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理念,不断完善广覆盖的就业服务功能和体系,建立面向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活力,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优化特色产业促就业。为进一步巩固社会救助专项治理成果,全县各级坚持把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来抓,持续优化就业帮扶政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各项工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模式,打造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特色品牌,全面构建基本民生兜底保障体系,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
发展集体经济促增收。着力抓重点、创机制、激活力,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助推农业全面升级,全力发展集体经济,就近就地吸纳村民就业,带领全乡百姓增收,走出产业兴旺促就业的振兴之路,促使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藏在山峦里的鹿鸣乡罗溪村投资19.7万元建成村级光伏发电站项目,利用村委会集体和部分农户闲置的房屋顶,装机容量101.25千瓦,并网成功后每年提供清洁电能约14.8万度,在为村集体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的同时,也让屋顶安装光伏发展的农户获得收入。
开发公益岗位稳增收。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致富”目标,将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基地建设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建立面向就业困难群体的公益性岗位帮扶机制,开发公益性岗位,把精准实施生态护林员扶贫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内容,选聘野外巡护工作的生态护林员383人,管护森林资源120.74万亩,拓宽了383户1453名农村群众的致富渠道。同时,依托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借助政府各项资金的倾斜,培育壮大多种模式的就业扶贫车间,吸纳的农村劳动力在实现地租收入、分红收入、务工收入等直接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掌握了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改变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小农意识和落后的种植、养殖理念,加快劳动力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就业扶贫车间如火如荼的发展盘活了农村的经济,也为农村发展引回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