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上午,阳光明媚,在金色的朝阳照耀下,当“中国大爱万里行”的史光柱一行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颐养老院,养老院的老年人们聚在一起齐声高唱着《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嘹亮的歌声响彻院落。史光柱一行也随着节拍唱了起来,雄壮的歌声给老年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此时此景,被一名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牢记心间,每当提起这段幸福时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并表示要沿着英雄的足迹砥砺前行。
祥云县是云南省革命老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地方,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祥云是云南籍第一位中共党员王复生、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王德三的故乡。红军长征过祥云,千余名祥云子弟随军北上。滇西抗战,10万余名祥云民工修筑滇缅公路、云南驿机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牺牲。解放战争,祥云是边纵八支队的诞生地、指挥中心和重要作战区域。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时代应礼赞英雄,学习英雄,踏着英雄的足迹砥砺前行。走进新时代,在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美誉的这片红色热土,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军民鱼水的深情,英雄的光辉业绩彪炳千秋、永载史册,沿着英雄的足迹砥砺前行,续写着双拥工作的崭新篇章。
史光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滇某部原副政委、北京丰台第一干休所退休干部,云南马龙县人。1963年出生,1981年入伍,1984年1月入党。2005年12月,从解放军驻滇某部副政委职位退休,大校军衔。中国残联作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会长。
1984年4月,收复中越边境的老山战斗中,代理排长的史光柱在战斗中4次负伤,身受8处重伤,左眼球被炸出眼眶,右眼被两块弹片击中,他将炸烂的眼球塞进眼眶,带领全排收复两个高地,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1984年8月,史光柱开始自学写作。1986年9月,被深圳大学破格录取为中文系本科生,完成本科学业并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人。创作至今,他在国内外发表诗、文和歌曲1300多篇(首),获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23次。出版有《我恋》《星星树》《阳光一点》《春天,我的春天》《大爱万里行》等10余部文学著作和音乐专辑。作品被10多个国家翻译、刊登。
多年来,他初心相随、使命相伴,始终以战士的姿态 献身国防教育和慈善公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他是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音乐家、优秀党员,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先后荣获共和国“双百人物”“最美奋斗者”“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十佳卓越人物”等称。
史光柱虽然双目失时,却自强不息,坚持学习盲文和文艺创作,被深圳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从部队退休后,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并注册成立了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之后又建立了中国大爱联盟网,倡议爱心人士筹集善款,志愿帮助伤残退伍战士、英烈英属和社会弱势群体。他的这种精神会一直感染退役军人、带动退役军人积极向上、甘于奉献。
2020年,在开展“大爱万里行”行动中,史光柱一行来到祥云县,看望慰问老年人,并与老年人互动,感受了老年人的无障碍活动场所等养老设施,并在座谈中听取了祥云县的双拥工作情况。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美誉的祥云县,双拥工作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优良传统,驻军官兵把驻地当故乡,全县干部群众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近年来,祥云党政军各级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作为发展地方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举措,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坚持军地双方相互融合、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在全县各级党政机关、驻祥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双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英雄的精神是红色基因,是宝贵财富,史光柱来到祥云县,与当地退休干部、退役军人亲切交谈,并与老年人们零距接触和互动,关爱老年人生活,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
借助史光柱“中国大爱万里行”活动,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有着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的祥云县退役军人中产生了积极影响,退役军人们掀起学习英雄事迹的热潮,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传承英雄精神,学习英雄,不懈奋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铸造人生辉煌。