施设备完好,提升公共厕所品质形象。主要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学校厕所建设达标。全面消除学校旱厕,大力推进学校卫生厕所标准化建设,改造提升6933所学校7120座旱厕。完善洗手设施,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落实厕所保洁、消毒、运行维护措施,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地面净、墙面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标准。
二是公共厕所管理达标。确保全省城镇消除旱厕,所有城市公共厕所达到“三无三有”(无粪便、无臭味、地面无水渍,有手纸、有洗手液、有香薰)标准。巩固提升城镇建成区旱厕消除成果,新(改)建1000座城市公厕达到二类标准,新(改)建1100座旅游厕所达到A级以上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公共厕所运行维护管理,全面落实厕所粪便、尾水无害化消毒处理,完善洗手设施,加强景区景点、影剧院、博物馆、旅游交通沿线、高速公路服务区、地铁站内、城镇建成区内加油站点、商场、超市、铁路高铁车站、机场航站楼和城市公共厕所运营维护管理,达到“三无三有”标准;加强国(省)道公路沿线服务区、客运站、铁路普通车站、农贸市场和乡镇镇区公共厕所运行维护管理,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标准。
三是农村公厕提质达标。坚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民族风俗等情况,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公厕建设改造,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改厕模式,探索多种形式的厕所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共厕所1500座以上,确保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1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共厕所全覆盖。将农村公厕保洁、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纳入村规民约,达到干净、卫生标准。
三、洗手设施全配套
洗手设施全配套专项行动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巩固全省疫情防控成效,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勤洗手”生活卫生习惯,解决好时时处处“能洗手”问题,有效减少各种传染病毒经手传播的具体举措,也是提高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国内尚属第一个全民倡导行动的省份,在国外也不多见。
一是以“因地制宜、方便实用”为基本原则。以学校、医疗机构、集贸市场、室内公共场所、公园广场、客运站(码头)、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8类公共场所为重点,整合现有城镇公共厕所、应急避难场所等区域洗手设施,并在现有手触式水龙头改造升级为感应式水龙头的基础上,对于人员流动大的区域规划、新建、配置一批感应式便民洗手设施,加强盥洗废水排放去向管理,避免污染环境。
二是在有条件的区域还将同步配置增加洗手液、擦手纸、干手器等设施。确保达到公共场所洗手设施数量足够、质量达标、管理到位、方便使用,让人民群众无论是在大街小巷、交通沿线、旅游景区,还是在上学、看病、就餐、乘车、购物、休闲之地,都会有满足方便洗手的配套设施,让勤洗手、讲卫生成为健康云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